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21世纪才发展航母舰队,其实天然避免了一个技术大坑

 漫步之心情 2022-10-02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舰载机大规模实战当然是在二战期间,而二战中的舰载机几乎百分百都是活塞螺旋桨飞机,甚至连后来的涡桨飞机都没有。当涡轮喷气式飞机在二战中实际投入战场的时候,基本已经到了战争的尾声。而且喷气战机在当时都是陆基飞机,完全没有时间用来经过训练上舰部署,因此喷气式战斗机发展为舰载机几乎是1950年以后的事情,也就是从二战结束经过了好几年,才首次出现了喷气式舰载机,而且从螺旋桨舰载机往喷气式舰载机过渡的那十几年,曾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上千架喷气舰载机在适应航母的过程中发生大量的事故,飞机和驾驶员的损失都相当的惨重。直到1960年代以后技术逐渐成熟,喷气式飞机上舰的安全性才逐步有了基本保证,而喷气式飞机上舰部署的早期,是频繁的事故,

文章图片2

其风险程度甚至对比二战实战的损失率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最早的喷气式飞机上舰的过程,是上百年来航母发展史上事故率最高的一段时期,甚至最早的螺旋桨飞机首次上舰都没有那么不顺利。而2000年以后才发展航母的大国,其实一开始就用安全系数相对高的三代重型机当做舰载机,一定程度上直接跳过了1950到1960年代用早期的第一二代技术上还不完善的喷气机当舰载机的极高风险段。这也算是后发者的隐形红利之一。那么为何舰载机从螺旋桨飞机到早期喷气飞机过渡的过程中问题很大呢?这根源就在于早期第一二代喷气飞机的最低起降速度都相对较大。而且翼载荷也大,比早期的螺旋桨舰载机和后来的第三代舰载机都大,这样在舰上起飞尤其是着舰的风险就遽然提高。二战期间的主力舰载机,

文章图片3

也就是螺旋桨舰载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一般都不超过6到7吨,着舰重量更低,大多数在3吨级以下,而最低飞行速度一般只有四五十公里每小时,比很多汽车的速度还慢。起降速度慢在再上自重小的两大原因结合,还有起飞距离和着舰滑跑距离都不会超过100米,因此基本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突然升级到第一二代喷气式战斗机,作为舰载机的基本参数会突然变化极大,因为此时大多数喷气舰载机的全重已经超过了10吨级,甚至已经超过了15吨级,明显比过去的活塞螺旋桨舰载机的重量大出了2到3倍,自重大自然惯性就大;比舰载机自重大更麻烦的是第一二到喷气式舰载机的最小安全飞行速度提高幅度更明显。过去在迎风状态下,5吨级的螺旋桨舰载机滑跑不到50米就可以飞起来。

文章图片4

甚至都不需要大功率的弹射器辅助加速。因为迎面甲板风的风速已经超过了20公里每小时,而螺旋桨飞机顶风滑跑50米后自身时速也到了30公里每小时以上,此时已经足够到达50公里每小时的起飞相对速度了。而降落时的情况也类似。于甲板刚刚接触时的相对速度也不过50公里每小时,基本等于当代汽车的市区道路速度,此时在100米的甲板距离内,不用拦阻索仅仅用刹车也可以很快停下来。但是突然换成第一二代的喷气式飞机,其最大安全飞行速度往往在260到280公里,才能安全地飞行在空中。因此起飞速度尤其是着舰速度必须在280公里的时速以上,这个速度比后来大多数三代舰载机的着舰速度还要快,以接近高铁的时速想在仅仅不到200米的斜角甲板上被成功拦阻下来,其基本难度,

文章图片5

完全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困难;何况当时的弹射器和拦阻索,包括甲板调度的自动化水平和机械水平都不如当今,早期喷气式舰载机本身的结构强度也不如后来的第三代舰载机,自动化的电子降落辅助更是完全没有。这些因素综合下来,就出现了舰载机转型时期的极低安全系数。好在这个时期基本是英美的喷气式舰载机和飞行员付出了巨大的代机,因此先驱往往也是先LI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