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沃盥之礼

 皖西北的风 2022-10-02 发布于安徽

据《周礼》记载,古人行祭礼前,需斋戒沐浴以示心诚;日常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形成一套以缶盛水、以鉴沐浴的礼器。为了在进餐之前洗手,形成一套以匜倾水、以盘承水的组合,称为“奉匜沃盥”。

您现在看到的是一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匜,长长的流口便于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从形状看,最初的铜匜大概是仿照瓠瓜剖成的水瓢铸造的。

青铜缶分为尊缶和浴缶,尊缶是盛酒器,浴缶则是盛水器。这件双环龙耳铜浴缶体型浑圆,小口鼓腹,从形制上看是一件浴缶。这件浴缶肩部的两个半环耳被设计成卷鼻象首的样子,耳上套接提链,装饰与使用功能巧妙地融为一体。

这方绉纱手帕采用了经线加拈起绉的工艺,纱质地轻薄,纱孔清晰,皱纹明显,体现了楚国纺织工艺的高超水平。

知识拓展

沃盥之礼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流行于西周,战国以后渐废。《周礼·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沃”是自上浇下的意思,而洗手曰盥。沃盥时,使人奉匜盛水浇沃,行礼者仰掌受沃,而弃水下流於盘中,称为“奉匜沃盥”。

1.百乳蟠虺纹铜鉴

盥洗器。青铜鉴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作用有盛水以照容,古代在没有普遍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用来照影,所以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再有是盛冰,《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解释是“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与后来的冰箱功用一样;还有是沐浴洗澡用,沐浴用的鉴器身比较大。此鉴器体不大,应当是作照容用的鉴。此鉴铸造精细,构思巧妙,体现出湖南地区东周时期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水平。

2.羽状纹双环龙耳铜浴缶

“浴缶”为器物自名,作盛水沐浴之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状似壶。楚地出土浴缶数量较多,但作此形制耳的器物却少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