分享

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探析

 智汇百川 2022-10-01 发布于河北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初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拧巴,非常难理解。

的确认识到事物都是有正反两方面构成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满了彼此对立的概念与事物,比如男性与女性、善与恶、生与死等,我们从小接收的都是类似“黑白分明”、“爱憎分明”、“水火不容”这样的思维训练。这样导致我们看待问题不是突出这一方面就是突出另外一方面,比如我们不承认每个男子和每个女子的个性都是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假设所有的男子都具有大丈夫气概,所有的女子都是柔弱的,据此去建立一种静止的状态,并且赋予男子以主导地位和大部分的社会特权。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了菲茨杰拉德说的这种正反观念同时存在的智慧。老子《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的是有和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对共存,音和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伴随。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典一向是微言大义,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体验与领悟,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总觉得这些经典有太过玄奥之嫌或者说教之意。那么到底如何采用理工科学生普遍能接收的方法理解这种万事万物的统一性呢?

1、对立统一的物理学理解

对立物是思想领域的抽象概念,它们不是绝对的。我们一旦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一个概念上,同时也就创造了它的对立面。正如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们看起来对立的事物在更高的维度上实际是统一的。

我们可以用圆周运动及其投影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两个极端对立物的动态统一(参见图1)。假设有一个球沿着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如果投影到一个屏幕上,就变成了在两个端点之间的摆动。当球以匀速沿着圆周运动时,其投影运动的过程是当球到达端点时就慢下来,反转方向,随着球的运动重新加速,然后再次减速,就是这样无穷尽地循环。如果单纯看屏幕上的投影,特别是投影的两个端点,它们是完全是对立的,很难统一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投影并不是运动本身,真正的运动是沿着圆周的球,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到这个运动本身的确是超越对立面而统一的。

文章图片1

图1、对立两极的动态统一

实际上,在物理学上要体验表面分离的物体的内在统一我们只需要从一维进入二维,或者从二维进入三维。在上面的例子中,一维(沿直线)摆动得相对两极,在二维(平面)圆周运动中统一起来了,下面给出另外一个例子,是从二维转换到三维。在图2中,一个“面包圈”被一个平面水平地截断。在这个平面的两维中,截面呈现两个完全分离的圆盘,但是在三维中,却看得出它们是同一整体的不同部分,平面与“面包圈”的交接不同,这两个看起来相互独立的圆盘的大小和位置也就不同。

文章图片2

图2、两个分离圆盘的动态统一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碰到大量上述对立的事物在更高维度的统一性现象,实际上宇宙的基本统一性是近代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现代物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在亚原子的层次上,粒子是既可以分割,又不可分割;物质既是连续的又是分立的;能量和物质不过是同一实在的不同表现;空间和时间这两个似乎截然不同的概念在相对论中得到了统一。只不过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再不能很好地对统一体作形象化的描述,只有借助物理学家、数学家给出的理论数学公式来“体验”四维的时空世界。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觉察不到所有事物的这种统一性,而是把世界分成个别的物体和事件。这种分割对于我们的日常环境来说是有用和必要的,但是它并不是自然的基本特征。这是我们进行辨别和分类的思维能力所作的抽象分割。认为自己关于个别“物体”和“事件”的概念就是自然界的实在,乃是一种错觉,印度教和佛教告诉我们,这种错觉的根源是“无明”。

2、对立统一的事物是互相转换的

中国传统宇宙观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就是上面所说的宇宙的对立统一性,其二是宇宙的万事万物的固有动态性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实际上看起来对立的事物,它们在对立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和转换的。仍然拿上面的沿着圆周运动的球为例,它的运动轨迹在平面的投影是周期性的正弦波,它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平衡点或者拐点是0。

文章图片3

图3、作圆周运动的球其位置在平面上的运动轨迹

如果觉得数学上的例子太过抽象化,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图4是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拍摄的日出照片,“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的周期性变化在这张照片里体会得淋漓尽致。我们全体中国人就是滋养在这种朴素的传统文化中,也正是这种信念帮助我们全面认识了形势,在地处劣势时不气馁,在地处优势时不骄傲,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星球上得以生生不息。

文章图片4

图4、同一地点拍摄一年四季的日出

3、对立转换过程的中间状态最为丰富

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构成世界的不但包含了对立统一的物体和事件,还包含了大量处在这些对立的极性事件中的中间状态。例如在图3作圆周运动的球其在平面的投影位置Y坐标包含了无数从[-1,1]之间的值。为了更加量化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遗传学中的孟德尔实验。

现代遗传学认为,生物的性状和机能主要是由其基因决定的,基因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来传递性状和机能的遗传信息。在孟德尔基因实验中,采用黄色(AA)种子和绿色(aa)种子的两个纯种豌豆杂交来得出杂家一代,然后进行自交得出杂交二代,然后研究颜色性状的分布规律与基因的关系,据此孟德尔发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亲代: AA X aa (杂交)

杂交一代: Aa X Aa (自交)

杂交二代: AA — Aa — aa (1:2:1)

选择任意的杂交二代进行组合杂交,可以得出下表:

文章图片5

图5、杂交二代任何组合计算表

经过归类,不难发现,上述组合产生的结果可归于三种类型,即属于纯合状态有两类,即AAAA、aaaa,属于杂合状态的为一类AAAa、AAaa、Aaaa。其中AAAA:AAAa:AAaa:Aaaa:aaaa=1:2:3:2:1,即三类的比例为1:7:1。在孟德尔实验中,如果基因的种类越多,则组合得出的杂合状态越多。由于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生物也就出现了多样性。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界存在最多的并不是极端对立的事物,而是处在极端对立事物之间的过渡产物。换句话说,我们的研究和关注重点应该投向种类更加丰富的中间态,而不是眼里只有极端对立非此即彼的两种状态。受历史与文化的影响,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在西方较容易出现,比如9.11事件后,布什总统对世界发话说,凡是反对美国、反对美国的社会制度、反对美国价值观念的,都是恐怖主义。你要么站在美国一边反对恐怖主义,要么站在恐怖主义一边反对美国。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道路。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既反对恐怖主义,同情与支持美国的正义行动,也反对以恐怖主义的行径对待恐怖主义,滥杀无辜。

4、“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核心

与西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相对的,中国人的秉持的是“一分为三”的世界观、“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和“一分为三”的价值观,这是中国人最大的优势。这里的“三”是虚指,代表中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从上述自然科学语言的分析结果来看,二元论与“一分为三”论两者的高下立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就提出了他的宇宙生成论,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一”是“道”,“二”是阴阳,阴阳相交,对立统一,产生冲气,物合成三而成万物,高度概况了宇宙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

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并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经世治事的重要工具,而中庸哲学,作为儒家的最高伦理道德标准,可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它承载着华夏儿女数千年的崇高信仰和最高的精神诉求。“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君子时而中;小人反中庸也,小人无忌惮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和两个极端构成了对事物认识的”三分法“,即”对立面——中庸——对立面“,“一分为三”思维在中国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5、“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中国传统哲学不但认识到万事万物不但是对立统一的,而且是动态转换的;构成万事万物的元素除了处在对立面的两极外,还有大量对立的矛盾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中间产物。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了“中庸”的处事智慧和哲学。

中庸的智慧,不是见风使舵的折中主义,不是是非不辨的调和主义,不是彷徨光顾首鼠两端的混世主义,不是不偏不倚貌似公允的骑墙主义,不是“乡愿类的和稀泥似的好好先生,不是阿谀封闭不思进取,不是保守圆滑不讲原则,中庸是认识论,是方法论,是平衡论,是系统论,是道德论,是强者的哲学,是强者的智慧。它要求人们“竭中”,“识中”,“择中”,“用中”,“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蒋介石原名蒋中正,这里的”中“就是取”中庸“的意思。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是对“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的形象解释。“权”在古代就是秤砣,秤砣的作用就是随着秤盘重量增减而左右移动,以保持秤杆的平衡,这就叫通权达变,引申为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权衡利弊,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保证自己永远不偏离中庸之道,以立于不败之地。权变对“君子时中”是至关重要的,不懂得权变,不知道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与之相宜的措施,依然不叫中庸。

文章图片6

图6、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6、对立统一思维给工作带来的启示

上述分别从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角度对对立统一思维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执中有权“的方法论。有了这个方法论后,发现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大量看似对立的矛盾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1)企业的远期规划与当期经营业绩的达成之间的矛盾;

(2)企业的主航道与第二成长曲线之间的矛盾;

(3)研发过程改进与当期研发任务达成之间的矛盾;

(4)”快乐学习“与”鸡娃“之间的矛盾;

(5)”躺平“与”动态清零“之间的矛盾;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