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轩辕后裔费姓始祖,鲁国三桓季孙大人的私邑,来看费国兴衰史

 思明居士 2022-10-01 发布于河北

费国,是春秋众多诸侯国其中的一个,兴起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即告灭亡。

费国的位置,大约就在今山东临沂费县附近,1946年4月16日,费县部分划出,改称平邑县,沿用到今天,因此历史上的古费县已经不存。

文章图片1

关于费地的史料记载

关于费地的史料记载,春秋时代以前原为“鄪”。费字加右耳旁。

按照《沂州府志·沿革》的说法,费地最初是“古少皞畿内陆,在《禹贡》徐州之域,蒙山之阳。”类似的说法,在光绪版《费县志·疆域》中也有记载,认为这个说法始于唐虞时代,即上溯至尧舜的时期。

文献中最早的费地记载,是《尚书·费誓》,史料载“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这显然是一篇征讨檄文。

当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伯禽作为周公的长子,在父亲去世以后,受封于鲁国继承爵位,徐、夷等部落不服从这一命令,相继作乱反叛,新任的鲁侯伯禽毅然前往征讨,临行之时作了这篇檄文。

“徂兹淮夷、徐戎并兴。

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

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鲁侯伯禽率兵浩浩荡荡,一路杀奔费地。

还有另一个传说,大禹接替舜位后,伯益继续辅佐大禹。大禹死前,想延续禅让制,把自己的位子让给贤明的伯益,却被大禹的儿子启杀死,自立为君,建立夏朝,改禅让为世袭制。《竹书纪年》的记载却是“费侯伯益出就国”,说伯益不受大禹禅让,辞官退居费地,闲居终老一生。

费地在古籍中并不是“fei地”。按照《史记·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这段檄文被称作《肸誓》。肸,用作人名地名的时候,音bi。所以,费地最初的称呼应当为“肸地”(bi地)。

鄪,后来省却右耳,写作“费”,作为古地名,费一直读作毕(bì)音,后世逐渐发展,才有了“肺(fèi)”音,至今约定俗成。

根据史料,唐代初年儒家学者、语言文字学家颜师古的考证,费曰音秘(bi)。

《资治通鉴》中的考据,费字有两姓,一字蜚(fei),嬴姓,出于伯益之后;其一音秘(bi),出于姬姓,鲁季友之后。“按春秋之初,已有费伯,不必皆出于季友也。今山东称费县读作蜚音,非是。

光绪本《费县志》也说,“古费城遗址在今县治西北二十五里……附近村,曰东鄪城、西鄪城。鄪读秘,土音犹古音也。

由此可知,为何外国名“秘鲁”读作“bilu”,只因作为姓氏地名,秘实际读作“bi”。

文章图片2

百家姓的“费”姓,实际上应当是“bi(毕)”姓?

费姓,在百家诸姓中并非大姓,这个姓氏有两个发音更是知之甚少。

按照上面关于费地的古记载,“费”确实有两个音,一个念fei,一个念bi。关于费姓的出处由来,大约有以下说法:

一是出于姬姓,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费庈父,他的食邑为费(bi),后世子孙以祖先的食邑为姓氏,称费。这个费邑,却不是山东费县,而是在山东鱼台一带,与费无关。据载满族有费佳氏,祖先为汉族,即源出费庈父一系,不知真伪,权作一说。

一是亦出于姬姓,春秋时鲁懿公姫申的孙子姫无极,封地在今天山东费县的西北一带,时人因封地称呼姫无极为“费(bi)无极”,费姓由此流传。费无极是楚国佞臣,曾经官至太子少师,奉命到秦国迎娶孟嬴氏。

一是依然出于姫姓,这一支被看做是今天费姓的正宗,源于春秋时期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季友的封邑就在费(bi),今山东费县东南一带。

以上三支的费氏,皆出于姬姓,均应读作费(bi)。

另有两支,

一是出于嬴姓。此姓氏于千古第一帝王秦始皇是本家,当初,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裔孙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授封费地(fei地),赐“嬴姓”,所以,赢姓的开山鼻祖就是费地的伯益,费姓即出于赢氏。

一是出于姒姓,是大禹时代的后裔,据传为商纣王佞臣费昌、费(fei)仲的后裔。费昌原本是夏朝末年的大臣,因规劝暴君桀不听,便投奔新兴帝国殷商,商汤非常高兴,当即赐封费昌于费地(考证在今天的河南偃师),费昌的后代皆以封国为姓,世代在商朝为官,直到出了费仲这个大奸臣,与尤浑祸乱朝廷,武王伐纣之时被杀,真是时光轮转。费昌、费仲的子孙都称费氏,世代相传至今,这里读作fei。

由此可得结论,但凡出自姫姓,均念bi;既非姬姓,则念fei。当然也有一种提法,认为嬴氏本自姬姓,也应当读作bi而不是fei。

文章图片3

从季氏的私人领地,到战国时期无名小国,费国兴衰史

关于古费地的地理位置,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是比较正宗的,古费国在山东费县,鲁侯伯益封国之地。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载,“大费(即鲁侯伯益,又称大费bi)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

继伯益之后,夏君启授伯益长子大廉,继承父亲的职位,称为“廉”姓的始祖,或者商纣时代的飞廉,即其后人;次子若木,即以父亲的封国为姓氏,所谓“实费氏”就是这个意思,后被封于徐国,所以徐国与费国同宗同源,若木即徐姓始祖。

另一个费地,是在山东鱼台县西南一带,当地有“费亭”遗迹,据说这个古费国即上面所说“费庈父”一支,曾作为鲁国的附庸存在,后被鲁国所灭,是春秋初鲁国大夫费庈父的食邑。这个鲁国大夫也不是善人,他雄心勃勃,觊觎周边的极国领土,在没有得到鲁隐公授权下,擅自在极国周边的郎地建城,并最终通过武力吞并了极国。《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认为费庈父的建城攻极,不是出于鲁公授命,是无耻的侵略行径。

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姬申,也就是鲁僖公当政之时,季友曾经率师打败了莒国军队,俘虏了莒侯之弟。有此战功,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地赐给季友,作为季氏的私邑,并命季氏世代为鲁国上卿。

文章图片4

此后季友的后代逐渐掌握权势,成为鲁国最有权势的世族之一,《左传·鲁臣类下》记载,“三桓惟季友为最矣,政由季氏”。季氏与同出于鲁桓公的孟孙氏和叔孙氏并称三桓。季孙氏的鄪邑、叔孙氏的郈邑以及孟孙氏的郕邑,并称三都,与鲁国的国都并列,城池规模甚至高于国都建制。

孔子在鲁国行政时,迫于三桓的压力,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堕三都”(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拆除违建)失败后,最终被赶出鲁国流浪在外,“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在三桓的势力压制下,鲁国的国君就像个无权无势的小侯,卑微至极。

直到鲁穆公时代(前415年),此时孔子已经去世六十余年,鲁国实行政治改革,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打击三桓力量收回政权,重新确立鲁公室权威。季氏的费地等封邑被拆解,费成为很小的附庸之地,孟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早已落入齐国之手,三桓彻底覆灭,退出了鲁国权力舞台。

直到战国时期,费国已经威势不复往昔,被列为“泗上十二诸侯”之一,齐威王的时候向齐国田氏纳贡称臣,勉强苟活于战国中后期。

据《费县乡土志》记载,“汉高帝,灭西楚,定天下,始置费县。”从鲁侯伯益受封鄪地,西周至春秋早期为鄪国,春秋至战国早期为鲁国季氏私邑,战国沦为宵小之国,终于在西汉初年,由汉高祖设置费县。从此费国变成了大一统中华帝国家园的行政区域。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