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利用度最高增加40倍,MIT团队开发新型口服胶囊,可缓释给药,计划推进临床转化

 生辉 2022-10-01 发布于甘肃



口服给药被视为最常用、最具成本效益以及更为实用的给药方法。然而,胰岛素、抗体、核酸、蛋白等大分子药物在胃肠道部位常常会被蛋白酶水解,且跨膜转运率低,因此这类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以注射为主。

据统计,目前,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低于 1%,口服万古霉素的生物利用度约为 0.069-4%,药物吸收程度低下。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口服给药方式。

近日,MIT 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可帮助胰岛素、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在消化道中被吸收的口服给药新方案。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口服机器人胶囊 RoboCap,这种载药胶囊能够通过清除肠道粘液,直接在肠道表面沉积,从而增加药物吸收量。相关研究已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

(来源:Science Robotics

RoboCap 药物递送系统有一个机器帽,当进入小肠时,它会旋转并穿过粘液屏障,从而让胶囊携带的药物进入肠内壁细胞中。服下胶囊机器人后,首先胶囊的凝胶状涂层会在胃中溶解,然后,小肠的环境会激活 RoboCap,胶囊机器人会振动、旋转清除粘液,将药物沉积在小肠中。

在临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已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递送胰岛素和万古霉素,后者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抗生素肽,当前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口服无法吸收。在猪试验模型中,RoboCap 将胰岛素和万古霉素的药物渗透性提高了超 10 倍,生物利用度提到了 20-40 倍。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Shriya Srinivasan博士,通讯作者是Giovanni Traverso 博士。值得一提的是,Robert Langer 也是本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

图|左为Shriya Srinivasan,右为Giovanni Traverso(来源:MIT)

Shriya Srinivasan 获得了医学工程与医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重点是利用组织工程开发新型神经接口。目前是在MIT Robert Langer/Giovanni Traverso 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正在探索开发用于胃肠道神经调节的医疗设备。

Giovanni Traverso 是 MIT 机械工程助理教授兼布莱根妇女医院胃肠病学家。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专注于开发“下一代”药物递送系统,也在开发能够癌症早筛早诊的新型诊断测试工具。

研究人员在官方通稿中指出,希望 RoboCap 可以克服胃肠道环境的多种挑战,实现口服高效给药。他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 RoboCap 有望能够取代注射给药方式。

开发新型口服机器人胶囊,仅复合维生素大小


多年来,Giovanni Traverso 实验室一直在开发胰岛素、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给药方法。

不过,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蛋白质药物往往会在消化道的酸性环境中被分解,且难以穿过消化道中的粘液屏障。进一步讲,药物吸收是胶囊进入体内的第一个阶段,粘液屏障会阻碍这一步。黏液是黏膜内壁分泌出来的液体状胶状体,又粘、又稠,不断移动,相当于是一种动态立体的屏障,会阻碍管腔中的药物到达上皮细胞。”

此前,Giovanni Traverso 团队以“豹龟”为灵感分别开发出在胃壁、小肠吸收药物的 self-orienting millimeter-scale applicator(SOMA)口服胶囊。后续开发出了“升级版”的自注射胶囊 L-SOMA,可递送液体药物且增加了递送量。


(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为了进一步克服上文提到的障碍,Shriya Srinivasan 从克服粘液屏障出发,提出一种“保护胶囊(protective capsule)”的想法。即可以穿过粘液的机制,就像用隧道掘进机钻开土壤和岩石一样。

她在通稿中写道,如果可以穿过粘液屏障,就能将药物直接送至上皮细胞。我们的设想是,当服下胶囊后,胶囊外层在消化道中溶解,然后通过胶囊的独特设计钻开并清除这些粘液。

(来源:MIT)

基于这一想法,该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 RoboCap 胶囊,大约复合维生素大小,长 2.5 厘米,宽 1 厘米。该装置的一端装有一个小型储药库(下图右端的紫色部件),可携带 342.6 立方毫米药物,在其主体和表面涵盖“挖掘粘液”的机制,比如说表面的小螺柱、鳍片。胶囊表面涂有明胶,明胶可溶于胃酸,在特定 pH 值下即可溶解。而凝胶状的涂层用以防止吞咽过程中出现磨损或不适。

根据论文中的介绍,在 RoboCap 胶囊通过胃的过程中,胃液会侵蚀并溶解明胶涂层,RoboCap 暴露在胃部。达到小肠后,肠液中的pH值触发可溶解的激活膜,合上板载电路启动 RoboCap。RoboCap 胶囊内的微型电机开始旋转,这一运动会帮助胶囊穿过并清除粘液。胶囊上装饰的小螺柱和鳍片,可以把粘液刷掉,有点类似牙刷的作用。

图|RoboCap 运行机制,D 为 RoboCap 的横截面图;鱼雷叶片的启发,RoboCap 的鳍状切口会帮助胶囊滑动并从绒毛中刮去粘液(来源:上述论文)

接下来,研究团队还从多个角度对 RoboCap 进行了优化。比如说,改进RoboCap 的表面性能,量化 RoboCap 吸走粘液的能力,并评估了粘液与旋转 RoboCap 相互作用的位移和应力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与光滑的外部相比,镶嵌特征和凹槽更有效地吸收粘液,这些结构可以使其与胶囊一起转动。

研究团队还验证了 RoboCap 的化学稳定性,将激活机制失效的RoboCap (n = 5)在37°C的模拟胃液或模拟肠液中浸泡 72 小时。移除后,100% 的胶囊能够被激活并正常工作;将10 个胶囊被放置在猪小肠中至少 60 分钟,取出后,测试结果显示 10 个胶囊功能正常。

图|RoboCap 设计和优化(来源:上述论文)

随着电机不断旋转,载药的外隔间会被侵蚀并溶解掉,从而使药物逐渐释放在消化道。Giovanni Traverso 也在官方通稿中指出,RoboCap 所做的事情就是暂时去除粘液屏障,然后通过局部分散药物增强其吸收,从而最大程度增加药物吸收。

生物利用度最高超 40 倍,可实现缓释给药


为了评估 RoboCap 的递送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和体内试验,他们使用 RoboCap 设备递送胰岛素和万古霉素。他们发现,与没有挖掘机制的胶囊递送的方式相比,RoboCap 胶囊的药物递送量增加了 20-40 倍。与标准的口服给药相比,在体外试验与活体猪试验中,基于 RoboCap 递送定量万古霉素和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提到了 20-40 倍。

具体来说,在分离出的部分猪小肠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RoboCap 显著提高了组织渗透性,吸收率超对照组 20 倍以上(P  < 0.001)。在活体猪试验中,RoboCap 明显增加了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15 分钟内观察到血糖水平的变化,三只动物在 60 分钟后出现低血糖(血糖 < 20 mg/dl),需输注葡萄糖改善。

图|体内 RoboCap 功能(来源:上述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与皮下或血管内注射的药效学相比,RoboCap 递送的胰岛素可以缓释吸收,这对于需要逐步或者持续释放的药物具有更多潜在价值。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还测试了递送较大分子的能力,他们利用RoboCap 在不同的电机频率下递送了多种分子量的FITC标记葡聚糖,并进行了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RoboCap 递送分子量的区间在 40 kDa和 70 kDa 时,药物吸收量的增幅最大。即使在分子量高达 150 kDa时,RoboCap  也能够显著增加吸收水平。(论文注:内部电机的频率对摄取速率没有测量影响。)

进一步讲,药物从胶囊中释放后,胶囊会自行穿过消化道。在体内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口服或内窥镜递送 RoboCap 至小肠后,随后试验的胶囊全部安全通过动物的胃肠道,没有出现炎症或疼痛等并发症、穿孔或梗阻。

他们还观察到,粘液层被 RoboCap 清除后几个小时内重新在体内分泌产生。

或可应用于更多药物,计划推进临床转化工作

上文提到,由于胃肠道的酶解环境以及吸收限制,胰岛素、核酸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药物难以实现口服给药。研究人员指出,这类大分子药物要实现口服,必须克服胃内的酸性环境,溶解在胃肠道液中,并在动态肠道菌群和降解酶中保持稳定,穿过黏液屏障等等,从而达到治疗所需的的生物利用度。

基于这些考量,MIT 团队开发出了可改善药物吸收的口服给药胶囊 RoboCap。与皮下注射、静脉给药等需要住院或者专业人员操作的方式不同,理论上讲,这种口服胶囊可能具有程序更简单、成本更低以及可及性更广等优势。

研究初步证明,口服胶囊 RoboCap 可稳定并提高药物吸收率,甚至实现此前无法口服给药的大分子口服递送。这进一步提示通过 RoboCap 口服胶囊递送胰岛素、核酸等大分子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的极大潜力。

伦敦大学学院(UCL)药学院药剂学教授 Abdul Basit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RoboCap 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有望克服当前口服肽、蛋白质和核酸等新型疗法中存在的难题。

(来源:MIT)

研究人员表示,RoboCap 的这种新方式可能应用于更多药物,潜在增强更多药物的吸收程度。

论文中还提到,可以通过修饰可溶膜的特性调整pH敏感性,从而可靶向pH值不同的胃肠道其他部分,比如说胃部、结肠。

另一方面,该团队计划探索尝试 RoboCap 递送其他蛋白质药物的可能性,比如可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的 GLP1 受体激动剂。他们还提到这种胶囊也可用于递送局部给药的药物,比如说递送美沙拉嗪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其他炎症。

不过,Abdul Basit 提示,虽然试验结果令人鼓舞,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研究 RoboCap 对免疫系统较弱人群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及胶囊对粘液中有益细菌的影响。

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在多种药物上测试 RoboCap,并确定临床试验的最佳目标,并寻求临床转化的合作伙伴。该团队还表示,未来,会通过设计迭代来缩小组成成分,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临床转化工作。

参考链接:

1.https://www./doi/10.1126/scirobotics.abp9066

2.https://news./2022/protein-drugs-gi-tract-09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