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潮谈滨水休闲产业(69)谈谈游艇文化

 汀澜书院 2022-10-02 发布于重庆

来源:滨水休闲联盟

一、什么是游艇文化

游艇是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游艇文化是这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文化现象。游艇文化发源于历史久远的“向海”文化,它和人类的航海活动、渔业活动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它已经和人们的休闲文化、体育文化、消费文化、居所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我们说游艇文化是海洋文化的延伸,相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内陆农耕文化,想深刻领悟这种舶来文化还尚需时日。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周末和度假的兴趣已经从陆上转移到了海上,游艇旅游成为比汽车旅游更受欢迎、更高端的消费方式。由于“小游艇+游艇拖车+皮卡汽车”的消费组合受到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青睐,所以许多家庭都拥用中低档的私人小游艇。以美国为例,全美现有各类型游艇2500多万艘,其中7成的游艇并不是停靠在水上,而停放在车库、院子里,到使用时再拖到临水岸边或者码头下水,长度为9米以下的新增游艇占每年新增游艇数量的80%,长度13米以上的新增游艇仅占总每年新增游艇数量的5%。

世界游艇休闲产业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发展已趋成熟,游艇文化作为一种生活和旅游方式进入了中产阶级的消费选择范畴,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流首选。在欧美国家,玩游艇很时髦也很普及。加拿大拥有550万艘游艇,平均不到6个人就拥有一艘游艇,像挪威、瑞典、新西兰等国家,人均拥有游艇也高达8:1。周末时,一家人乘游艇出海游玩是十分常见的场景。破风斩浪,速度带来的刺激、自由驾驭的快感,只有亲自驾驶游艇才能体会。除此之外,冲浪、潜水、游泳、垂钓……甚至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穿上比基尼躺在甲板上晒太阳,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游艇的存在,让人与水亲密接触,体验到另外一种新奇的生活方式。

二、游艇文化的几个层面

1、财富炫耀层面

“游艇”从十七世纪中叶就已成为了顶级奢华的代名词,受到王室、名人和顶级富豪的宠爱。一艘豪华游艇内部装潢富丽堂皇,客厅、主人房、客房、厨房、酒吧、舞池、卡拉OK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各种高科技装备、通讯及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应有尽有,极尽你的想象。高昂的购置费、养护费、泊位费用等,也构建出财富、身份的分水岭。

从最初定义看,游艇就是一艘漂亮的船,而它的用途就是让人休闲娱乐,亲近流水。1660年,英王查尔斯二世回英登基,人民为了欢迎这位君主,特意造了一艘做工精细皇家狩猎渔船献给查尔斯二世,这艘“漂亮但毫无用处”的船深得国王欢喜,不仅经常驾驶着它游山玩水,还给它“敕令”了个雅号——“yacht”。游艇一词,就此诞生。从此,豪华私人游艇这种权贵的奢侈品就慢慢开始在欧洲的上流社会风行起来,到了18世纪,许多欧洲海洋国家的贵族富豪们都已经把豪华游艇作为一种财富象征。

2、社交圈子层面

加入游艇俱乐部,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高档社交圈。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融进了对玩伴社会身份的选择和认同。往往需要有私密性良好的空间来提供娱乐、休闲,而游艇就是最合适的独立的空间。游艇还承载了商务交往的作用。商务游艇设施齐备,装饰豪华,甚至不亚于五星级酒店。邀请客户到自己的游艇上度假是一件很时髦、很体面的交际活动。

3、大众休闲生活层面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发达国家社会阶层逐渐成型,代表着地位、财富、身份的游艇文化才走出了富人运动这个狭隘的分野,走进欧美国家中产阶级生活,衍生越来越多的休闲消费类型,游艇俱乐部这样的服务产业也营运而生。

游艇的概念已经囊括了从充气艇到豪华游艇的各个类型,在现代游艇的族谱里,既有船长超过60米的豪华游艇,也有20米左右的高端游艇,甚至还包括了可以用车辆拖行、拆卸挂桨的舢板小艇。除此以外,还有机帆船、钓鱼艇、滑水艇、休闲渔船、拖曳艇、高速赛船、帆板等几十个艇种,可谓是风格各异、丰俭由人。在一些游艇文化发达的国家,任何一个游艇爱好者上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私艇,选择适合自己的游艇运动。在他们看来,开展游艇运动就是把休闲娱乐方式从陆上迁移到水上,享受与水为伴的惬意自然而已。

不同游艇文化层面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能说那种好或不好,只能说大力发展大众休闲生活游艇文化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

三、中国人与游艇文化到底相隔多远

1、富人运动”及认识误区

当第一次了解游艇时,大多人中国人的感觉都是遥不可及。富人运动、百万豪装、香槟美酒、锦衣玉食、鬓影衣香、豪门盛宴,似乎应该就是这样的。游艇不是平民运动,至少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中国人对游艇的认识是绝对的富人运动,一个拥有游艇的人,意味着他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富裕标准,

游艇在中国一点儿也不“亲民”,相比之下,人们闲暇之余更愿意去香港购物,去国外旅游,然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杯盏歌舞中消磨时光。又或者实践一个千里走单骑的自行车计划,邀约一场周末短途的自驾游。在健身房和瑜伽教室中计算卡路里,玩玩高尔夫,鉴赏一下沉香字画,驾驶一台几乎永远堵在路上的超跑,林林总总,乐此不疲。

其实这是对游艇的一种误区,并非没有便宜的游艇,游艇消费也并非就是天文数字,但考虑到国内滞后的游艇市场和人们“远离海洋”休闲消费文化,关于游艇的认识误区就一点也不显得奇怪了。

2、“冷门”缘于海洋文化贫瘠

在门类众多、五彩纷呈的休闲消费活动中,水上运动是个冷门。事实上,许多拥有游艇的人并不是一定就是游艇玩家,他们并不一定热衷于水上运动,也不一定就崇尚航海,从用途上来看,许多的游艇是商务接待的工具,炫富摆阔的藏品而已,游艇生活不仅没有进入我们的消费市场,也远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游艇圈,游艇的使用价值甚至比不上一台能够动起来的豪车,它看起来更像一件摆设在橱窗里仅供人瞻观的奢侈品。

3、在中国游艇生活其实并不遥远

目前,中国已有约100多家游艇俱乐部,一般采用会员制,收取会费,向会员提供游艇租售、维修养护、驾驶培训、领航开航及配套休闲娱乐等服务。入会费大约在20万人民币左右,每年还要交年费,买艇入会的还要支付泊位、维修、保养等费用。希望游艇俱乐部这个“媒人”,可以让我们与游艇更加亲近。当然,合理地降低会费价格才能够让更多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机会尝试海上生活方式。

玩转游艇最佳途径发展亲民的公共游艇码头和大众化的游艇俱乐部,法国的游艇业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过俱乐部、运动员学校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游艇爱好者,目前法国国内游艇爱好者达900万人。中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推广游艇运动。

4、挖掘中国游艇文化的内在特色和需求

游艇产业在很多国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不禁会想为何荷兰的海滨多是桅杆高耸的帆船,为何日本的横滨又是放眼望不到边际的钓鱼艇。其实这些游艇需求都能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各自海洋和游艇文化需求上的特点、特色。

对于还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游艇产业而言,如何缩短差距,并不意味着要求中国游艇规模何时超越法国和美国,也不是单纯来衡量北起大连南至三亚的游艇港停泊着多少八十尺以上豪艇。其实造就行业差距的根本所在,就是游艇买卖背后已几乎被遗忘的“需求”二字。

相比国外的游艇文化,中国的游艇消费市场仍存一部分“跟风”、“攀比”现象。我们的游艇买和卖都应贴近实际“需求”而发展,对于游艇这一公认的朝阳产业,在大家热衷于宣传、拓展游艇产业的氛围,弘扬我们的游艇文化的同时,同样还需要引导大家正面、全面了解游艇及其相关产业,慎重对待游艇业的投资和游艇购买。

四、

我们可以预期的中国游艇文化

我们可以预期的中国游艇文化,应该是这样一种场景:人们随时随地、轻松自在地体验着航海带给人们快感和自由,不管是大船还是小艇,不管是富豪还是中产阶级,我们都可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解缆出游,徜徉在浩瀚的水波中,随心垂钓,凫水畅泳,忘记逼仄和烦嚣,远离拥堵的城市和雾霾的天空,寄情山水,纵情恣睢,过一个简单惬意、无拘无束的假期。如果你是个发烧友,还可以把游艇当做自己的移动房屋,买上一艘小游艇,坐拥海上度假屋,随时随地享受和谐自然。游艇这项运动衍生出了千百种文化产品,它们也将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向他们展示海洋的魅力。这种消费文化推动了游艇行业发展,也传承、培养着人们的环保观念和海洋意识,让现代人逐渐“文化向海、步伐向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番鸥鹭。”李清照寥寥数笔,就把一幅宋代文人驭艇出游、饮酒作乐的风情之作绘于纸上,生动婉转,引人神往。苏东坡也钟情于行舟览胜,相邀名人雅士两赴赤壁,留下前、后赤壁赋千古流传。翻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人并不是什么“旱鸭子、大陆民”,我们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国家,但我们的航海文化源远流长,航海贸易达通四海。虽然中国游艇的发展之路依然长远,不过想想老祖宗们的倜傥风流、英雄豪迈,也许游艇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下高堂,走进主流呢!

如何能让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逐渐走向行业成熟,直至培育出拥有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自主游艇品牌、游艇文化。我想这会是我们这一代游艇人的共同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作者简介:中国滨水休闲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滨水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游艇盛典执行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