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2080

 随缘522 2022-10-02 发布于山西

石仰山:牛蒡子汤专治各种新发或陈旧性软组织挫伤

《牛蒡子汤》国家级名医 石仰山

【组成】牛蒡子9g,白僵蚕9g,白蒺藜9g,独活9g,秦艽9g,半夏9g,白芷9g,桑枝12g。

【功效】宣通气血,祛风逐湿,温经止痛。

【主治】各种新发或陈旧性软组织挫伤。症见周身四肢、颈肩腰骶麻痹尪痛,牵强掣痛或早期筋膜损伤,筋结筋块或骨骱宿伤,关节不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用牛蒡子辛寒滑利,通行十二经络,宣肺利气,豁痰消肿,白僵蚕辛平宣化,消痰散结而和气血,为厥阴肝经之药,二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经络顽痰浊邪,是为主药;

助以秦艽之辛寒,独活之辛温,和血舒筋,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湿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用白芷之辛温,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肿而和胃;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行气血且散瘀结;桑枝功能养筋透络,祛风湿而利关节。

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

【加减】本方的加减运用注意以下两点:

①视风、寒、湿之偏胜,加减取舍。

寒湿甚者,合麻桂温经汤加减,或加制草乌以温经通阳;

风湿盛者,加羌活、防风、煨天麻以泄风燥湿;

痰湿内阻,胸痞脘胀,苔厚腻者,可入平胃散、陈胆南星、瓜蒌、薤白;

若渐有化热之象,除去半夏、白芷,加忍冬藤、焦栀子以清泄;

顽痰胶固或痰瘀互结,酌选丹皮、赤芍、红花、炙甲片、片姜黄;

欲和胃气,则取木香、蔻仁、建神曲。

②根据阴阳气血偏衰的不同见证,配合相应方药。

若肝少血养,失其调达濡筋之能,则应入当归、生地、白芍、何首乌、牛膝、桑寄生等养血柔肝、荣筋和络之药;

若气阳不充,脾不化湿,聚而生痰者,又当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化湿、养筋安络;

若肾阳不足、火不化气者,则取鹿角、淫羊藿、石楠叶以助阳温经、健筋通络;

若气血因筋络瘀阻失其流畅者,又宜相机选用舒筋活络之品;

若病已损及元阳,当宗调中保元汤出入施治。

【点评】常谓:伤科疾病,无论病位是在经络、皮肉、筋骨,其发病机制以及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总离不开气血。

牛蒡子汤就是基于此理结合临证体验,发展成为伤科内治的代表方剂,体现了石氏伤科的特点。

【验案】

杨某某,男,10岁。倾跌挫伤,右髋关节酸胀疼痛,跛行,履地艰难,右腹股沟处明显压痛。曾于某医院诊治旬余,摄片未见骨质病变。苔薄白脉弦微滑。

辨证属风痰互阻,经脉气血凝滞。治以疏风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炒牛蒡子9g,炙僵蚕9g,独活9g,桑枝12g,赤芍9g,当归9g,牛膝9g,忍冬藤12g,威灵仙12g,红花4.5g,地龙9g,青皮4.5g,陈皮4.5g。服药3剂后,右髋关节胀痛减轻,行走尚觉牵制。继进原方3剂而愈。

【牛蒡子】

别名:大力子、恶实。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归经】归肺、胃经。【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僵蚕】

别名:白僵蚕、僵虫、天虫。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性味与归经】味咸、辛,平。归肝、肺、胃经。【功效与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刺蒺藜】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杜蒺藜、休羽、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藜蓇葖。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簸净杂质。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入肝、肺经。【功效与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注意】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独活】

别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归经】归肾、膀胱经。【性味】辛、苦,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秦艽】

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归经】归胃、肝、胆经。【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半夏】

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归经】归脾、胃、肺经。【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白芷】

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与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桑枝】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归经】归肝经。【性味】微苦,平。【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名医简介】石仰山,男,生于1933年,名锡煜,汉族,江苏无锡人,上海市名中医,中国骨伤名师,国医大师。

从事中医伤科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成绩斐然,尤其是在伤科临床理伤治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申请颈椎病,腰腿痛,骨质疏松症等课题三项,均通过市区级科学成果鉴定,其中一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黄浦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甘露消毒丹之妙用

甘露消毒丹为《温热经纬》方,由黄芩10g,连翘4g,薄荷4g,山栀10g,滑石15g,木通5g,茵陈11g,藿香4g,石菖蒲6g,浙贝母5g,肉豆蔻4g,射干4g,共研为末,每服10g,温开水冲服。或以神曲为糊丸,弹子大,开水化服。原书记载此方主治湿温初起,湿热并重,邪在气分。

裴正学教授对此方原也未曾重视,20世纪80年代遇一乙型慢活肝之患者,肝功能持续损坏,经多方调治无效,曾在北京302医院住院治疗2月余,用去4万余元,GPT、GOT仍然居高不下,轻度黄染亦未见消退。患者在无计彷徨中求余诊治。余诊其脉滑数而弦,舌质红、苔黄而腻,此乃湿热并重之脉象、舌象也,予甘露消毒丹原方,以上述剂量作汤剂,水煎服,一日1剂。服10剂后,患者自觉全身骤然舒适,精神明显好转,GPT由原来之172μmol/L降至正常,总黄疸由原来之32μmol/L降至正常。鉴于此方出现了意想不到之效果,余对此方开始重视,并在此后20余年之临床实践中经常用此方治疗各种类型之肝病,发现此方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之疗效。

20世纪90年代遇一慢性泌尿系感染之患者,女,40岁,5年来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轻度浮肿、腰痛、少腹下坠感。尿检经常见到脓球、白细胞,发作期曾多次发现尿蛋白(10~20)。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仅见小效,未能根治,经人介绍求治于余。此患者除曾用大量抗生素治疗过外,还曾向各家中医求治。余索取先前服用过之处方,观之乃龙胆泻肝汤、八正散、桂附八味丸、知柏地黄丸之类。患者谓数年来中西药调治耗资过万元,均未见明显疗效,故而求治于余。余思之,前服中药按理来说大都对证,何以不见功效?余必另辟蹊径方可克而胜之。诊脉弦滑而数,舌质红,苔黄厚腻,乃一派湿热并盛之象,遂投甘露消毒丹加味,3剂见效,7剂而见大效。余经此治验,对甘露消毒丹之神效愈益尊崇。

21世纪之始非淋性尿道炎流行,衣原体、支原体之检测亦普及至专、县级医院。此病属性传染,一般抗生素疗效很差,病情迁延,日久不愈,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给社会带来消极因素。余忆先前泌尿感染患者之治愈,遂以甘露消毒丹治疗非淋,结果亦产生了较好之疗效。一男,26岁,未婚,外出在内蒙古等地打工,因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回兰州诊治,经査支原体、衣原体均为阳性,兰医二院诊断:非淋性尿道炎。曾给阿奇霉素、辰龙诺星等仅有微效。患者经人介绍求治于余,诊脉滑数,舌红,苔黄腻厚,伴尿痛、少腹会阴及大腿根部之疼痛。余以湿热相合结于膀胱之辨证,给甘露消毒丹,10剂后患者自谓显效,并谓以往治疗从未见过如此明显之疗效。目前甘露消毒丹已作为余治非淋性尿道炎之首选方药,对大多数非淋尿道炎之患者均可产生疗效。

大补肝汤治疗严重多汗

薛某,女,66岁,1954年1月26日,甲午年初之气生。2020年10月29日首诊。

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病史3年余,长期服固定剂量溴吡斯的明维持。从2020年5月份开始出现严重多汗,活动、睡醒均有全身汗出,每天换衣数次,劳倦疲乏,动则气喘,怕风,双膝以下怕冷明显,腹胀气,矢气多,大便不成形。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舌淡红略暗,苔薄干,舌底略瘀,右脉缓和,左脉细小,左关弱于右关。予大补肝汤。

处方:桂枝40克,干姜40克,五味子40克,大枣30克(去核),旋覆花12克(包煎),代赭石12克(包煎),淡竹叶12克。7剂,每日1剂,按原方煎服法:以水4斤,煎取1斤半,分为昼3次、夜1次,温服。

2020年11月7日二诊:患者诉出汗已明显减少,仅睡醒和长距离行走时颈项及前胸有少许汗出,无需更换衣服,疲劳乏力已不明显,双下肢不冷,也不怕风了,腹胀明显减轻,矢气仍多,大便较前成形,舌淡红,苔薄略干,脉象较前有力。守方续服10剂。2周后随访,诸症已基本消失,予膏方调理。

按:今年是庚子年,主运太商,金运太过,下半年又逢阳明燥金在泉,因此出现燥金克伐风木太过,导致肝虚。

陶弘景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提到“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大补肝汤为“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患者虽患病多年,但就诊所诉诸症为庚子年三之气后才出现的,正逢金强木弱之季。汗多、怕冷、疲乏无力、腹胀矢气、便溏等症均有肝气不足,脉象也相应表现出左关(厥阴)明显弱于右,症象俱契合大补肝汤。据此可判断,患者诸症之所起,是慢病又遇今年之气运导致,故用大补肝汤原方获得良效。

二百剂治疗无效的下肢厥冷,刘渡舟老师一招治好

中医辨证中辨寒热是基础,也是最考验功底的,绝对不能见寒就是寒,见热就是热,“热深厥亦深”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刘渡舟老师这例下肢厥冷案便是用的清热法。

下肢厥冷治验 一、病例介绍

李某,男,43岁,北京人,某厂干部。

主诉:1978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双下肢发凉。厂医诊为肾阳虚证,用了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而病情未能控制,仍逐渐发展。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则冷至足心,如赤脚立冰上,寒冷彻骨。同时伴有下肢麻木,痒如虫行,小便余沥与阳痿等证。曾先后在北、首都医院、友谊医院检查,均未见异常,而建议中医治疗。虽服补肾壮阳、益气和血等中药二百余剂,未能见效。于1980年1月11日转请刘渡舟教授诊治。

患者素体健康,面部丰腴,两目有神,舌质色绛、少苔,脉弦而略数。问其饮食如故,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而发黄。

初投四逆散,按阳厥之证治之,药进三剂,厥冷依然,乃又反复追询其病情,患者才说出睡眠不佳,且多乱梦,而时心烦,容易汗出。视其舌尖红如杨梅,脉来又数,反映了阴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之证。其证与黄连阿胶汤颇为合拍。《伤寒论》第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说明了水火阴阳不相交通的治则。此证因心火上炎,无水以承,是以心烦少寐、多梦汗出;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使下肢不得阳气之温,上下阴阳不相顺接,是以为厥。四逆散疏气通阳而不能泻上盛之火,是以服药无效。乃疏下方治疗。

黄连9g,黄芩3g,白芍6g,阿胶9g(烊化),鸡子黄两枚(自加)。

上五味,以水三碗,先煮三物,取一碗,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两次服下。

服药三剂后,患者即觉下肢寒冷麻木之感逐渐消退,心烦、汗出、失眠多梦等证均有明显好转,小便余沥和阳痿亦有所改善。察其舌,仍红赤而少苔,脉弦而微数,继宗原法治之。

处方:黄连9g,阿胶10g(烊化),黄芩3g,白芍9g,鸡子黄两枚(自加),牡丹皮6g。六剂,煎服法同前。

1月30日,适值降雪,寒风凛冽,但患者并无异常寒冷之痛苦,腰以下厥冷证基本告愈。一个月后,据患者言,未再复发。

二、病例分析

肾为水脏,心为火脏。在正常情况下,水与火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君火之下,阴精承之。“这就是说,君火位于上,必下济于肾水,方可阳施阴化,而不形成水寒之证;肾水在下,必上滋于心火,方使心火不至于独亢。从而,使水火阴阳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此例患者,属于阴阳上下阻绝不通,水火不相既济之证。因此,表现在上则见有心火亢盛的心烦、汗出、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数等证;在下则见有腰以下厥冷、小便余沥、阳痿等证。故投黄连阿胶汤以泻南补北,交通心肾,而达到水火既济的功效。

方中以黄连、黄芩直折心火,导火下行而交于肾水,鸡子黄甘寒以润胃,芍药之酸收以交阴阳,阿胶甘温以滋血,合黄连则滋补而不腻,芩连得阿胶、鸡子黄清热而不燥。另以牡丹皮清热凉血,治血中伏火而除烦热。如是则心火得以下行,肾水得以上滋,心肾得交,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则诸证自愈。

据此,我们认为:学习《伤寒论》的关键,应掌握其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决不能生搬硬套。此例患者的病证虽异于经文,而病机则相同,故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00001. 

参胡方

[功能主治]功能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消肿定痛。主治麻风性神经炎。

[处方组成]参三七、延胡索等量打粉,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4克,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剧痛者可增至每次3-4粒,待缓解后减为2粒或1粒。神经痛消失后再巩固治疗1-2周。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4例,其中5例急性神经炎经治疗后1-3天疼痛缓解、消失。其中2例足下垂,l例小指、无名指弯曲畸形,经治疗1-2周后,运动功能恢复。9例慢性神经炎经治疗3-5天疼痛缓解,7天后消失。

[处方来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贾文生。

[处方备注]参三七散瘀止痛,解毒消肿;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两药配伍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消肿止痛之效。而两药皆入“肝经”,中医认为“肝主筋”。麻风性神经痛多属血瘀气滞,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用此方如鼓应桴。据报道,参三七有类糖皮质激素之作用。

大枣是肠胃的防护墙,凡是怕邪气从三焦膜系进入胃的,张仲景都会用大枣。我们从黄连、黄芩和大枣三者运用就可以看出来

黄芩配大枣是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柴胡类方剂的标准配置。经方中,除丸、散类方剂之外,用到黄芩的多配大枣。比如,半夏泻心汤、黄芩汤等。这是热邪在三焦膜系,并且有犯胃趋势的,用大枣防其犯胃。黄连、黄芩、大枣三者合用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是胃中也有热,所以加黄芩治胃里的热。

没有犯胃趋势的,则不用大枣。比如葛根芩连汤证,热邪从大便而出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渴而不呕,也没有犯胃趋势,所以也不用大枣。

00002. 

保胃汤

主要功效:补气温中,活血化瘀。

主要用于胃胀、痛,疼痛固定,遇寒加重,(瘀斑舌,脉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组成:

党参、白术、茯苓、沙参、吴茱萸、枳壳、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炙甘草。

【辨证加减】

注意:临床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特别是活血药不能过用(以免动血伤正)。

如果病程长,病程久的,瘀血顽固的可以酌情加三棱、莪术。

胃为阳明燥土,用温药时避免伤胃津,胃阴不足,则不欲食。

医圣张仲景治诸黄猪膏发煎

引言

猪膏发煎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猪膏发煎方简洁,难以理解。在书中出现过两次,但学习经方的后世医家,对此方并不重视,并且对条文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现今使用得也比较少,很多人对这个方子也并不了解。查阅资料后,试着让大家知道此方。

猪膏发煎成品

猪膏发煎原文

首先猪膏发煎组方非常简练,由猪膏和乱发组成,主要是用于治疗黄疸和阴吹。我们先来看看仲景《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如下。

一、《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诸黄,猪膏发煎主之。猪膏发煎方

猪脂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仲景寥寥数笔就记载了猪膏发煎的配方和用处。

猪膏就是猪油,乱发就是头发。中医认为猪油可以利血脉、润燥结。头发为血之余,炮制后为中药血余炭,乱发有消淤利水道的功效。

乱发

制作方式是用猪油煎炸头发,煎炸至头发消失,膏状即成。有争议的地方在很多医家并不能理解猪膏发煎能治黄疸,黄疸大抵都是茵陈蒿汤一类。另一个是“诸黄,猪膏发煎主之”的“诸黄”,后世很多医家认为并不是任何黄疸都可以用猪膏发煎,根据对药物分析,很多医家认为虽然写着治疗“诸黄”,但其实主要是用于燥结和淤血导致的黄疸,也就是对胃肠燥结血淤的黄疸

后世医家对猪膏发煎的应用

其实仲景猪膏发煎在古代应用还是不少的,下面我来列举一些关于后世医家对猪膏发煎的记载。

第一、宋代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一书中记载“予友骆天游,黄疸,腹大如鼓,百药不效,用猪膏四两,发灰四两,一剂而愈,仲景岂欺我哉!”。用别的很多药物没有效果,用猪膏发煎一剂而愈。可见猪膏发煎效果显著,也回应了那些怀疑猪膏发煎能不能治疗黄疸的质疑。

第二、清代徐锦《顾西畴方案》一书记载“《金匮》治黄疸诸方,惟猪膏发煎用之累效”。医案为“阳虚湿热已成黑疸。”顾氏认为“草木无情,不能料理”。所以用猪膏发煎治疗。“猪膏,乱发鸡子大三团,洗洁,以猪膏入乱发微火熬匀,分五六日或六七日服”

《心太平轩医案》中记载一个病例:余母向患黄疸症,身面眼目俱黄,屡腹清理湿热药,罔应。请徐锦诊治,曰:此非煎剂所能奏功,惟有猪膏发煎。嘱咐:此膏初服易吐,宜渐加增,早晚服一调羹。服未半料而黄退身康,至今犹感佩大德。

还有其他的就不在一一赘述,可见猪膏发煎临床使用还是有很好效果的, 不仅仅可以用于黄疸,还能用于阴吹。大家在临床上遇到效果不好的,别忘啦还有猪膏发煎就行。

我做的猪膏发煎

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买点肥肉,回来炼油。如下

炼制猪油

炼好的油放入冰箱冷藏备用。正好头发长了,去趟理发店,理完了,找老板要点头发,头发用碱水漂洗干净,染过的头发不要(最好是健康青壮年头发)。

乱发漂洗干净

猪油放入锅中进行煎炸头发,一定用小火。

猪油加温融化

煎炸的时候一定开油烟机,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头发溶解后,降低温度后,过滤掉里面的头发渣。完全放凉后呈软膏使用。

猪油煎炸头发

过滤后成膏

小结

猪膏发煎,制作简单,便宜;当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别忘记仲景还有这个方子就行。

00003. 

不同部位常用的三药,你记住了吗?

1、膝三药:川牛膝、牛大力、威灵仙,用于风湿骨痛,关节病

2、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用于颈肩部疾病

3、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石菖蒲,用于鼻炎等毛病

4、润喉三药:玄参、麦冬、桔梗,用于咽喉不适的慢性咽炎等

5、腰三药:牛膝、杜仲、枸杞子,用于腰痛,腰部不适等

6、背三药:姜黄、防风、小伸筋草,用于背痛、背部不适等

7、肩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用于气血不足的“五十肩”等

8、腹三药:苍术、厚朴、小茴香,用于脾湿,脾寒等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先说说现在的治病模式,我举个临床常见的腰痛。先通过一系列检查看一下有没有长东西,不管是增生、突出还是肿瘤,能切就切了;遇上切不了的,或者干脆检查就没有异常的,那就止痛药物上,也十分简单高效。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等等,基本都一样的模式。简单的说,高了降下去,多了少下去,发热就退热,失眠就安眠。一切都很合理,但为什么临床经常会出现,退烧药一过又发烧,失眠药不吃又失眠,降压药不吃又高了,肿瘤切了又生,突出切了又跑到别的节段复发?

因为这些都还不是因,只是结果,只是身体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发热、疼痛、失眠、血压高,但引起这些表现形式真正的因没有解除,人体还是会不断的继续,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于是就形成了现在,一个局面没有解决,产生了新的局面。

这就是辨病论治。

那什么是辨证论治?症,带个病字框,表示症状,人体不适的表现形式。那证,是什么?证是证据,人体如何排病的证据。往哪个层面排病,怎么排的。

辨证论治,就是收集各种症状,证明人体是往哪个层面排病的证据。那仲景先师为什么要对证,不对症呢?因为我们说过,找到人体怎么排病证据,顺势而为,力量最小,对人体的损伤也最小。反之,直接对抗症状,要想扭转趋势,力量要大,对人体的损伤也最大。

一个是针对结果,就直接对抗处理;

而一个是针对人体的排病反应,顺势而为。

00001. 

乌梅 1物,一收一散,击退肌瘤和息肉乌梅

乌梅+1物,一收一散,击退肌瘤和息肉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去死肌,噬恶肉”。

现在我们所说的肌瘤、囊肿、息肉等包块就属于死肌和恶肉,用乌梅来治疗,效果显著。

乌梅和僵蚕这两味药,一收一散,散收并用,是治疗肌瘤、囊肿、息肉的常用配伍。

乌梅味酸,酸有收涩的功效,所以乌梅可以将这些包块先收伏住,将体内痰湿、淤血收敛到一起。

僵蚕味咸,辛,咸可以软坚,辛可以行散,所以僵蚕既能软坚散结,又能祛风止痛,将乌梅收敛好的痰湿、淤血化开,逐步消散掉体内的肌瘤、囊肿和息肉。

有个患者,子宫肌瘤6cm,早就超过了手术标准,还有一个小息肉,但她不想手术,所以找我开方调理。我就以乌梅、僵蚕为主药,又根据她的症状加了法半夏、陈皮,茯苓、郁金等几味药。

一段时间后,复查显示息肉消散了,肌瘤也缩小了2.9cm,并且之前的不适症状都已改善。患者高兴得不得了,她也一直谨遵医嘱,配合用药。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瘤者留也,因为痰瘀互结,留结在那里,所以通过这种一收一散的调理方式把它消散,自然效果明显!

当然,具体如何用药还需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症状辨证使用,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况该怎么办,可以跟我说说,我帮你解决。

晚上还尿床,针挑指缝(四缝穴)

我小时候上小学一年级了晚上还尿床,一次老爸去喝酒,碰到一位赤脚医生,他说针挑指缝可以治疗,我一边哭一边去买透花针,赤脚医生帮我挑指缝后我晚上再也不尿床了。

同样的事情在我儿子身上上演,挑了指缝后晚上再也不尿床了,很神奇!

小儿高烧奇效秘方:强力退热散

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打碎先煎)、生甘草、柴胡、黄芩、金银花。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备注

临床专门治疗小儿发热的良方,治疗许多小儿高烧患者,屡用不爽。

注意

3岁以下酌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方解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因为,外感风寒邪气,闭塞腠理毛孔,郁而化热。治疗当发汗解表,清解郁热。本方在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脱化而来。 麻黄发汗解表,开腠理,驱邪外出,石膏是退烧的要药,重用石膏清解郁热。柴胡、黄芩为小柴胡汤的基本结构,对往来之寒热有特殊的疗效。金银花芳香疏散,善透在表之邪热,杏仁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邪气除,郁热清,高烧自退。

根治了我的头皮屑!

用过的民间偏方不少,有一个偏方实测有效,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那就是根治了我的头皮屑!

我与头皮屑斗争的历史渊源流长,那是九十年代末期,我生小孩不久,就发现我开始长头皮屑。

开始没有太在意,头皮屑嘛,谁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就用一些去头皮屑的洗发水洗头,一周洗几次。

可我发现我的头皮屑越来越多,已经多到困扰到我正常的生活。

尽管一周洗几次头发,可还是走着走着就白了肩头。

衣服领子,肩头,背上都是飘飘洒洒着头皮屑,更不用说头发上了。

人家看着不雅观,自己更是不自在,走到哪里都是“雪花飘飘”。好像自己是一个很不讲卫生的人。

天天洗头,也只会在刚洗完几个小时好一点,过后依然如故。并且是恶性循环,越洗越多。

那时候市面上所有去头皮屑的洗发水都用过,还有云南产的药性的某虹某王等等类似的也用过,都没有起到根本好转的作用。

无可奈何去了专门的皮肤病医院,用医院自己特制的药水涂抹头皮,然后再清洗。开始稍微好点了,满怀期待,以为问题终于解决啦,高兴的太早,过后还是依然如故。

我的妈妈也到处帮我打听怎样去头皮屑,后来打听到把淘米水放酸后洗头可以治疗头皮屑。

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就去附近的餐馆和别人说好话,把人家的淘米水拎回来放几天后给我洗头发,然而也没有什么用。

一直到2012年左右,公司一位女同事来我们办公室办事,一起闲聊,说起我的头皮屑偏多。她大笑着说:这个我有办法,也不早点问我,百分之百有效。

她的办法是这样的:洗干净头发后,用9度的米醋和温水一比一配好,缓慢多次倒在头皮上轻揉,然后用毛巾把头发包起来,等头发干。一周二次。

说来真是开心,我按照她的办法洗了两次,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少多了。并且头发也柔顺,唯一不好的是如果有人离我太近,会闻到我头发上隐隐的酸味

所以我在用9度米醋洗发时,一般选择周末,等工作日上班时,酸味就会淡很多

用我这天使般的同事告诉我的洗头办法仅仅几次以后,困扰我十多年的头皮屑问题解决啦!

现在又过了上十年,偶尔我认为又有一点长头皮屑的苗头时,立即执行9度米醋方案,一切又风平浪静!

由于我曾经深受头皮屑的困扰,后得益我那天使般同事的热心告知偏方解脱了烦恼,今天我把这个偏方写出来,希望有和我类似困扰的人看到了可以试一试,不再“雪花飘飘”!

00001. 

王石清先生论辨证难(谙熟伤寒,认证准确,胆识过人,精彩纷呈)

 病至危笃之际,死生反掌,寻常套药,必不济事,但轻剂塞责,问心难安,若用重剂,本想出奇以制胜,作背城一战之举,倘因而生变,则人言可畏,又不免谤讥,此险要重症之所以难愈,而医者每不愿承担。各大医院,遇危急重病,先令病人家属同意或签字,然后施治,成则居功,败不住过。中医则不能,因而不治。总之辨证难!认证难!用药更难!

 医术仁术,倘病人有一线生机,则应尽其力,以图万一,试举一例:病人富某,年四十许,曾住某医院救治,告以病危,于夜间请余急诊,及至某医院,见数家名医云集于室,均谓:舌苔

黑起芒刺,系属“热深厥深”之候,乃细问病因,方知初患感冒,经某医投以银翘散加生地、元参甘寒滋腻之剂,并用牛黄清心丸,遂致呕吐下利。又经某医予以下剂,转致吐泄频作而无脉,四肢

厥逆。经某医院抢救,注射强心剂五次之多,脉仍不起(血压下降,时有时无),因告以病危。经余细诊,证见恶寒蜷卧,四肢厥逆,频频下利,面色惨白,目不欲张,唤之则精神略振,须叟

又恍惚不清,舌苔色黑而起刺,但润泽而软,脉象沉细如无。诊毕断然此证为“少阴伤寒”。主张亟投辛热以回阳,此时众医哗然,余则谓此证系寒伤少阴,水寒血败,是真火几灭之证,舌苔黑而润、滑而软,是少阴寒化,水来克火之象。《伤寒论》云:“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此证虽属不治,尚未至汗出息高,用大剂四逆汤加人参,可挽救于万一。少阴一证,阳回则生,寒极则死,与其坐视其死,不如竭力救治,以冀其生。遂毅然敢以性命担保,出院医治(按:当时日伪时期,中医中药不能进医院,出院治疗又必须有把握,吾师不忍坐视待毙,以性命担保,才决定出院救治)。书方:野山参一两(30克),生附子八钱(24克),生干姜四钱(12克),炙甘草三钱(9克)。

 方用四逆汤以回阳,加人参以救阴,用附子温水,干姜温气,气温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水温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姜附得炙草之和中,则中焦温。上下连贯阴阳协调,如旭日当空,而阴霾自消,但阳回又恐吐下已伤之阴,不任燥烈辛热之姜附,所以加多液之人参以济之,则阳回阴复,水暖血行,脉渐出而证自解。投药一剂后,脉渐出,四肢渐温,再服一剂,即告痊愈。

 此患者众医已认为不治,竟然告愈,此案争相传颂,竟为佳话,余应“北京医药月刊”之约,录之以供同道参阅,并记始末,留为后学。以此证心肾俱衰,阴阳欲绝,岂能与“热深厥深”而论,遇此病至危笃,舍仲圣之方,焉能回生!是我辈辨证四诊八纲所熟悉,若遇险恶之候,临证用药,实为辨证难!认证难!而用药更难!

一个专治湿热肿痛的良方,送给痛风患者

古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说吃要有节度,生活要有规律。

如果没有节制,让脾胃超负荷运转,时间长了,脾胃的运化就会出问题。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一出问题就会生湿,湿邪日久又容易化热。

湿邪最喜欢往下走了,人的最下面就是双脚的部位。

最终湿邪带着热邪在双脚驻扎下来,并且越积越多,就会红肿热痛,就形成了痛风。

红代表体内有热邪,肿就代表体内有湿邪。

今天要说的这个方组,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元素之手—当归拈痛汤,能够除湿热,通经络。

清代医家张璐载《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此湿热疼肿之圣方”,由此可见它的功效如何。

来看一下方组:羌活、甘草、茵陈(酒炒)各15g,防风、苍术、当归身、知母(酒洗)、猪苓、泽泻各9g,升麻、白术、黄芩(炒)各3g,葛根、人参、苦参(酒浸)各6g。

药材不少,仔细分析一番便知其功效。

羌活善于走关节,风湿的一大特征就是痛无定处,而羌活无孔不入,可以解表散寒。

再配上祛风止痛的防风,两药合用,放大了驱寒除湿的功效。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苍术善于胜湿,化湿浊。

这二者不同的是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要药。

猪苓和泽泻属于淡渗利湿一类的药品,在治疗水肿方面比较常用,帮助患者把体内湿气排出体外。

剩下的升麻、葛根、黄芩、苦参、茵陈、知母疏风散热、清热解毒,属于清热大队。

湿邪祛除了,热邪自然也不能放过。

最后用人参和当归把气血补起来,气血充足,则正气充足,正气足能更好地对抗邪气。

这样一看,整张方子物尽其用,临床上疗效才能好。

其实湿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用上红豆薏米也可清湿热,可为什么红豆薏米又不能通治湿热?

这就和中医分了针灸,中药,拔罐等相似,湿热侵袭人体,也要分情况。

当归拈痛汤,针对的就是进入血中的湿热。

湿热入血,藏血的肝当然很受伤,而肝主筋,所以筋骨关节不利是此症的明显表现。

湿热入血还有一个特点,伤正气。

正气一伤,风邪也会乘机入侵,引发人体第一站肺的抵抗。

且脾喜燥不喜湿,由此伤肺伤脾,而脾主肌,肺主皮毛,导致皮肤病。

湿热还会配合地心引力,下行伤脚漆,引起脚漆生疮,痛风等。

所以清热利湿之当归拈痛汤,既能治关节病症,又能治皮肤病,还能治一些正气所伤之免疫性疾病。

是扶助正气,托邪外出,利湿清热,疏风止痛名方。以舌苔白腻微黄为辨证。

很多人都不是油尽灯枯,是因为身体的正气被压住了 能量在通道中运行

很多人都不是油尽灯枯,是因为身体的正气被压住了。能量在通道中运行,通道憋住了,能量出不来,不能产生循环和化育。什么叫化育?就是它在身体里要做功,它不能做功就没有能量。

一瓶油放在那烧不起来,这屋子你就感觉不到温暖,油也白白浪费。你只要给它点起来,产生功,它才会发光发热,人才会有生命力,你才感觉到能量满满。

肝血不足症状多,一个方子就能调

“肝阴肝血常不足”。根据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的理论,肝阴肝血不足常常伴随着肾阴亏虚的表现,或是因肾阴虚而致肝阴不足,或是因火旺耗伤肝阴累及肾阴,从而形成肝肾阴虚的证候。肝阴虚常表现为目花、目干、易疲劳、肢麻、胁肋隐痛等症状;肾阴虚则有腰膝酸痛、遗精、耳鸣、不孕不育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相伴相随。因此,养肝阴肝血必兼养肾阴肾精,肝肾须同治,精血须共补。而许多中药也同时兼具滋补肝肾的作用,如女贞子,墨早莲,桑葚,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黑芝麻,鳖甲等。

00001. 

虚劳,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房子,就算要修也要谨慎

虚劳的人,用益肾药时,记得要加上健脾去湿的,因为虚劳的人,一般脾胃都不好,消化吸收都跟不上了

虚劳的人,用健脾去湿药时,要加点温肾阳的,不能让肾偷懒,这样才有恢复的那一天。而今天的肾透析疗法,就是让肾不在工作,时间长了肾就睡觉去了,因为有人帮助做嘛,不然怎么会有今天的“巨婴”

虚劳的人,不要直接补气血,一补就上火,要先调脾胃,脾胃恢复,胃口好,气血就产生了,这就是上医都在调胃口,下医才想着天天补气血

虚劳的人,最好远离繁忙而又需要动脑的工作,消耗过大对于恢复来讲都是不利的,食疗可以用黄精,山药,山萸肉等炖汤喝,做好持久战

虚劳的人,血瘀肯定是有,但也不要选择先化瘀,因为化瘀时要消耗气血的,对于身体本身很虚弱,还化瘀,岂不是更累,更不想做事情?

虚劳的人,不能再说寒凉药,即使有热,也要想着扶阳,少量的滋阴凉血,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是生命的主导,如果只用阴寒药,没有用热药,到时候起床都困难,因为阴凉是静药,用多了乏力,大家要谨慎

虚劳的人,湿寒邪肯定都有,不能等到完全去除,而再上补益药,如果我们被湿寒邪比作是个海盗,为什么今天不见了,是因为我们军队强大了,这些人找不到吃的,自然就解散了

虚劳的人,要早睡早起,睡眠就是养血最好的方法,看那些很年轻就不行的,都是消耗过度,而且都是程序员多,就是睡觉不足,长期劳累,用脑过度,其中长期乏力就是他们的共同点

发现了血瘀的根源,方子也就有啦

血瘀是现在中医学研究疾病机理比较热门的方向,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大到癌症小到色斑都与之相关。想有效解决血瘀,得先搞清楚其产生的机理,才能对症下药。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圆运动”理论的角度出发,看看中医怎样治疗它的。

对于导致血瘀的原因,黄元御是这么说的:“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又是温气虚衰,肝木郁陷,这跟气积的根源是一样的呀,那岂不是用达郁汤来治疗就可以了?这样真的可行吗?莫急,等我们深入了解血瘀后,自然就会知道答案。

血藏于肝,由肾水化生而来。血中藏有由肾阳而化的温气,所以血性温和而能行散。如果血中的温气衰少,阴血就会凝结而不行,这就导致了血瘀。温气虚少即为生气不足,与气积一样,原因都为脾虚肝弱。脾虚肝陷,生气遏抑于下,血得不到温气则寒凝不行。肝脾下陷使得木气下郁,常会导致下热,故《四圣心源·血瘀》曰:“温气抑郁,火胎沦陷,往往变而为热。”

问题来了,我们刚说,导致血瘀的原因是血中的温气虚少,那现在肝气下郁已经化热了,于理血得热应该就不瘀滞了,可是血瘀和肝热还是常常一起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肝主藏血,肝气升达,则血从肝经由血脉灌注到脏腑经络,使得全身受肝血的滋养。

以肝为干,血脉为枝,构成了人体整个血液网,如同一棵大树。故小水牛将以下的内容称为“大树理论”。血藏于肝,经血脉流向其他脏腑和经络。肝是血的源头,肝的状况决定了血的质量和流动情况,所以血的问题从肝治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血病的根源在于肝,但要注意的是血发生病变的地方不一定就在肝,整棵大树都有可能,而平常是病在树枝,若病在树干则已是危症。

因为肝木不能升达,温气无法疏散,血脉和其他脏腑中的血凝瘀而不行,所以出现面色黧黑、舌紫唇暗、肌肤干枯等血瘀症状。血瘀基本上不会发生在肝里,所以即使木气下陷化热,血该瘀还是会瘀。

事实上血瘀要是发生在肝,会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肝主藏血,全身的血皆由肝所灌注,如果连肝都发生了血瘀,全身的血会停滞不行,病人必不久于人世。此时得急用回阳救逆的四逆汤,瞬间提供强大的木气和火气,化了肝中的瘀血后,人才有一线生机。

“肝—血脉”之大树理论 来源:《学习中医很简单》

血瘀一般只发生在经络里,而其原因仍旧是温气衰损,所以治疗得以补肝升脾为核心。这与气积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气积发生在树干(肝),而血瘀发生在树枝(经络),所以治疗血瘀还得兼疏经通络以除经络中的瘀血。

破瘀汤

甘草二钱,茯苓三钱,牡丹皮三钱,桂枝三钱,丹参三钱,桃仁三钱,干姜三钱,首乌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甘草、茯苓,培土燥湿;干姜、桂枝,补阳达木;牡丹皮疏肝清风;丹参、桃仁行脉化瘀;首乌滋木生血,以生新血。全方补肝升脾兼通行血脉,使温气升达,阴血得阳气而通行,血瘀自止。

丹参和桃仁两者皆作用于血脉,丹参具有疏通血脉的作用,桃仁能破血化瘀,两味药合用,既能行又能破,清除瘀血之力缓和而高效。破瘀汤即解决血瘀根源,又治理了瘀血,标本并治,干枝皆顺。如果肾阳亏虚,无阳生木,可适当用附子温水生阳。如果肝郁化热,则可倍加辛凉疏利的牡丹皮。此时不适合用收敛风木的芍药,因其收性与丹参、桃仁的通性相对。

当我们熟悉了圆运动理论后,分析疾病似乎就变得简单起来,但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很多疾病的根源都极其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就比如血瘀和气积。疾病根源一样,药方相似度也高,这样的相似性导致了有些人会觉得这些病和这些方根本就没区别。而一旦形成了这种想法,以后治病开方就会随意,觉得只要符合根源就行,不再潜精研思,慢慢地我们就会有沦为庸医的危险。

【祛湿干货】

根据湿气深浅程度我们分别选用:

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对应部位大致分别为:

皮下→脂肪层→肌肉层→血管内

00001. 

气滞则血淤痰凝

气滞则血淤痰凝,就会导致炎症或是肿瘤的发生。长时间的血液淤结,得不到气血的滋养,会造成腺体萎缩。如慢性萎缩性胃炎,随后便是肠上皮化生和增生。增生又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都属于癌前病变。如果这时候用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很快得到控制。中医在肿瘤手术术后恢复有很大作用,可以用汤剂、丸剂或是散剂等多种疗法。”

敦煌医学美容妙方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敦煌遗书的整理研究,弥补了隋唐前后医学文献的空白,发现诸多久经失传的古“经方”,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临床实用意义。敦煌遗书中记载了诸多美容方书,不仅有传自中原的传统美容医药,还吸收了西域所传来的美容医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敦煌中医美容学文化,其独到的选药处方实为后世所不及。面膜、面散、染发的方剂,开中医美容之先河。它们在唐宋时期被广泛使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美容的发展,也体现了人们当时对美的追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展开的面积大约为2平方米。《黄帝内经》 云:“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皮肤发生疾患,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身体内部脏腑发出的求救信号。古人认为“皮毛之疾,不足为患”,所以古来无中医皮肤学这一专门学科,其治疗方药多夹杂于疡科及外科方药之中。而现代人对皮肤状态极为重视,损美性皮肤病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痤疮、色斑、脱发等常见疾病都让人苦不堪言。

在治疗体表性疾病时,外治法以“简、便、验、廉、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在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充分利用人体五官九窍,直达病位,作用迅速、疗效确切、运用方便,可直接观察,随时掌握。遂分享两则敦煌外治法美容医方,以供参考。

敦煌洗面散方

白芷、白蚕(白僵蚕)、葳蕤、白术、杏仁、桃仁、瓜仁(冬瓜子),以上各一两,磨粉装入布袋或茶包,泡水以洁面。此方可活血润燥、祛湿生肌、滋养肌肤。

治病求本,虽为在表之病,唯有调和脏腑方可一击即中。正如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提出的“外又六淫伤气血,风寒暑湿火相临”。方中以桃仁为君药,活血润燥、滋养肌肤。臣以白僵蚕、白芷去除肌肤之风邪以止痒;冬瓜子,《日华子本草》谓“去皮肤风及黑黯,润肌肤”,《药性切用》也谓“行皮间水湿”,故以之与白术配伍,利湿化痰,以去除皮肤污垢,爽洁皮肤。佐以杏仁、葳蕤滋阴润燥,与桃仁、冬瓜子配伍,滋养肌肤之效宏。纵观全方,以仁类药物为主体,发挥其质润多脂的特点,滋养肌肤的同时又活血祛风、祛湿化痰,消除病因。此方中白芷含有光敏性物质,建议每日睡前使用,并在首次使用时在手臂内侧或耳后少量涂抹,做过敏测试反应。

韦侍郎变白方

生地黄一斤(生)、牛膝半斤、枸杞子二升、乌麻一升、黄连五两、 生天门冬五两。以酒三斤,浸七日,任服多少。

此方为治白发方。白发在中医上被认为是由肾阴虚造成,白发的出现预示人体肾元亏耗。诚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其华在发”,形象地指出了头发为肾之荣华外露。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白发候》提到:“若气血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故对待白发应该用补肾调气血之法。方中乌麻养血乌发,地黄、牛膝、枸杞子、天冬滋补肝肾、养阴乌发。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用黄连清泻心火,泻火补水。所有药材均浸泡入酒内,因为自古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在某些中药的使用中,酒可作为药引提升药效,帮助药物有效成分溶解,且酒具有温通血脉之功效。全方组合巧妙,体现了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和古人的伟大智慧。

医疗美容是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多见物理疗法(如激光疗法、高频电刀疗法),以及注射透明质酸钠提高皮肤含水量和肉毒杆菌内毒素放松肌肉而减少皱纹,诸如此类方法效果明显但具有明显缺点。如光电治疗会导致肌肤敏感,注射治疗会造成面部僵硬、表情不自然,中胚层疗法会造成皮肤创面,且维持时间短,需要反复进行治疗。在治疗损美性皮肤病中,许多中草药具有清除自由基、修复胶原纤维、促进皮肤微循环等功效,绿色环保,副作用少,独具优势,可见发展中医美容学、弘扬民族医学,临床意义重大。

敦煌医方紫苏煎咳嗽治验

 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医方内容丰富,临床应用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疗效显著,法国编号P.2662V中的紫苏煎为治疗肺病上气咳嗽或吐脓血之证所设,方由紫苏、款冬花、桑根白皮、桔梗、甘草、诃[梨]勒皮、杏仁等组成,以该方灵活加减化裁治疗日久不愈之咳嗽,疗效满意。

 验案:患者陈某,女,32岁,2010年11月1日初诊。主诉时有咳嗽半月余,经用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现患者诉咳嗽近日加重,咳嗽日轻夜重,痰粘色略黄,咽喉部干痒且略疼痛不适,大便通畅,纳食欠佳,时觉乏力,有时后背脊梁骨略疼痛不适,舌淡红,苔薄略黄,脉细。证属痰热郁肺,咽喉不利,脾虚络阻。治宜化痰清肺、利咽解毒、健脾通络。方用敦煌紫苏煎加减。

 处方:紫苏、蜜桑白皮、黄芩、半夏曲、瓜蒌、陈皮、前胡等。姜枣引,三付,水煎服,饭后1小时服。

 2010年11月3日二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后背脊梁骨略疼痛亦减轻,继以上方加减调理而愈。

 分析:本例患者因咳嗽日久已达半月余,根据临床表现特点为起初风寒袭肺,但因失治而表邪入里有化热之象,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痰浊阻肺则咳嗽有痰,痰热郁肺则痰略黄色,故用紫苏、蜜桑白皮、黄芩、半夏曲、瓜蒌等合用宣肺降气、清热化痰。诸药合用,切中患者咳嗽病机,因而疗效显著。

口舌生疮

脾肾阳虚型

吴茱萸,制附子,打粉加油调匀,贴敷涌泉穴,引火归元,治疗口舌生疮。脾肾阳虚型。

外敷专治各类骨关节急慢性疼痛

 皂角,威灵仙,姜黄,虎杖,麻黄,生川乌,生马钱子,补骨脂,细辛,红花,海风滕共研细粉装瓶备用,视患处大小掌握用量,用时酒醋各半调敷,加热后加冰片外敷患处,可用保鲜膜封包敷,有条件用tdp灯照30分钟,家庭也可用热水袋加盖焐30分钟后,再用医用橡皮膏固定包敷,嘱患者隔日揭去(如皮肤敏感可缩短时间),一般15分钟后疼痛减轻,如配合手法远期效果更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5g,香附10g,大白芍10g,炙乌贼骨15g,白残花6g,九香虫6g,制丹参15g,炙水蛭5g,广郁金10g,炒白术12g,薤白10g,生麦芽15g,甘松6g,百合15g

鳖蒜汤

组成 鳖鱼500克 独头大蒜200克

或鳖甲30~60克 大蒜15~30克

功能 益肝阴,健脾气,破瘀软坚,行气利水,消食杀虫。

主治 臌胀(肝硬化、脾肿大)。

用法 以鳖鱼、大蒜水煮烂熟,勿入盐,每日一剂,分三次(早、午、晚)饮汤食鱼和蒜令尽。或用鳖甲、大蒜为主,辨证配药,每日一剂,水煎两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方解 本方鳖甲性味咸寒,功能入肝以育阴潜阳,破瘀软坚。大蒜性味辛温,功能健脾暖胃,辟秽杀虫,行气导滞,破瘀利水。二药一阴一阳,相须相济,能攻能补,合而用之,对肝脾气滞血瘀而又气血不足的寒热虚实错杂之臌胀有良效。

加减运用 若胁痛甚者,可合四逆散(柴胡、枳实各10克,白芍15~30克,甘草5克)、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各10~15克)、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10~15克);若脘痞腹胀纳呆者,酌合枳术丸、保和丸、平胃散、六君于汤。

典型病例 例一:张xx,男,36岁。患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单腹胀大如鼓,四肢消瘦,久治无效。投以鳖鱼大蒜方,服后小便数量大增,腹水迅速消退,共食鳖鱼四五十只而愈。

例二:罗xx,男,46岁。久患慢性肝炎,渐致肝硬化。现右胁及心下硬满疼痛拒按,腹大如鼓,头面手足悉肿,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咳嗽痰多,舌质紫黯,脉象缓弱。投以鳖蒜汤方加味:鳖甲30克、大蒜15克、枳实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山楂15克、六曲10克、麦芽30克,连服六剂,头面手足浮肿全消,右胁及心下痛减,咳嗽亦见减少,但胃纳仍差。复诊守上方加柴胡、白芍、甘草、青皮、木香各10克,砂仁5克,党参、茯苓各15克。再进四剂,右胁及心下硬满疼痛大减,胃开纳增。三诊仍守上方加当归、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各10克,嘱坚持续服以竟全功。一年后,访知该患者病获痊愈。

方歌

鳖蒜汤方功效奇,肝脾硬化力能医;

胁疼加入金铃散,四逆散偕失笑宜;

腹胀纳呆添枳术;保和平骨六君须。

00001.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两个药方,一周可愈!

一、青年期精神分裂症(涤痰清脑汤)

杨女,20岁,经前突然发狂,打闹怒骂,不避亲疏。目神混浊、呆滞、目赤、舌尖赤、苔黄厚,舌左瘀斑成条,脉沉滑。县医院内科诊为“青年期精神分裂症,狂躁型” 用强力安眠镇静剂无效。从心火亢盛,夹猴血,痰热上攻,拟“ 涤痰清脑汤 ”加去瘀之品:

生石膏20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大黄、芒硝(冲)、黄芩、黄柏、煅碟石、生铁落、夜交藤各30克,菖蒲、郁金、生桃仁、红花各15克,生地45克,黄连10克,天竺黄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10克,竹沥1瓶(对人),人工牛黄2克(冲),青黛15克(包)。

上方服2剂,经通,下黑血块甚多,神清,打闹止,夜可安睡。又连服7剂,每次泻下胶粘状大便3~4次,恢复学业,追访至参加工作,未犯。涤痰清脑汤为60年代末所创,原方有犀角,因价昂,遂以石膏、丹皮、紫草代之,亦效。临床治约40余例,多数在1周内康复,无复发。本型病人,多由五志过极化火,夹痰上攻神明所致,用药寒凉攻泻无所不用其极,愈后当调理脾胃以杜生痰之源,愉悦情怀,以免复发。

二、脑外伤性精神病

成某,男,45岁,农机厂工人。1987年10月3日初诊:7年前车祸撞伤右头部,昏迷2昼夜。脱险后精神失常,四处乱跑,无片刻安静,或无故哭笑,答非所问。经山医二院脑血流图示:“双项脑A搏动薄弱,大脑储血量不足。用药年余不效。渐渐项强不能转侧,形成“歪脖子”已3年多。近来左半身麻木,头痛,头皮麻木,下肢凹陷性水肿。面色如醉,隐隐有青色。脉细涩,舌淡润,乃外伤瘀阻脑部。唐容川氏云:“一切不治之症,皆由不善法瘀所致。谨遵教言,予益气活血化瘀法:

生芪、粉葛根各100克,当归、川芎各30克,赤芍、炙草、桃仁、花红、地龙、僵蚕、桂枝、白芷各10克,车前子10克(包),麝香0.15克(冲),生姜10片,枣10枚,水与黄酒各半煎服,5剂。

10月23 日二诊:“歪脖子”状已愈,肿消,头痛未发。自觉7年来第一次感到头脑清楚,许多受伤前忘记之事,忽然想到好几起,对自身感觉亦较清楚。目前腰困极重,原方加肾四味、骨碎补各30克,7剂。

各种 “ 器官积水 ” 的治法

哪些部位可能会出现积液?

身体的很多部位都会有出现积液的可能,头部,胸腔,腹腔,膝关节等较多见。

如何治疗?

初起,正气上强,邪气尚浅,则宜速攻。

中者,受病较久,邪气渐深,正气渐弱,宜攻兼扶。

末者,病已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宜扶正气。

一、脑积水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金匮言头中寒湿,就是脑积水,治法就是内药鼻中。经方家倪海厦先生补充鼻药两种:菖蒲辛夷散、麝香矾石散。菖蒲灰在蒲灰散中出现(菖蒲加滑石),有宣窍泻热之功,辛夷为升阳治上,治脑及鼻渊鼻塞之药,有辛散的功能。不能有效地除脑积水,只能当除湿的预防药。

麝香矾石散:麝香一,矾石五十。

麝香有开窍之功,当诛邪深入,诸窍闭塞神志为蒙,就一定要用麝香。矾石是燥剂。二者合之能深入病灶,所以湿症、炎症自消。此方治中耳炎、鼻窦炎均有效。

脑瘤积水,若水跑到脑部就发痉、抽筋,所以要先除水,用麝香矾石散可排出脑积水,形成干燥的脑部环境,脑瘤就会逐渐变小。小孩的脑积水证,初起用五苓散即可。

二、心积水

隔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其脉沉紧,得知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肚子肿大,腹部心下痞硬,严重腹水,心积水会有,肝硬化、肝癌、胰脏肿大、脾脏肿大的病人也会有,辨证面色黎黑,脸黑的是心积水,脸黄、暗黄者是其他的积水。

木防己汤:木防己、桂枝各三两,人参四两,石膏如鸡子大十二枚,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防己是木防己不是汉防己,防己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水气利水行,三焦水肿几乎都会用到木防己。桂枝扶心阳、人参补虚,石膏是去伏热。久病者必有瘀、宿食,因此易有伏热。不用甘草清宿食主要是有水。虚者这时会好,实者不会好,去石膏,用芒硝攻实、茯苓排水。

支饮与肺有关,有时与心积水有关,治疗时与支饮必须清楚辨证。否则心下或胁下有支饮好几个方(泽泻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十枣汤、甚至小青龙汤证都是),如何区分?在痰饮咳嗽病脉有清楚地说明。水病灵活应用即可,根源都是表证失治引起的。有表还是以发汗为主。腰下肿当利小便,腰上肿当发汗。所以上焦有水都会看到阳药、发汗的药。

三、肺积水

用麻黄汤发发汗就解了。没用麻黄汤,就变成小青龙汤证,心下有水,里寒之证。如果再失治,或是表证未解,太阳伤寒误下也就变成十枣汤证。

十枣汤在各种严重的水病中,只要确定没有表证,很多积水都可用,包括肺积水、心积水、肝积水都有好功效。所以这里特别介绍十枣汤方,以后介绍各种癌症治疗时,前期都会用十枣汤来攻水,水没去除就会提供利于肿瘤生长的环境,导致治疗失败,所以致癌先治水,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如果没有干燥的环境,要谈治癌无异缘木求鱼。许多癌症,末期无策治疗,其实不是癌,而是水证无法去除。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短气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水跟饮都是水、湿。停在肺里的饮跟水,综合饮证与水证的症状: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肺饮不弦,苦喘短气。支饮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很简单的辨证,肺底下有水,病人喘不能平躺,就用温药。温药就是十枣汤。

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共研末,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服3克,嬴人服1·5克,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匙。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十枣汤又名朱雀汤,属很峻很强排水攻水药。芫花有小毒,治咳逆上气,为行水去痰要药,主水肿去水气寒痰,主要去除胸腹积水。甘遂有毒,能去痰水、泻十二种水疾,破证坚积聚,利水谷道。当水渗入脏腑间的三焦,只有靠甘遂才能打通,治肺积水与子宫积水。

大戟有小毒,为泻脏腑水湿要药。三药都有毒,用方要小心。通常用等量各1/3钱,一次只给一剂,早上六时服,因为此时开大肠经,大肠与肺相表里,效果较好。吃下十枣汤会上吐下泻,会一直上厕所,连续好几次近三个小时才会排空。如果下少者,第二天再服。用大枣是补其津液,为避免伤胃气,下利后一定要调理肠胃,所以吃稀饭顾脾胃,有胃气则无死证。

用十枣汤要速攻速养,无表证有水饮,就速攻。攻完就保养肠胃,甚至开用护肠胃的汤药来保护。临床上庸医不懂辨证,尚有表证就攻,又不知止护肠胃,结果就被攻死了。有了案例,越发的不敢用十枣汤,结果还能医治的也变成无法医治。这里肺、肝、脾产生的腹水,都可以遵照此准则医治。

病人阳气虚脱,流出油油的汗,是胃气很虚弱甚至没有了,不能再攻,要以扶正为主。

倪海厦先生台湾中医界是非常认可,学子普遍以其讲学教材作为导读伤寒经方的重要参考。

吴克潜:毛孔闭塞用麻黄。腠理闭塞用葛根。荣卫闭塞用桂枝。风塞用羌活独活。血塞用延胡郁金。肺气塞用桔梗前胡。心气塞用菖蒲远志。卫气塞用藿香川朴。肝气塞用香附川芎。

四、脾、胃积水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辨证: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主之。隔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其脉沉紧,得知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心下痞坚,辨证:木防己汤辨认,是脸黑、心病。前两条几乎相同如何分别?前者水饮所作、后者气分所作。前者因脾腹积水,所以胃部会很不舒服。后者胃没有不舒服,只是阳气循环不畅,阴阳不相得之证,造成寒湿凝聚,让肠胃的津液无法生化,所以肿起,用桂、姜、麻、辛、附子等阳药去寒。

方名、枳术汤:枳实七枚,白术二两。水煎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分析:枳实破结实、消胀满、心下胀满、除寒热结。白术除湿,很简单的两味药。特别是枳实去胃中湿浊,常用记之。

五、肾积水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肾水病很容易辨认,腹大脐肿、足逆冷面瘦。金匮没给药方,在伤寒里给了:真武汤。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此为有水气。所以用真武汤加减来治少阴水病。

严重的肾积水会加生硫磺利水。生硫磺是很热的药,为温下焦肝肾之猛药,中病即止,不可强攻,速攻当止。全身性水肿、水肿很严重、或是金属矿物质挡住的,都用生硫磺才有功效。但是因为生硫磺有毒,一般医生不敢用,就错过救治时机。

六、肝积水

肝积水最难治,不同积水治法不同,初始积水和严重积水治法也不相同,主要讨论肝阴实证引起的腹水。这种腹水常常是肝癌、肝硬化患者。其他的肝积水,前面提到的很多适应的方子,但肝阴实证书上没写,宜搜集各家之说。

1、辨阴实阴虚

肝癌腹水症一兼证归结为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治法多为健脾滋阴养肝。经方家不可思议。首先辨证阴实还是阴虚。病在阴无争议,肝堵了,邪气盛,当然是实证,怎会当成阴虚治疗。

2、治法

肝病开始(少阳证),多是表未解误下,导致水病。最初应是解表发汗,就不会有水证。误下后又失治,或滋阴药物,阴越来越实,水证越来越严重,终于回天乏术。

肝积水初期,会有犯肺之兆,此时没有做化疗、没有切片,阴实证不算严重,所以可以速攻。用十枣汤速攻(水症严重还可重用大戟甚至生硫磺),但是要立刻补其脾胃。

十枣汤三个小时内就把水排掉了,排掉后立刻健脾(柏子仁、黄芩、当归、白术、茯苓),依证治主证即可。攻养同用,很多肝硬化、肝癌初期的腹水都可以治好,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如果阴实不重,没有腹水,应以少阳病来医,柴胡、黄芩、郁金、龙胆草等加减可以治好。

肝实到了晚期,就很难医了。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肝癌末期腹水严重,脉反洪大者是死证。这时胃气虚不能再攻,肝邪犯脾要先扶正,以强脾实脾抵抗肝邪来犯,用甘淡渗利之法(如分消汤、补气枳实汤),去水扶正。还要去阴实,滋阴去实同用,选生附子、石硫磺、桂枝等阳药与炙鳖甲、茜草、川穹等破坚活血化瘀等药合开。有热、有黄证,则视证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