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2083

 随缘522 2022-10-02 发布于山西

乙型肝炎治疗推荐方

乙肝属中医黄疸、胁痛、疫毒、积聚、鼓胀等范畴。病人不发黄,肢倦乏力为无黄疸型肝炎,部分病人临床无任何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感染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病人,推荐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桑寄生20克,淫阳藿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桂枝12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茵陈20克,连翘15克,红枣15克,甘草10克。

功效:益气活血,清肝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巩膜发黄或不黄,纳差,或厌油腻,肢倦乏力,大便溏或结燥,小便色黄。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或缓。

方解:方中淫羊藿、桑寄生、灵芝、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麦芽、大枣补肝肾,健脾益气;赤芍、丹参、桂枝活血通阳;茵陈、柴胡、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清肝解毒,利湿退黄。诸药合用,以求益气清肝活血之功效。

临床加减:面色巩膜发黄,胆红素增高加栀子、川牛膝;

右胁胀痛加枳壳、香附、延胡索。

肝硬化腹水、球白倒置者加鳖甲珠、三七粉、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泽兰、泽泻、益母草。21剂,水煎服。请关辩证施治!

一个治须发早白的良方

不少年纪不大却一头白发的朋友,总喜欢往阴虚阳虚甚至肝郁气滞上找原因,这当然没错,但是不是还漏了些什么?

血虚,血不上荣于发,营养跟不上,头发当然不给你好颜色看。

肠道问题。有个朋友从三十几岁便腹泻便溏,持续了好多年,一头青丝也早变了华发。

肠道运行不佳,食物不能好好消化,头发那个巅顶之地,又怎么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呢。

还有呢,既然是巅顶之地,就像高山之上风特别大,所以风邪长驻也是可撼动发根,造成白发的呢。

治风先治血,润肠可养血,清心除烦补肝益肾均能生化气血,由此,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

柏子仁丸,

壮血脉,治头发和胡须早白。

组成:

柏子仁3两,酸石榴皮2两,秦椒3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何首乌2两,马齿苋2两,莲子草2两,白芷2两,旋覆花2两。

方中乌发名药有三:何首乌,马齿苋,莲子草

何首乌通常是制首乌,九蒸九晒制过之后,可补益精血、乌发。以乌发声名远扬。

关于其肝损伤毒性,是指何首乌鲜品,且是对特定人群有肝损伤风除,对绝大多数人群是安全的。这一点是在20194月份,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联合发表研究成果的。不过谁知道自己是哪类人群呢,所以鲜品还是少沾。

制过的何首乌,得天地中和之气,为滋补良药。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由此收敛精气,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用于黑发轻身,备受赞赏。

马齿苋乌发是以除血热,润大肠进行。

全草入药,性味酸寒,活跃于大肠、肝经。能清除这两个循经线路的血热,是有名的肠道健康保护神,防治痢疾、泄泻效佳。以前人们遇到腹泻等肠道疾病,常采集鲜马齿苋煎汤口服或当凉菜拌食,均收到好的效果。

而正因为这个功效,肠道好则吸收好,吸收好则营养能布散到头顶,由此治白发秃发。

莲子草乌发是以凉血和补肝肾进行。

又叫旱莲草,茎梗一旦折断,就能看到黑色汁液,是一种天然染发剂。味甘酸寒,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唐代权威医书《外台秘要》中列有几个用到莲子草的美发配方,其中莲子草膏,是一款制作精良的染发油。后世名方二至丸,以其配等量女贞子,亦可用于治肝肾阴虚之白发。

养心除烦名药:柏子仁

柏子仁油润养心,一出场就对心说好话,令人不焦躁不郁闷。味甘而补,清香平和,不寒不燥透心肾肝脾,属滋养之剂。

由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柏仁味甘益脾血,血行风息而脾健运,阻止脾虚不能运化的水湿上泛于头面引起脱发白发。同时,柏子仁平甘益阴,阴足则五脏皆安,亦对头发良好生长有益。

酸石榴皮涩肠止血

以前的人们缺衣少药,老百姓常用石榴皮煎水治肠道疾病如腹泻痢疾等。其性味涩温,活跃于大肠经。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甚至止遗。与马齿苋一道涩肠止血益肠道,生黑发。

秦椒散寒除湿坚齿发。

主产于关中八百里秦川,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分为青、干两种,尤以干椒最为有名,研面油泼后,为佐食佳品。制成辣子酱,香醇适口。经常食用,可以健胃,增加食欲。

用于入药,主要以温中散寒除湿、下气消食,避邪恶,开郁去痰进行。湿去痰消利脾胃,由此坚齿发,明目。久服利五脏,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所以辣不怕的四川人湖南人,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就拥有一味保健佳品呢。当然,前提是不超量,过量会辣怕的。

旋覆花和白芷舒畅气机,去巅顶之风

医书上说:白芷恶旋覆花。但如果用于一些郁滞之症,由于旋覆花升而能降,白芷主升,这种上下气机循环的搭配反而对病症有利。比如一些治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房结块方子中,就有用这二味调畅气机的。

旋覆花苦辛咸微温。活跃于肺脾胃大肠经。升而能降,属肺与大肠药。能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积坚满,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等。既可助柏子仁养心,又可助石榴皮利大肠。

白芷辛温,为祛风散湿主药。活跃于肺脾胃经。头目,肠胃,肢体,肌肤毛窍遍通,由此利泄邪气,甚至舒肝,通乳。疗风通用,可去巅顶之风。

故二味合用,不仅去巅顶之风,更可舒畅气机。

多味相配,性味偏温,补肝肾,养血祛风,祛湿润肠。将导致白发的所有原因一一除掉,由此达成壮血脉,治须发早白之功效。

由于病症之间不少是因果关系,比如慢性肠炎的病因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本方诸药相配,正是标本兼治。

一个问题:柏子仁丸如何制作与服用?

将上药制作为细末,把蜂蜜放入锅中加热,等到蜜开始沸腾的时候把药末放入锅中制作成丸剂。如绿豆大。

每服30丸,空腹以温开水送下,晚饭前再服。

注意忌大蒜、生葱等。

营卫是仲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石

《辨脉法》《平脉法》 学习心得

1 营卫在人体诸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之自然观认为, 人与自然万物皆属一气演化而来, 人之生, 气之聚也”“通天下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人体无形而有机的气统言真气。 真气充周一身, 根据其功能不同又分为元气、 中气、 宗气、 营气、 卫气等。 其中元气为真阳之气, 禀于先天, 蟅藏在肾精之中, 司发育繁衍之功; 中气又叫胃气。 有腐熟水谷, 运化转输精微物质, 升清固提, 化生营卫气血之用, 为后天之本; 宗气又叫胸中大气, 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司呼吸(《灵枢·邪客》), 为人身之动气; 营气出于中焦, 为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素问·痹论》)。 营气具有灌溉全身, 濡养筋骨、肌肉、 皮肤、 五脏六腑的作用; 卫气出于下焦, 源于先天真阳, 得中焦水谷精微的滋养化生, 宣发于上焦, 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熏于肓膜, 散干胸腹(同上)。 起着温分肉,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合《灵枢·本脏》 的作用。 以上诸气, 元气在下焦, 中气在中焦, 宗气在上焦。 三气偏于守。 而卫气剽悍, 浮循于脉外, 营气精专, 潜行于脉中。 两者阴阳相随, 外内相贯, 如环无端营周不休, 五十度而复大会(《灵枢·营卫生会》) 则偏于走。

全身先天之气, 后天之气, 生命之动气均有赖于营卫之气的营周不休运动, 才能阴阳贯通,内外联系, 升降相因, 上下相随。 如此走守相依, 阴阳相得, 其气乃行,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金匮要略》), 布于全身, 从而达到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可见, 营卫之气是人身诸气中最具生命活力的活气, 在其营周不休地遍流时, 其温煦、 充养、 滋调、 推送、化生等活性与宗气、 中气、 元气的作用融合为一, 诸气共同表现为全身无形的气的如水环流……流溢之气内溉肺腑, 外濡腠理(《灵枢·脉度》)。 故喻嘉言有曰: 盖人身一气周流无往不贯。 十二经脉有营卫, 奇经八脉也有营卫。 (《医门法律·明营卫之法》)。

由于营卫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营卫之义, 圣神所首重也(同上)。 仲景正是首重营卫的先师。 在《平脉法》 第一条中, 仲景就指出: 营卫血气, 在人身躬, 呼吸出入, 上下于中, 因息流布, 津液流通, 随时动作, 效象形容……”进而引申出对脉的评述、 分析。 并在论中描绘出了一个营卫流行不失衡铨。(3 条) 令阴阳相抱52 条) 使人体阳气长”“阴气盛则是一个其声鲜、 其颜光、 其音商、 毛发长”“肌肉紧薄鲜硬52 条) 壮的人的形象。

2 营卫是仲景脉学的理论基础

辨证重脉, 仲景脉学是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伤寒论》 总纲的卷一、 卷二,《辩脉法》《平脉法》 所占篇幅最大, 所论内容十分丰富: 以阴阳为纲, 以脉的部位、 幅度、强弱至数、 浮沉、 脉态等为目。 全面地论述了四时平脉; 非时之脉; 脉的纵、 横、 顺、 逆及病欲解之脉; 残贼脉; 灾怪脉; 生死之脉等等。

《伤寒论》 卷二到卷十各篇以及《金匮要略》 各篇的篇名均冠脉于证先: XX 病脉证并治“XX 病脉证并治, 足见其对脉的重视, 强调了在辨证论治过程中, 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但篇名上突出字。 论中具体内容上也很重视脉的作用。 许多条文中先言脉,后言证; 以脉代证; 以脉论证; 凭脉断证; 凭脉论治; 凭脉预决死生等等。 诸多内容, 不但在《辩脉法》、《平脉法》 中极丰富。 在论中其它卷次各篇及《金匮要略》 中都随处可见。

刘渡老讲课时指出: 仲景的脉法有特殊的意义和内容。 但因现在学院的伤寒教学都从第五卷开始讲, 前面 4 篇舍掉了, 这种舍前求后的学习使仲景的脉法生疏而深奥, 认为这是方有执错简派的流毒。 希望从这一届伤寒师资班带个头, 讲授和学习全本伤寒。渡老对仲景脉学的珍视, 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东西要失传了的惋惜, 结合自己数十年临证中脉学的指导象箭不空一样, 都有用的赞叹, 其至深至切之情, 不时溢于言表。仲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中, 尤重脉的诊察。 脉的产生, 变化又无不与营卫息息相关。《素间, 脉要精微论》 说: 夫脉者, 血之府也。 脉是血液聚存之所。 而血的产生又与营气密切相关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邪客篇》, 说明人体之所以能摄取中焦水谷精微变化而赤以化血, 必须借助营气的”“作用。 故《内经》 在对聚存血液的府库下定义时说: 壅遏营气, 今无所避, 是谓脉《灵枢决气篇》。 经脉者,受血而营之《灵枢·本脏篇》。 脉中之血, 若无营卫之气的推送, 营运, 则不能发挥其营养、滋润的作用。 营气与卫气, 一脉中, 一脉外相伴偕行, 在宗气的支持下, 推动血液的运行。

李时珍说: 脉不自行, 因气而动《濒湖脉学》。 由于营卫之气的循环流动, 使气如橐籥,血如波涌, 血脉气息, 上下循环《同上》。 所以, 脉的变化实则是营卫之气运行变化的外在反映。 反映了营卫在营运流布于各脏腑、 经络时, 所携带上的各处功能变化的信息。 仲景正是在体察脉象变化中所反映出的内在变化信息附丽于营卫的这些变化, 来推求人体病理变化的, 营卫之变是仲景诊脉的内在依据。 因此, 仲景在辨证论治过程中, 辨证必先辨脉。 而言脉必言营卫。 可以说, 营卫是仲景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石。

3 辨脉论营卫在仲景论著中的体现

仲景辨证论治是以脉为体, 以证为用, 以营、 卫的虚实盛衰立论来进行的。 这在论中,

从《平脉》 等到六经论治, 乃至《金匮要略》 各篇, 从内容到文字均前后连贯, 互相呼应。

3.1 营卫与太阳病

营气, 由中焦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脉, 作为血之用而行于脉中。 随上焦宗气出于手太阴肺而主内; 卫气, 由下焦阴中之阳升行至中焦、 得脾胃所化之水谷精微的充养后宣上, 出于足太阳膀胱经而主外。 平旦, 升阳主事。 目开。 其气从晴明出, 昼行于阳二十五度, 司其护卫周身, 温分肉, 肥腠理, 不使外邪侵犯(《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 的作用。 当其王时, 即自外向内入交于营(《医门法律》), 营气夜行于阴二十五度, 内养五脏六腑, 外濡皮毛筋骨。 当其王时, 自内向外交于卫(同上)。 如此, 内外阴阳和调而邪不能害。

太阳为诸阳主气, 营卫随循于表则为太阳所统摄。 太阳主表, 为诸经之籓篱。 外邪侵袭,首犯太阳。 其为病者, 营卫也。 或为太阳过开, 卫强营弱的太阳中风证; 或为太阳不开, 卫闭营郁——营阴郁滞于太阳经输及太阴肺系的太阳伤寒证。 二证之病理俱为太阳之机为病, 营卫失调, 只是一过开、 一不开、 失调的方向不同而已。 并以此分一营郁, 一卫强两途展现出逆其太阳之开, 向下、 向内邪气步步进逼, 正气步步为营的太阳篇诸证。 其证的变化虽然复杂, 从六经气化学说来分析实则有规律可循。见拙文《六气气化太阳篇证治规律探讨》。

营卫与太阳的前后呼应: 《平脉法》 56 条说: 脉浮而大, 浮为风虚, 大为强。 风气相搏、 必成瘾疹、 身体为痒, 痒者名泄风, 久久为痂癞。《伤寒论》 卷三太阳篇 24 条(条文序号以刘渡舟, 付士垣主编的《伤寒论诠解》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3 年版的序号为准, 下同):太阳病、 得之八九日……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篇》 第 3 条: 寸口脉迟而缓。 迟则为寒。 荣缓则为亡血, 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前后三条所论病证相同, 病机相似, 并互相补充: 太阳病脉浮缓卫缓则为中风, 邪气中经之后, 又以其不得小汗出而邪气未欲解也! 然而经中之风又欲外泄, 值此风邪之欲泄出而不得泄出——不得小汗 时, 产生了 身痒瘾疹。 此时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 扶助正气, 祛风邪外泄。 如果不及时发泄经中怫郁之邪, 俟其深入营血, 则有邪郁而酿成热毒而蚀腐营血、 肌肤所成之痂癞之变。 以上泄风、 身痒、瘾疹之证的形成机理、 病势趋向, 治疗法则等在《平脉篇》、《太阳篇》、《金匮要略中风属节篇》 三处互相补充而成一个整体。 可见太阳病造成的营卫调的各种病理表现, 在仲景论著中的论述是首尾相顾, 前后连贯的。

3.2 营卫与脾胃之气

脾胃之气, 又叫中气、 胃气, 为人体后天之本。 人无胃气则逆, 逆则死。 ”“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脾胃之气为人体后天之本。 重胃气、 保胃气, 是仲景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 论中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有关保胃气的内容, 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总结。 重胃气、 保胃气的思想在《辨脉法》《平脉法》 两篇也有较丰富而深刻的论述。 如《平脉法》40 条说: 脉病人不病, 名曰行尸, 以无王气……人病脉不病, 名曰内虚, 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71 条说: 诸乘寒者, 则为厥, 郁冒不仁, 以胃无谷气, 脾涩不通, 口急不能言, 战而栗也。 其中王气”“谷神”“谷气均指胃气而言。 古人在胃经的趺阳脉, 候后天脾胃之气之盈虚。 论中多处以趺阳脉的变化, 论述脾胃的虚实, 病证, 病机等。

从趺阳脉的脉象深入分析病证的机理, 来源、 预后。 细读条文无不慨叹古贤临证技巧之精湛,实吾人之不及也。 难怪刘渡老在讲课中讲到现在趺阳之诊现在极少运用, 惜叹中医的特色越丢越多了

营卫内系脾胃。 营卫的盈虚与脾胃的盛衰密切相关。 如喻氏所言: 营卫之气, 出于脏腑, 流布经络, 本生于谷, 复消磨其谷。 是营卫非谷不充, 谷非营卫不化。 深刻阐述了 二者的依存关系, 故有水火为先天之阴阳, 营卫为后天之阴阳之说。 从治病求本, 本于阴阳来讲, 则为先天阴阳之病调治水火; 后天阴阳之病调和营卫。 所以刘渡老认为: 脾胃不和就是营卫不和, 调理脾胃就是调和营卫。

值得一提的是, 仲景营卫——脾胃相关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发展了《内经》 治疗阴阳俱不足将以甘药的思想。《灵枢·终始篇》 曰: 少气者, 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 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 补阳则阴竭, 补阴则阳脱。 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不可饮以至剂……《内经》 提出了治疗原则将以甘药。 但无具体方剂。 仲圣深得《内经》 之旨, 认识到此等棘手之治, 关键在脾胃, 而脾胃又外连营卫。 因此, 仲景天才地将阴阳俱不足与脾胃的相关性,移行到脾胃与营卫的相关性上。 采用调营卫、 和阴阳、 健运中气法以治之。 中气建健, 化源充足则诸虚损可得恢复, 开创了甘温除热的先河, 为后世脾胃学说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 是建立在仲圣对营卫的深刻认识、 高度重视之基础上的。

3.3 营卫与三焦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焦又为原气之别使而行主持诸气之职。 所以它是一如川如渎, 源流皆出其中的水、 火通路。 凡上焦心火的下蛰, 肺气的宣发肃降; 中焦脾胃的运化, 升清降浊; 下焦肝气之升发, 肾水之上滋, 元气的布散以及津液的输布, 浊物之排泄等等, 均必历于三焦。 可见, 三焦作为孤之腑, 实为全身各脏腑的总联系, 总调控, 总概括。 是人体总体系统的枢机协调员。 三焦之气贵乎游行出入。 而这种游行出入当借助营卫随行出入, 营周不休的活力。 或换句话说, 营卫之气营运不息与三焦之气的游行出入在总体功能状态上是融为一体的。 所以《医宗全鑑》 说: 分而言之, 皆本乎一气之流行

营卫与三焦, 生理上密切联系, 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牵连。 仲景论中亦不乏前后参照,呼应之例, 举例说明如下:

《辨脉法》 44 条说: “……清邪中上名曰洁也, 浊邪中下名曰浑也……论述了 邪气伤人各从其类的病证: 清邪中人上焦病为; 浊邪(阴邪) 中人下焦, 病为, 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然而由于阳病者, 上行极而下, 阴病者, 下行极而上造成上焦之邪, 甚则下干中焦, 下焦之邪, 甚则上干中焦《成无已, 注解伤寒论》 中焦为上下之二焦之邪溷乱则不得平治(同上), 即是说, 上焦、 下焦的病证均可往中焦发展, 造成中焦失治, 胃气因上冲也……脾气不转(同上) 的中焦升降失常, 营卫不通, 血凝不流(同上) 的局面, 并产生胃中浊(同上) 的病理产物。 上、 下焦病证的往中焦发展, 当是论中阳明篇195 阴明居中土也, 万物所归, 无所复传的佐证之一。 而胃中浊之邪, 与《金匮要略·黄疸篇》 第 2 条: “……谷气不消, 胃中苦浊邪相同。 这种胃中浊邪引起的病证有以下四种转归:

1) 由于营卫在营周不休的运动过程中所具之自行通利的机转, 可使此因营卫不通, 血凝不流《辨脉 44 条》 而产生的胃中邪通过卫气前通, 《同上》 部分由小便出, 出现小便赤黄《同上》。 另一部分与卫气随行出入于脏腑经络, 经络客热, 则血凝肉腐而为痈脓《成元正, 注解伤寒论》 之变。(2) 若阳气厥微, 阴无所使《辨脉法 44 条》,阳气微不能卫外, 寒气因而客入于肺出现嚏而出之声温咽塞《同上》 等肺气失宣之证。 营血为内外合并相逐之热邪所拥抱, 则血凝自下, 状如豚体, 这是营阴前通的转归。(3) 上下焦阴阳俱厥不相顺接, 脾气独弱, 不能行化气血而滋养五脏《成无巳, 注解伤寒论》 之用, 致五脏俱虚故有五液注下, 下焦不阖, 清便下重, 令便数难, 脐筑秋痛44 条》 的危重证候出现, 此时命将难全(同上)。(4) 营卫不能前通, 又不到上焦阳厥, 下焦阴厥的严重程度。 因营卫不通利, 浊邪不能由而排出。 卫气前则小便不利。 营气不前通, 浊邪不拥营而从大便下。 浊邪则向内薰灼蒸腾发为黄疸。 前三种转归仲景在辨脉法中论述而最后一种转归则在《金匮要略》 中给以补充说明, 前后如是互参。

《平脉法》 64 条从趺阳脉浮而芤出发论述中虚, 营卫化源不足造成的宗气衰微, 四属断绝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第 9 条所论的筋骨两伤、 精竭血虚的断泄的病机是营气不通, 卫不独行, 营卫俱微, 三焦无所御, 四属断绝如出一辙。《平脉篇》 中指出四属断绝卫气衰”“荣气伤”“宗气衰微成天已注曰: 宗气者, 三焦归气也。 四属者, 皮肉脂髓也。 荣卫衰伤则宗气亦微, 四属失所滋养致断绝矣。 《注解伤寒论》。 而《金匮·中风节篇》 不但在分析病机时更直截地把营卫与三焦的关系明白断言为营卫俱微、 三焦无所御,并且还具体地指出了四属断绝的临床表现及其转变为历节的可能: 身体羸瘦, 独足肿大,黄汗出, 胫冷。 假令发热, 便为历节也。 前后之论一脉相承, 互为补充。 学习时当互看。

《平脉法》 61 条论述寸口脉微而涩所体现的病机是卫气不行”“营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 三焦无所御不归其部。 表现为上焦不归者, 噫而酢吞; 中焦不归者, 不能消谷引食; 下焦不归者, 则遗溲之证。 这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 第 18 条所论: 三焦不和造成的三焦竭部表现的上焦竭、 善噫, 何谓也? 师曰: 上焦受中焦气未和, 不能消谷, 故能噫耳。 下焦竭即遗溺失便……”也是一脉相承、 互为补充、 互相说明的。 前言三焦不归, 后言三焦竭。 三焦虚竭, 其气不能归于部, 是由于营卫不足, 三焦无所依仰, 不能游行出于脏腑、 经络。 表现出较复杂的临床表现。

营卫之义, 圣神所首重《医门法律》, 仲景亦首重。 调营卫之义, 为人身之先务《同上》 亦为仲景辨证论治之先务。 仲圣辨证论治重脉是因为脉象所反映的是营周不休的营卫所携带的营运中流经经络, 脏腑各处功能变化的信息。 这些信息附隶于运动着的营卫所存的脉上, 供诊察者体味, 研究。 营卫不停地运动, 脉象随之不断变化。 脉的变化, 反映了机体生理, 病理的变化。《注解伤寒论序》 中说: 伤寒论十卷其言精而奥, 其法简而详, 非寡闻浅见所能赜究。 刘渡老讲课时将其言精而奥, 其法简而详这两句作为学习《法》《平脉法》的指导思想。 指出篇中的语言精细而奥妙, 有值得深赜的理论深度和广度, 学者要深入研究,要象剥笋般层层深入, 逐渐前进, 越进去就会越觉得妙味无穷。 要细心体察, 玩味, 思索。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分析之, 用功学习。

药物升降对应五脏

调节五脏气机升降的药物,以下为举例:

1、肝:

升:柴胡、川芎;降:青皮、龙骨、牡蛎(注:如果担心柴胡升散的力量太过,可以用炒麦芽代替柴胡)。

2、心:

升:细辛,桂枝;降:黄连,白芍。

3、脾:

升:葛根,桔梗;降:白芍,厚朴。

4、肺:

升:黄芪,桔梗,麻黄;降:黄芩,杏仁,紫苏,射干。

5、肾:

升:细辛,独活;降:黄柏,知母。

内耳眩晕

方:钩藤30g,仙鹤草6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七天为一个疗程。

解:本方治疗内耳眩晕病,效果显著,应用本方45例,痊愈率86.6%,有效率达95.5%。患者男,内耳眩晕多年,服用本方五剂后痊愈,追访五年未见复发。

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一、蛇舌草清幽汤治疗

胃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经验方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川连5克,蒲公英15克,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6克,炒黄芩6克,炒白芍10克,乌贼骨15克,炙甘草3克。【组方用意】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是单独存在的胃病,而是其他胃病产生与存在的病因之一。目前已发现并且证实,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过去只认为溃疡病患者的胃酸较高是发病的因素,现在已经知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产生多种毒素,对胃黏膜起毒性和破坏作用。

本经验方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君药,取其清热解毒、防癌功效,经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此二药有清除幽门螺杆菌,防止胃恶变的作用;黄连、炒黄芩、蒲公英清泻胃热,同为臣药;木香、青皮、陈皮理气止痛,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乌贼骨护膜制酸,同为佐使药。共奏清胃泻热,清除幽门螺杆菌功效。本经验方适用于慢性胃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脘灼热疼痛,或泛吐酸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症患者。

二、苍术黄连汤治疗

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经验方组成】苍术10克,黄连5克,蒲公英15克,藿香6克,佩兰6克,扁豆衣10克,马齿苋15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10克,炙甘草2克。【组方用意】本方苍术为健脾胃,化湿浊良药,黄连长于清泻胃热,两药同用,清胃化湿功能得以增强,为本方君药;蒲公英、马齿苋协助黄连清胃热,藿香、佩兰、青皮、陈皮、茯苓、扁豆衣协助苍术化湿和胃,同为臣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系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清胃泻热,化湿和胃,清除幽门螺杆菌功效。本经验方适用于慢性胃病见胃脘痞闷灼热,呕恶纳呆,泛酸嗳气,身肢困重,大便溏,舌苔黄厚腻等症患者。

三、山药白术汤治疗

脾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经验方组成】山药,天冬各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扁豆衣10克,莲子15克,青皮、陈皮各6克,黄连3克,连翘10克,枳壳6克,郁金10克,炙甘草3克。【组方用意】山药甘平质润,专于滋补脾胃,与白术合用,补脾气作用更佳,同为本方君药;茯苓、莲子、青皮、陈皮协助山药、白术调理补益脾胃,为臣药;黄连、连翘,清热化湿,杀幽门螺杆菌;枳壳、郁金理气和胃,同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和胃,调和诸药,为本方使药。诸药合同,共收益气健脾和胃为主,清热化湿为辅的功效。本经验方适用于慢性胃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因病久体虚、脾胃虚弱而运化失司,或兼夹湿,或兼气滞,症见泛吐清水、面色无华、乏力神倦、四肢痿软、胃脘隐痛或牵引两胁、呕恶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或白或腻、脉濡弱等症的患者。

四、天冬乌梅汤治疗

阴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经验方组成】天冬、麦冬各10克,沙参10克,石斛10克,乌梅6克,黄连3克,荷叶20克,玉竹10克,全瓜蒌20克,金银花10克,炙甘草3克。【组方用意】天冬、麦冬、沙参、石斛为滋阴养胃常见药物,且滋补而不滋腻碍胃,为本方君药;玉竹、乌梅协助君药养阴生津,阴虚易生内热,故用金银花、黄连、荷叶兼清胃热,且能清除幽门螺杆菌,以上5味同为臣药;全瓜蒌润肠通便,炙甘草和胃矫味,同为佐使药。本方具有滋阴养胃,清除幽门螺杆菌功效。本经验方适用于慢性胃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脘隐隐灼痛,或见嘈杂,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无力等症。

五、复方蛇舌草煎剂。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方组成】白花蛇舌草20~30克,半枝莲20克,蒲公英15克,灵芝15克,生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组方用意】白花蛇舌草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近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高浓度对白血病、艾氏腹水癌、吉田肉瘤等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补虚抗癌药,普遍认为白花蛇舌草有广谱抗癌作用。近代药理还证实,白花蛇舌草可清除幽门螺杆菌(Hp),逆转肠上皮化生,抗化学诱变,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临床报道,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86例,临床治愈17例,显效25例,有效3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5.88%。白花蛇舌草为本经验方君药。半枝莲与蒲公英清热解毒,防癌抗癌,也可清除Hp感染,逆转肠上皮化生,治疗不典型增生,为本经验方臣药,两者相须为用,效果倍增;木灵芝、生薏苡仁、茯苓均为扶正健脾、防癌抗癌、防诱变妙药,为本方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养胃,为本方使药。经长期临床观察,本方灵活加减后,对胃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控制病情,逆转病理变化的作用。

【加减法】胃脘灼热,口苦、嘈杂者,加黄连3克,炒黄芩10克。脘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克,炒白芍15克。脘胀明显者,加枳壳10克,郁金10克,沉香曲6克。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20克,煅瓦楞子20克。脘闷、恶心、便溏、苔黄腻者,加苍术10克,藿香6克,佩兰6克。神疲乏力,便溏不成形者,加苍白术各15克,山药15克,厚朴6克。脘嘈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者,加麦冬10克,石斛10克,乌梅6克。

经方大师倪海厦经验总结: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手脚病常用方

倪海厦是近代少有的中医鬼才,精通命理、地理、中医三通奇才,可以天妒英才,59岁就早早去世,很多人都说他是泄露了太多的天机。

他的中医水平很高,尤其是擅长针灸和经方治病,他为后人学习中医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经验,现在二羊把它最常用的经方总结分享给大家:

妇儿病方

01 胶姜汤(血崩)

19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2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孕)

20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小便难)

03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21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0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05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22 胶艾汤(妊娠出血、腹痛、肝脾两虚)

06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23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07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 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24大承气汤(有宿食。恶露不尽、便秘。)

25 阳旦汤(月子期感冒)

26当归散(补血、补身)

08 甘麦大枣汤(子宫燥藏)

27 白术散(养胎、补钙)

09 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卵巢瘤、月经不顺)

28 竹叶汤(产后中风)

29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10土瓜根散(卵巢疾病)

30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体虚)

11乌头桂枝汤(抵当症)

12 抵当汤(子宫肿块、活血破瘀。血蓄肠胃。有瘀血不大便者。 血瘀子宫。) 31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补气血。产后寒疝虚劳。)

32甘草粉蜜汤(驱虫)

13 竹皮大丸(乳房硬块)

33 乌梅丸(去蛔虫、久利。蚘厥。)

14大黄甘遂汤(少妇鼓胀)

15 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腹中刺痛)

34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16蛇床子散(阴部痒)

35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 水肿、口渴。)

17膏发煎(阴吹 \u003C妇女前阴气吹 >)

18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官病方

01栀子柏皮汤(去黄、结膜炎、眼炎)

05 猪肤汤(少阴证喉咙痛)

06 麦门冬汤(咽喉干燥者)

02 桂枝甘草汤(心下悸。精脱者耳聋。)

07 半夏散、半夏汤(火喉癣证)

0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08 排脓汤(痰饮、肺痈、喉癌、舌癌)

04苦酒汤(喉咙生疮)

09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皮肤病方

01升麻鳖甲汤(斑疹伤寒、泡疹)

08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0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疥癣、皮肤科)

09 赤豆当归散(外痣、内痣)

03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10、硝石矾石散(黑瘅、瘀血 \u003C肤黑 >)

0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11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05 蛇床子散(阴部痒)

12 猪膏发煎(肌肤甲错 \u003C肌若鱼鳞 >)

06 狼牙汤(阳梅疮、疱疮)

1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手脚病方

01 乌头汤(关节炎、历节重症)

08 真武汤(头重脚轻、肾亏。四肢沉重疼痛。)

02甘草附子汤(掣痛、痛风。痛风。)

09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03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关节炎)

10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04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12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1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06葛根汤(抽筋、流汗过多、昏倒)

07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水饮汗方

01 甘遂半夏汤(留饮)

13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02枳术汤(胃有水饮)

14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3木防己汤(膈间支饮)

15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04己椒苈黄丸(水停肠间)

16麻黄加术汤(肾脏水肿、缺氧)

05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支饮)

17 蒲灰散(全身性水肿、睾丸水肿)

06 桂苓五味甘草汤(里虚)

18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 水肿、口渴。)

07 旋覆代赭石汤(痰饮、反胃恶心)

08十枣汤(肺积水、肝积水。悬饮。)

19 白虎汤(高温壮热)

20 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

09 小半夏加茯苓汤(先渴后呕、水停心下)

21 麻黄附子甘草汤(补津液不足、复脉)

10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22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表实)

11防己茯苓汤(皮水)

23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表虚收敛)

12 麻黄附子汤(里水)

24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特种病方

01 麻黄汤(还魂汤)

12鳖甲煎丸(疟病、瘅疟、温虐\u003C白虎加桂枝汤>) 02 风引汤(热瘫痫)

03桂枝加葛根汤(面部中风)

13 滨煎汤(淋巴结肿瘤)

04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05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14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0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15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 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07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08白虎加人参汤(心热、上消糖尿病。中暑。)

16皂荚丸(戒菸方)

17大黄甘草汤(食物不洁)

09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18小半夏汤(打嗝。呕吐吃不下。)

19 蜘蛛散(疝气 \u003C阴狐疝气 >)

10 柏叶汤(吐血不止)

20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11蜀漆散(劳疟、牝疟)

21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三副药治愈咳嗽神奇秘方

药方: 陈皮 12g 姜半夏9g 紫菀6g 桔梗12g川贝 6g麻黄 3g 柴胡9g甘草6g 紫苏叶6g 桑叶6g 薤白 6g这副中药已经成功治愈了数十例经久不衰的咳嗽,大多数人三副即停止咳嗽。

肩周炎特效药酒方

 我写的这个方子还是我读书的时候,当时我母亲正好患了肩周炎,我的带教老师送给我的,我母亲服用后,一周左右就痊愈了,等工作以后,接诊这样的病人比较多,再用这个方子,每用必验,效果真的很不错。

 全党参100克 全当归100克 甘草50克 桃仁20克 鹿茸10克 海马10克 蜈蚣5条 白花蛇1条 枸杞500克 制二乌各10克 田三七50克 红参20克 天麻20

上药泡酒8斤,两周后服用,喝完一斤后加酒一斤,如此反复。每次饮酒8钱。每天两次。

肿块肌瘤

取三七75克,香附75克,鼠妇虫30克、碎成细未混匀备用。选五香血藤600克、鸡矢藤600克、金荞麦600克、

 加水煎熬三次合并熬成稠膏,最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即可服用。

 此方已传270余年现已入国家药典,众多临床表明,服用六天左右乳房肿块下腹坠胀感可明显减轻,一个来月肿块、肌瘤、囊肿会大面积萎缩,二三个疗程,大的肿块肌瘤囊肿都能消失。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也会恢复正常。

很多孩子的心肌炎,肺炎,怎么来的?

亲戚的孩子,不幸得了心肌炎,住院了。

治疗了一段,据说心肌炎好了,刚一回家,第二天又发了肺炎,结果又去住院疗养了。

我一听回家第二天又发肺炎,又烧起来了,我说这孩子抵抗力还可以,正气还有啊,不然发不起来烧。

小孩子嘛,当然正气都是很足的,人从生下来,正气一直都很足,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正气也会随着慢慢衰落。所以你看很多老年人,他们是发不起来烧的,因为到阴证阶段了,正气不足以和邪气抗衡,将邪气排出体表进行大规模战斗了。

能发起烧,在真正的中医看来,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你自身正气还足,还能得个太阳病。

正气衰弱的人,三阴证的人,基本上发不起来烧,哪怕能烧起来,也无法高烧,只能是温度比较低的低烧。

一开始可能就是孩子发烧感冒了,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搞出来个心肌炎。中医认为心为火,是人体所有热能的来源。正和邪气打的火热,你浇几大盆冷水,结果心火不服气,还挺顽强,继续与冷水作斗争。

结果又被无情的冷水一顿狂揍,暂时老实了,应该就是所谓的心肌炎好了吧。

回家没人揍了,正气又上来了,于是又搞出来个肺炎,又去让人几顿揍,哎,想想都可怜。

父母不懂医就是不慈,说的非常对。父母肯定都是爱孩子的,但如何个爱法,却是看法不同。

爱法不对,越爱越坠入深渊。

人家明明能治好病,非得说人家非法行医!

非法行医这个词,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闻所未闻!

中医不单单是医学这么简单,他更是一种文化,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共荣辱的!

很多人不理解如今的中医为什么会没落如此,其实这和中国的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

自从鸦片战争中华民族被蛮夷欺负以后,整个民族迎来了可以说是历史最低谷。因为中国一直是一支千年绩优股,基本没有大跌过。

跌的太痛,以至于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糟粕,认为中国穷了几千年,这都是错误的认知。

事实情况是,中华民族一直是最优秀的,下跌只是一个历史偶然,绝不是历史必然。上涨了几千年,偶尔下跌几次在历史长河中看,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看看我们追赶的速度之快,就完全能够明白我们这个民族是多么的可怕!多么令人忌惮!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蛮夷防我们防的这么小心翼翼,生怕把好不容易关到笼子里的巨龙给放出来!

因为它们非常明白,一旦这只巨龙再次腾飞,想要赶超这支千年绩优股,它们恐怕又得等上五千年一万年,甚至是再也没有了机会!

但很多人却因为这个下跌,把自己整个民族,整个文化,都否定了!否定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我们的中医!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我们的中医,也必定会迎来复兴!

复兴,说的就是之前一直很兴旺,有了一次下跌,所以才叫做复兴!

世界上本来就只有一个医,那就是中医!未来,我相信依然如此!

莲花清瘟动了谁的奶酪?

莲花清瘟事件,很显然是动了别人奶酪。

从中医角度,莲花清瘟不是神药,通过辨证施治,肯定对部分人群是有效的。成分我也大概看了,从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加减而来。里面的寒药相对多一些,所以针对偏阳证热证的人群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偏寒湿的人,肯定效果会打折,甚至会有副作用,这个莲花清瘟的说明书上也写的有副作用相关表述。

而如果从非中医的角度,则更容易理解莲花清瘟到底挡了谁的路。

莲花清瘟只有几十元一盒,而且用对了的话,效果又特别好,基本上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莲花清瘟的身影。

而某个从外国进口的所谓神药2300,能买将近100盒莲花清瘟,而且我们发现,出口这个特别贵的神药的国家,感染了上千万人,死了上百万人,其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的显而易见,遮都遮不住。

但众所周知,人家一直都不是以疗效作为突破点和营销点的,有没有疗效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钱赚到手,这就是本事。

你要说疗效,人家多少病,都明摆着告诉你不能治愈,只能终身服用,而且可能有副作用,不是照样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前赴后继去买单么?终身服药,花干所有积蓄,不是从来没有怀疑过么?

所以你要非得攻击人家的疗效,可以说是完全攻击错了。

人家的策略是,把世界上所有有疗效的医学和药学,通通干掉,或者收归到人家麾下,听其调遣,这样世界上就没有能治好的医学和药,还怕你说疗效么?

论疗效,没人治的好,也就是他们经常说的绝症,你还有何话说?

所以,真正的关键点,在于消灭能治好病的医学和药,只有这样,大家都治不好病,人家2300一盒的药才能卖的出去啊,虽然疗效不好评价,但是是名牌啊,还是进口的,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代理人,不怕你不买。

把这个世界上能治病的医学消灭,那么不能治病的医学才能大行其道。

有人说要喝牛奶,有人说要吃五谷,你更支持谁?

首先现在的牛奶和过去的牛奶不同。过去没有大规模量产的时候,牛奶是纯天然的,只有母牛怀孕后,才会产奶。而现在为了让牛奶大量的生产,对母牛要打激素,催奶素,而且不允许母牛有休息的机会。

直到把母牛折磨到几乎产不出奶了,就把它结束生命,卖肉,压榨最后一滴血。这样产出来的牛奶可想而知。

另外,哪怕是以前纯天然的牛奶,从我们的各种文化典籍中,也无法找到中国人有大量饮用牛奶的记录。

中国的大部分关于饮食的典籍,记录的都是中国人的主食是粮食。

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可以说是最为经典的关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的记载。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吃种子,因为种子以后是可以长出参天大树的,里面蕴含了无穷的生命信息,也可以说是能量,也是最有营养的。

一些狗屁不通的所谓专家,说种子是碳水化合物,这是非常无知,非常幼稚,非常没有脑子的表现。请问给你碳和水,你能造出来种子么?很显然不能。

就好像指着一栋大楼,说这栋大楼就是一堆钢筋水泥。

这种间差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构造,结构。

种子分解出来,确实是碳和水,但是要把这些碳和水变成含有生命信息的种子,这中间要消耗非常大的能量,也可以说种子本身就是蕴含着很多的能量,中医叫气。

转基因的种子为什么产量高?因为他不能留种,也就是种一茬就结束了,无法繁衍后代,能量都去哪了?能量都跑到果实上面了。

而能留种子的自然种子,为什么产量会相对低?因为他的种子本身里面蕴含着生命信息,看似产量低一些,但其种子的质量却是非常高的。人只有吃这种有气的种子,才能补充自己的气。

现在人都只在乎外在的形,却忽略了内在的神。

有形无神,这种东西就没有营养。

有形还有神,这才是有营养的东西。

大家学伤寒,一定要先建立一个大的框架概念

大家学伤寒,一定要先建立一个大的框架概念,那就是先辨阴阳,后辨表里,有了阴阳表里(包括半表半里),进而判断出六经的大范围,后面就是辨证的尖端,也就是辨证出要用哪个方剂。

为什么要先辨阴阳?因为阴阳代表了人体能量的充足程度,就像一个国家,兵强马壮和积贫积弱,不同的国情,面对敌人的进犯,就会有不同的策略。

兵强马壮,就会寻求最大程度的消灭敌人,而且要把敌人消灭于城外,不允许敌人进入主城。

积贫积弱,就会力求自保,先活下去,保住皇城命根,那么外围城池就有可能被放弃。

阳证,就是能量充足,和敌人硬碰硬,打仗,表现在人体,就会呈现出激烈的症状。

阴证,能量不足,寻求自保,和敌人可能就不打仗,或者轻微的摩擦,先守住内,这样就会呈现出消极衰弱的症状,也就是症状不激烈,现在所谓很多慢性病。

比如发烧,烧的很厉害,这就是阳证,很激烈。

比如慢性鼻炎之类的,也不发烧,就是迁延不愈,症状不激烈,但就是一直不好,这种就大部分属于阴证。

只有先判断出阳证还是阴证,还有病位在哪里,这样我们才好对症下药。

因为人体自己的策略不同,我们用药的策略也会不同。

我们用药的大原则就是要顺应人体,给身体打个下手,助攻一把。

最终战胜疾病的,只能是人体自己,而不是药。

如果人体自己无法打败疾病,那么吃什么药也是没有用。

人体靠什么打败疾病?靠的就是阳气,正气。

所以说,保护阳气,养正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

比如太阳表证,虽然是阳证,人体能量很充足,但医圣张仲景在阳证阶段,依然不会忘记顾护人体的阳气,依然是要健脾胃,比如桂枝汤,葛根汤等,都能看到炙甘草,生姜,大枣的身影,因为这些都是保护脾胃的。

为什么要保护脾胃?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正气都从脾胃来的。

只要护住人体脾胃,气血生化之源, 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为什么说有胃气生,无胃气死。

长寿秘诀:不以气海熟生物,暖冷物

古有柳公度者,善于摄生,有人问其长寿之术。

他曰:我无他也,但不以气海熟生物,暖冷物,亦不以元气佐喜怒耳。此得善养脾胃之道,所以便能长寿。

这是一位高寿者的养生之道,言简意赅,意蕴无穷,说穿了就是一句话,叫大家要少食生冷之物,而我们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最重要一条饮食禁忌里面就提到忌生冷。为何要忌生冷呢?这其实是就是在保护我们先天肾阳之根,和后天脾胃之本啊!

柳公度说他,不以气海熟生物,暖冷物,就是指他从来不吃生冷之物,不让自己丹田气海周围的元气白白的用来煮这些生冷之物而耗费掉。人体的丹田气海那点暖气很重要,是人体性命之根,如果常因为这些生冷之物,去伤它,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就叫做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治疗风湿病

海蛇:15克、 泽泻:9克、 桂枝:9克 、乌头:9克、 桑枝:24克、海风藤:12克、 千年建:9克。

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乌头先下药罐中,武火煨30分钟后次下海蛇,待软烂时,另五味药依次下齐后改文火煨。一副药只服一天)

忌大荤及生冷,辛辣。并愿天下所有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的病友早日康复!

【腱鞘炎】大黄10克(视面积大小加减剂量),白醋适量。将大黄研成粉末状,用白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注意白醋要随干随加,以保持大黄粉湿润。

【腱鞘囊肿】 山栀子30克,大黄12克,红花3克,姜黄15克,共研为末,取适量用食油调匀,敷患处,5天换药1次。一般连用3次。

【膝关节腔积液】 当归、羌活、川乌、云苓、川牛膝各9克,豨莶草15克,苍术、白术、甘草各6克,车前子5克,茵陈20克,黄芩12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关节积水】 白芷适量,研末过筛,黄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用710天。每次使用量不得超出30克。如患处出现红斑、浮肿、灼痛等应停用。高血压患者禁用。

【膝关节腔积液】 当归、羌活、川乌、云苓、川牛膝各9克,豨莶草15克,苍术、白术、甘草各6克,车前子5克,茵陈20克,黄芩12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老年性膝关节炎】 土鳖虫、蕲蛇肉、甘草各10克,白蒺藜、骨碎补各15克,杜仲、薏苡仁各30克,黄芪12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风湿骨痛】 银柴胡30,鳖甲20,炙甘草、秦艽、地骨皮各50,青蒿25,胡黄连40,知母20,骨碎补60,此方煎水外洗后加局部按摩,每日1,20剂为一个疗程。

【四肢疼痛】 生地100克,黄芩30克,苦参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急性肢痛10日为1个疗程,慢性肢痛30天为1个疗程。治热邪阻滞四肢经脉、肢体灼热疼痛,甚至关节肿痛,伴发热、头痛、舌红苔黄等。

【风湿性关节炎】排钱草30克,猪瘦肉100克,炖服

【风湿痛】凌霄花根15克,水煎取液,加糖、黄酒适量,早晚饭前服用【风湿性关节炎】 八角枫30克 ,蜂蜜适量。八角枫晒干,研粉,加蜂蜜适量,做成药丸30粒,每丸含生药1克。每次服1丸,每日13 次(从小剂量开始),温开水送服

【风湿性关节炎】 桑寄生、独活、秦艽、赤芍、归尾、川杜仲、牛膝、续断各2克,桂枝6克,细辛3克。水煎分2次服。

【风湿性关节炎】 鲜柳枝30克,水煎,每日分两次服。风湿及类风湿性骨痛 刺五加25克,威灵仙15克,黄酒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

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丹参各30克,共研细末,浸于1000毫升高度白酒中,密封,近火煨,1日夜后待凉即可饮用。

【风湿性关节炎】 桑寄生、独活、秦艽、赤芍、归尾、川杜仲、牛膝、续断各2克,桂枝6克,细辛3克。水煎分2次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附子30克,桂枝12克,麻黄、生姜、防风、白术、白芍、知母、甘草各10克。先煎附子两小时,后入诸药,水煎服,每日一剂,30剂为一疗程。症状缓解后,加入黄芪30克,以巩固疗效

【类风湿】 鳖壳、黑蚂蚁各20,捣烂,用蜂蜜做成小丸,每次开水送服25(2克左右),每日2,一个月为一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豨莶草30克,海桐皮2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每日1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八角枫30克,蜂蜜适量。八角枫晒干,研粉,加蜂蜜适量,做成药丸30粒,每丸含1克生药,每次服1丸,每天1~3(从小剂量开始),温开水送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12克,甘草、白芍、知母、白术、麻黄、生姜、防风各10克,附子30(先熬2小时)。水煎服。每日1剂,30剂为一疗程。症状缓解后,方中加用黄芪30克再服,可巩固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梢蛇15克,黄芪、伸筋草、老鹳草、豨莶草各20克,当归、羌活、独活各10克,防风、细辛各6克。每天1剂,水煎两次,混合药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另把药渣局部外敷。1个月为一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制蜈蚣、制僵蚕各30克,炮山甲25克。痛甚加制全蝎30克。以上诸药共研细末,分装为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治疗有效后,可以继续服23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12克,甘草、白芍、知母、白术、麻黄、生姜、防风各10克,附子30(先熬2小时)。水煎服。每日1剂,30剂为一疗程。症状缓解后,方中加用黄芪30克再服,可巩固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梢蛇15克,黄芪、伸筋草、老鹳草、豨莶草各20克,当归、羌活、独活各10克,防风、细辛各6克。每天1剂,水煎两次,混合药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另把药渣局部外敷。1个月为一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制蜈蚣、制僵蚕各30克,炮山甲25克。痛甚加制全蝎30克。以上诸药共研细末,分装为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治疗有效后,可以继续服23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桑寄生、生地黄各 15克,秦艽、防风、川芎、当归、白芍、桂枝、茯苓各12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类风湿关节炎】

1、寒型,

雷公藤25 青风藤15 黄芪8 川乌(先煎60分) 桂枝 牛膝 海风藤秦艽各6当归 防已 红花 甘草各,日2剂。

2、寒型

制川乌 制草乌 薏苡仁各100 生地200 制乳香 制没药各100 制马前子50。共为未 每次3克 日服34次。

3、热型

萆解 生地各200 制乳香 制没药各150 薏苡仁100 制马前50克。为未每服3克日34次。

4寒湿型。

附子(先煎60分) 茯苓各30 桂枝 威灵仙 白术各15 麻黄6 细辛3。日服一剂。

5、湿热型。生石膏 生地 茯苓各30 白术 桑枝 秦艽 威灵仙 防已 伸筋草各15玄参 麻黄 独活 甘草各10日服一剂。

6、类风湿性关节炎

黄芪80 当归 赤芍 桃仁 红花 地龙各9

上肢加防风 羌活 姜黄各9

下肢加薏苡仁20 木瓜 独活 牛膝各9

痛甚加制马前子1克 全蝎3克 蜈蚣3条 丹参10

关节变形加狗脊 鹿角 续断各9

寒湿加附子 细辛 桂枝各9

湿热加忍冬藤20 知母 黄柏各10

腰痛加杜仲 桑寄生各9

体质虚弱加人参5

7、畸形,疼痛剧烈

白花蛇 地龙各150 土元 蜈蚣 僵蚕 全蝎 蜣螂各30 穿山甲20。为未分20包,每日一包分二次服

8、湿偏盛。

薏苡仁24 苦参 滑石 忍冬藤各15 当归 防已 甘草 连翘 防风 秦艽海桐皮各15 半夏 黄芩各9。日服一剂。

9、寒热夹杂。

薏苡仁24 忍冬藤 当归 海桐皮各15 羌活 防风 甘草 白术 附子 连翘 防风各12半夏9。日服一剂。

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膨出、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足跟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膝骨性关节炎等一切寒性疼痛】。 此方我是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效果不错。但我结合临床,又做了很大变动。几年来用于临床效果更不错! 原方:大青盐1000克 三七10 当归30 丹参40 制乳没各30 制川草乌各30 川芎30 桂枝30 木香30 羌活40 独活40 伸筋草30 透骨草30 鸡血藤30 元胡30 川牛膝30 红花30.

用法:研为细末,装入布袋。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置于患处。如果温度很高可以在患处加一层白布隔热。温度消失后,还可以再在微波炉加热。

我改进的方法:加入五生(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马钱),结合已故成都中医药大学杨介宾教授温经止痛散经验,杨八味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肉桂、白芷、干姜、。再加一味薄荷。最妙就在这味薄菏。爱友们自己去体会。

[寒性颈肩腰腿痛验方]:盐附子60(先煎)、干姜50、防风25、防己25、苍白术各30、木瓜25、牛膝15、地鳖虫15、赤白芍各30、秦艽20、麻黄15、细辛15、炙甘草30 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天两次。主治。一般二付见效,七付收功。然后就开始做丸剂。

外敷方治关节积液

材料:制马钱子,制乳药,制没药,陈皮,樟脑5

 用法:制马钱子 15克、制乳药3克、制没药3克 、陈皮3克 、樟脑5克。上药碾粉用酒调成糊,涂至膝盖两侧,外用纱布包裹,一天一换,两副见效。

偏方故事:

 今年春节前,我上楼梯的时候,总觉的自己的膝盖会时不时疼痛,后来越来越严重了,膝盖肿胀,晚上睡觉都能疼醒自己,实在受不住了,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滑膜炎关节积水。第一天就在医院抽了一针管积液,那个疼啊,让人难以言表。后来托人四处打听到了一个中医,说是看这个的专家。他给我开了一个方子,让我外敷,我用的效果不错,方子也不贵。

药方为:制马钱子 15克、制乳药3克、制没药3克 、陈皮3克 、樟脑5克。把这些药碾粉用酒调成粘糊,然后涂到膝盖两侧,外面用纱布裹上,就和贴的膏药差不多。一天用一次,我是晚上睡前敷上,早上揭下来,这一副药可以用2次。刚用上感觉很难受,又是痒又是疼的,不过效果却很好,用了两副就消肿了。

 后来剩了一副药没再用,我妈就拿来敷到腰上,治疗她的腰椎间突出,没想到效果也不错。

公开2减肥养颜方,喝上一个月,气色好了,肚子也小了!

女人如茶,以茶养颜。茶因其具有极强的养颜瘦身功效,从而成为女性心中美容减肥的首选饮品。且茶的包容性极强,搭配不同的药材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据说慈禧一生讲究养颜驻容,嗜好饮茶养颜,每次饮茶时都会加上少许的金银花和玫瑰花,利用这两种药材各自的特性加强茶液的美容瘦身功效。古人如此,那么作为21世纪的新女性更有必要了解茶的养颜瘦身功效了!

下面介绍两款针对女性的健身养颜茶饮,让您瞬间变成喝出来的水美人。

润肌养颜茶

清热凉血 润养肌肤

主要材料

生地黄6

积雪草13

山楂13

白茶3

做法:

 将生地黄、积雪草、山楂、白茶捣成粗末。

 将药末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5分钟后,去渣取汁,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饮用宜忌

尤其适宜女性皮肤粗糙、衰老、瘙痒者饮用,也可起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

生地黄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积雪草可起利湿消肿的良好疗效;山楂具有活血散淤、调节血脂的功效。

桂枝收腹茶

去除赘肉 缩小腰围

还在嫉妒那些水汪汪的瘦美人吗?润肌养颜茶可以帮助您轻松达到去皱淡斑、焕发肌肤持久活力的效果,而桂枝收腹茶则可以帮助您甩掉纠缠已久的救生圈

主要材料

茯苓10

桂枝6

甘草3

黄茶6

银杏2

做法:

 将茯苓、桂枝、甘草洗净,与黄茶、银杏一起放入锅中用水煎煮。

 用茶漏滤取药汁液,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饮用宜忌

适宜女性饮用,尤其适合需要除去腹部多余脂肪、缩小腰围者饮用。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良好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

治疗痛风的药酒

"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酒,其特征在于:用2公斤~4公斤的38度白酒浸泡120克~180克当归、120克~180克五加皮、70克~130克黄芪、10克~20克鹿茸、65克~85克杜仲五味中药1~5个月,并经过滤、去渣后即得药酒。李尔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药酒,它用2公斤~4公斤的38度白酒浸泡120克~180克当归、120克~180克五加皮、70克~130克黄芪、10克~20克鹿茸、65克~85克杜仲五味中药1~5个月,并经过滤去渣后即得药酒。本发明与现有治疗痛风的西药相比。不仅具有无毒副作用、不损害肾脏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疗效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这不仅适合于治疗痛风疾病,而且还可以治疗风湿病、颈椎病、肩周炎、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疾病。

中药药酒治疗痛风

 疾病综述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泄不畅引起了尿酸的堆积,使尿酸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过分堆积成结晶体,从而造成剧烈的疼痛,引起痛风的原因是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通常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急性关节炎、合并痛风结石、血尿酸浓度增高、关节畸形及肾脏病变等。据调查数据统计,痛风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4岁,由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先兆,每年都会发病数次,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地预防,会造成慢性关节炎,并有可能造成永久破坏性关节畸形。"

 "潘大爷今年55岁,最近患了急性痛风关节炎,踝关节和膝关节局部红肿,而且剧烈疼痛,让他实在忍受不住,赶紧去医院向医生寻求了一个处方: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白花蛇30克,蜈蚣、细辛各20克,白酒2000毫升,将药材研磨成细末,再用布包好放入白酒中浸泡10天,每日服30毫升,2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就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

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是毛国安。自从拙文出人意料的经方外用法 穴位贴敷(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在中医书友会刊发后,受到业内同行较大的关注,点击阅读量已达6万人次。群主徐芳老师建议,就某个经方贴敷的应用,进行具体的交流,今晚我就把我应用最多且有体会的一张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贴敷应用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个汇报。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各位老师耳熟能详的一首名方,虽简简单单的三味药,临床应用却十分广泛,疗效也常能令人惊叹。该方在伤寒论中涉及的原文只有一条,即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临床时还要结合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来运用。即,只要是见到阴证的发热,或精神萎靡,昏沉欲睡,脉沉,或微细的病症,都可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治疗。

我常将麻黄附子细辛汤用来贴敷,治疗发热感冒鼻炎,痛经,便秘等病症,临床十分好用,疗效显著。用前要将这三味药分别打粉,过100目筛,装棕色玻璃瓶中备用。应用是,麻黄细辛附子三药按2:2:5的比例混合,每天取总量11.5克,姜汁调成软糊状,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太湿,药物易下坠外流,太干易掉药渣,难以吸收,影响疗效。最恰当的干湿度应是贴药六到十二小时取下后,药饼仍是湿润的。关于姜汁,可以是市售的,也可以是自制的。市售的姜汁可以直接应用,自制的姜汁要注意浓度,生姜和水的比例大约为1:10,如10克生姜要加100毫升水,这个浓度,不会引起贴敷部位皮肤的灼伤。我一般不用市售姜汁,市售姜汁有添加剂,因对其成分不太了解,怕影响贴敷疗效。自制姜汁要现打现用,最好根据每天用量支取。自制姜汁最好不要过夜,过夜易变质发馊,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关于贴敷之前的准备工作,我就先介绍这么多,我们还是通过临床病案,来看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的临床应用。

案例一,扁桃体炎发热案。

X,男,七岁半,16528日下午就诊。患儿因化脓性扁桃体炎住院五天,出院才两天,今天又发热,患儿体魄精神差,体温37.8,咽充血,双扁桃体二度肿大,舌质暗,舌苔白,布满全舌,脉沉无力。家长害怕患儿晚上发热加重,要求给其输液。我告诉家长,因患儿住院,输液过多,寒湿内盛,郁而发热,应该用中药治疗。但患儿拒服中药,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散,姜汁调,贴脐。

次日二诊,告夜半热即退,查患儿精神明显好转,咽充血减,扁桃体缩小,白苔退去大半,再贴一剂麻附辛而愈。

案例二,生病发热案。

李父,68岁,15415日就诊。主诉,低热,身困无力十余日,要求输液。患者患肾病四个月,在某肾病专科医院治疗后病情好转。但近十多天来,每遇下午五、六时开始发低热,体温在37.237.8之间波动,伴身困无力,口干欲饮,便秘。查体温37.3,面色无华,身蜷畏寒,苔白脉缓,诊断为阳虚发热。给患者及家属说明中药贴敷的好处后,同意中药贴敷治疗。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散一克,姜汁调贴脐,此次日患者复诊,诉变通者退精神好转,查脉仍缓,仍有轻度的畏寒。再贴一剂后,电话回访,低热再未发作。

发热是临床每天都会遇到的病症,从中医角度讲,发热可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案例一就是外感发热,案例二是内伤发热。临床多见的还是外感发热,尤其是小儿患者,小儿发热,家长心急,一心只求速效,往往去医院输液。西医治疗不辨寒热,不分虚实,通通输液,不是用抗生素,就是用双黄连,清开灵,炎琥宁等寒凉的药,清热解毒。其结果往往是,虚寒体质的患儿发热,当时虽然退了,但过不了几天,患儿又再度发热。甚至有些患儿,即使输液十几天也难以退热。这种情况在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患儿的后期是很常见的。内伤发热,常见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肾病,癌症的。不管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也不管西医诊断为什么病,中医治疗辨证为阴证的发热或阳虚发热,都可考虑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一般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三,感冒案。

杨某,女,58岁,1639日初诊,主诉,清涕流泪,头闷一天,右眼酸胀流泪,右侧鼻孔鼻塞清涕,感头闷不清醒。查体,无发热,精神差,舌苔白,脉沉无力。诊断为虚寒感冒,与麻黄附子细辛散贴脐。次日二诊,右眼酸胀减,流泪止,涕少,身感轻松。但仍感身困畏寒,轻微咳嗽,苔白脉仍沉,但较昨天有力。麻附辛散再贴一剂愈。

案例四,眩晕案。

张女士,四十岁,161013日下午6时就诊。诉午睡起床后,头痛,身困无力,头晕欲吐,不能自持。在其丈夫搀扶下进入诊室后,即扶于诊座上。其丈夫要求赶快输液,晚上还要照顾八个月大的儿子,查精神差,嗜睡状,面㿠白,无发热,少许清涕,鼻塞,脉沉无力,典型的少阴病提纲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用中药贴敷比输液疗效好,速度快,还省钱,少受痛苦。患者同意试用,遂用麻黄附子细辛散姜汁调贴脐。次日,患者一人来门诊,说贴药一小时后头晕渐止,头脑清,查精神明显好转,涕少鼻畅,仍有些身困。麻附辛再贴一剂,愈。

这两案都是感冒,案四之所以诊断为眩晕,是因为患者主诉为眩晕,先以眩晕为主证罢了。临床上,感冒除常见的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的风寒表证和发热汗出,咽痛咳嗽的风热表证外,像这类精神萎靡,头痛欲睡,不发热或低热,脉沉无力的虚寒感冒或阳虚感冒并不少见,治疗时麻附辛贴敷,多能应手而愈。

案例五,鼻炎案。

张某某,女,65岁,1549日初诊,清涕如水四五天,哈欠连连,身困欲睡,不欲饮食,查体无发热,无头身疼痛,不打喷嚏,口干不饮,舌苔白,诊断为鼻炎,与麻黄附子细辛散姜汁调贴脐。次日二诊,精神好转,睡意全无,清涕,哈欠大减,口干除,食欲增。再贴一剂,诸症全消。

案例六,痛经案。

X,女,42岁,湖北人在本地打工,15618就诊。主诉,经来腹痛,伴头痛四天。患者以前月经正常,经来无痛苦,此次经前上夜班,又用冷水洗头,次日即月经来潮,小腹阵痛经血色黑并感头疼沉重。身困欲睡,不想抬头。查体:精神差无发热,腹软,轻压痛,脉沉缓,诊断为痛经,经期头疼,阳虚寒凝,以麻附辛散姜汁调贴脐,一剂即愈。

案例七,便秘案。

X,男,68岁,退休干部,胆管癌术后四个月,常感腹凉腹痛,便意频繁。虚坐努责,排出不爽,虽频频如厕,但只能日便出一次,且量少,如羊屎状。以致心烦不宁很是苦恼。15114日来诊要求解决排便问题。观其面色晦暗,择衣厚重,穿有保暖衣、毛衣、棉衣外加军大衣达五、六件多。舌苔薄白,脉沉缓,诊断为阳虚便秘。遂用麻黄附子细辛散1克姜汁调贴脐,当天即排出许多大便。心烦随即而解。这个病人后来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但当时的一贴麻附辛散确实为病人减轻了痛苦。次日患者还专程来诊所表示感谢。

麻黄附子细辛散贴敷治疗便秘是我偶然的发现。临床上我注意到许多患者在贴敷麻附辛后,不但治好了所求治之病,伴随的便秘竟也随之而愈。后来我就对一些阳虚便秘的患者贴敷麻附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想想机理,也在情理之中。宋柏杉老师说过,辛可润下,麻附辛都是辛温的药,姜汁也是辛温的,附子温阳,麻黄宣肺降气。细辛既有助麻黄之力又有助附子之功。再配合姜汁辛温通经的作用就可以阳气得通,肺气得降,津液得下。大便自然得通而出。

麻黄附子细辛散姜汁调贴脐治疗便秘是个很好的方法。现在妇女和老年人中的阳虚便秘患者很常见。大家碰到时不妨一试。

以上几个临床案例。其实也都是可以水煎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服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患者拒服中药,比如案例二的小儿扁桃体发炎案,就拒服中药。案例四的眩晕案也是要求输液的。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属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范围,临床时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这个权利。二是细辛附子都是毒性较大的药物。临床上常碰到一些患者,看到处方上有这些药物就拒绝应用。要求改成其他的药物。用时要费些口舌。三是方中附子量大时要先煎。三味药也要煎上个把小时,费时费力,病人有时不配合。贴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案例四的眩晕案,贴敷一小时后,眩晕即减。如果用水煎服,恐怕药还没有煎好。病人还处在痛苦中。中药贴敷,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疗效迅速,这是这一疗法最大的优点。临床上应当充分发挥这个治疗的优势。

听到这里,可能有些老师要问。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效果这么好?我们用也能达到这个效果吗?你的经验能复制吗?我的答复是只要熟悉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掌握了麻附辛的中医使用指征,并能正确应用,这个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现在我再介绍两个别的老师使用麻附辛贴敷治疗的医案。第一个案例是乔春妮大夫,贴敷治疗小儿持续性发热十三天的案例。

中药贴敷在基层已经开展得十分普遍。乔春妮大夫是西安市长安区的一个村卫生室的医生,我们常在一起交流中药贴敷的经验。她听了我对麻附辛贴敷治病的方法后,治疗了几例上感发烧患儿,效果十分显著,她报告了其中的一例。

X,男四岁,201643日初诊,主诉,持续发热十三天。在西安521医院门诊,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静脉输头孢硫脒,六天无效。继而去儿童医院检查衣原体、支原体、血常规均正常。门诊输注头孢阿糖腺苷五天仍发热。查体38,咽部红,双肺呼吸音粗。其余正常。予麻附辛贴敷。其中附子是麻黄和细辛的三倍。二诊,热退。再贴一剂,随访未复发。

第二个案例,是中医书友会一个叫悬崖上跳舞的书友的,他看了出人意料的经方外用法 穴位贴敷(点击标题可看)受到启发,用麻附辛贴脐治好了自己扁桃体化脓引起的发热。他1019日,在该文后留言写道:现学现用,本人扁桃体化脓发热。自辨为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打粉后醋调贴脐。居然贴一晚热退。

由此可见,只要正确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效果一定是显著的。限于我门诊的诊疗范围,我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散贴敷的病种还很有限。但许多经方大家对麻附辛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今方经方大家黄煌教授。就把该方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老人或虚弱者的普通感冒、吐泻,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暴聋暴哑失音、咽喉暴痛、过敏性鼻炎、上颌窦炎、支气管哮喘、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牙痛、肾结石造成的肾绞痛、空调病、低血压病、疲劳综合症、关节炎、荨麻疹、嗜睡症等一二十种疾病。黄煌教授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是精神萎靡全身倦怠感,极度恶寒,四肢冷,脉沉细者。

我使用该方的标准是一,脉沉或沉缓无力。二,精神不振,萎靡欲睡。三,面色晦暗或㿠白。畏寒但无手足冰凉。我认为如果有手足冰冷,就是四逆汤证。四,舌苔白而不干。不管西医诊断为什么病也不管中医诊断为什么证。只要具备上面几条标准,就可用麻附辛贴敷,并一定能收到满意效果。以上是我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的一些体会。因所治病例都很简单。所以认识很肤浅也很片面。仅作抛砖引玉。望能对各位老师有所裨益。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关节炎可用三痹汤

风寒湿所致之痹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无论风湿、类风湿、尿酸性,均列人这一范围,痛重者称痛风,膝关节肿大较甚者为鹤膝风。调理时应温通经络、搜风胜湿、辛热祛寒,大都投《伤寒论》《金匮要略》药物,突出含麻黄、桂枝、白术、附子、乌头、防已的处方,作为施治标准,经方派如此,杂方医家亦师法之,驾轻就熟,只在用量上不同而已。老朽临床遵照业师经验,除给予温化兼开活血散瘀之品,对久病人络,积而留瘀,能起良好效果,曾组成一方三痹汤。有老鹳草20g、独活20g、丹参15g、川芎10g、桂枝15g、制乳香10g、炒没药10g、鬼箭羽15g、雷公藤(先煎1小时)15g、汉防己15g、麻黄6g、生姜10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用15~30天,即见功力。尔后将量减半,继续下去,可以获得痊愈。

蠲痹定痛汤

生黄芪50g,白术25g,苍术15g,当归25g,秦艽15g,桂枝15g,陈皮15g,白芍25g,地龙15g,川芎5g,淫羊藿15g,鸡血藤15g,姜黄15g,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一剂,两煎分三次口服。适应历节风。遍身关节疼痛或但见四肢疼痛,足不能任地,手不能持物。或半身不遂,肢体偏废。

湿热痹汤

苍术20g,黄柏15g,知母15g,五加皮15g,防己10g,怀牛膝15g,泽泻10g,木瓜15g,赤芍10g,红花5g

水煎服,每日1剂,3次煎煮分3次口服。适应湿热痹。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伴发热,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通痹汤医各种关节炎

 民初九华山浮云道长,同家父相识,善医风、寒、湿导致的关节炎症,方小量大,单枪匹马,乃典型的经方派。曾出示一首验方,由独活30克、干姜30克、天雄50克(先煎二小时)、白芷15克、汉防己15克、制乳香10克、炒没药10克组成,名通痹汤。老朽师其意,投予风湿、类风湿、尿酸性关节炎,

或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每日一剂,水煎分四次服,连用30~90天,效果良好。天雄即附子的主根,如独头蒜,煮后去毒,生物碱破坏,无副作用,比附子、乌头疗效为优。

痹痛方

组成:威灵仙20克,防风15克,白芷12克,蜈蚣3条 白芍20克,甘草6克。

 功能: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各型关节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屈伸不利。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30分钟口服。

 方解: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属中医痹证范畴,痹痛方中,威灵仙辛咸,性温,擅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防风辛甘,微温,白芷辛温,防风和白芷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止痛之效;蜈蚣辛温,搜剔经络,祛除风湿痰瘀之邪,通络止痛;白芍苦酸,性微寒,与甘草配伍,缓急止痛。诸药合用,病邪除,经络通,气血畅,疼痛自止。

 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痹痛方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指标;能明显降低类风湿因子滴度、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可能与痹痛方抗炎镇痛、抑制滑膜增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调节免疫紊乱等作用有关。

加减运用:内外皆寒,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沉寒痼冷,合大乌头煎;热象重,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选加黄柏、黄芩、水牛角、丹皮、赤芍、山栀等;寒热错杂,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湿邪甚,选加羌活、独活、苍术、薏苡仁、晚蚕砂、防己等;血虚者,选加当归、地黄、阿胶、鸡血藤等;气血两虚,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肢体肿胀局限,麻木重着,皮下结节,选加天南星、白芥子、半夏、僵蚕;痛甚,选加制川乌、制草乌、徐长卿、全蝎、蜂房、元胡、马钱子;筋脉不利,有牵拉感,选加伸筋草、木瓜、薏仁等;关节变形,选加油松节、天南星、桃仁、白芥子等;瘀象明显,选加地鳖虫、水蛭、莪术、三棱、虎杖、当归、鬼箭羽等;游走性或全身性关节疼痛,选加寻骨风、乌梢蛇、海风藤等;颈椎病及肩颈不适疼痛,合葛根四物汤;上肢疼痛不利,选加姜黄、桂枝、羌活等;下肢疼痛不利,选加川牛膝、独活、木瓜等;腰部疼痛,选加桑寄生、续断、杜仲;小关节疼痛,选加土贝母、猫眼草等;足跟痛,选加怀牛膝、骨碎补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甚重,肝功能尚正常者选加雷公藤、青风藤等;血沉高,选加生石膏、知母、黄柏等。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方之温阳化瘀汤【仅供参考,切勿自行抓药】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证见心悸心慌,呼吸困难,水肿,以下肢为甚,胸闷憋气,气短难续,面色晦滞,口唇发绀,小便短少,舌质紫暗,脉细结代。

【方药】:附子、红参、桂枝、茯苓、白术、丹参、赤芍、黄芪、葶苈子、生姜、大枣。

【加减】:喘促汗出,心阳欲脱者重用参、芪、附子等药;水肿、紫绀、胸闷、尿少者,红参、黄芪、白术用最小量,茯苓、葶苈子、丹参、赤芍、桂枝用最大剂量。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

经典名方,中医辩证论治,扫除一切鼻炎!

.

【主治】:过敏性鼻炎,肺虚寒型

【组成】:生黄芪、炒白术、干姜、灸甘草。

.

【主治】:风寒内闭鼻窦炎

【组成】:葛根粉、嫩桂枝、麻黄、杭赤芍、苦桔梗、生薏苡仁、生甘草、生姜、大枣。

.

【主治】:慢性鼻窦炎

【组成】:柴胡、黄岑、桂枝、白芍、生姜、半夏、党参、灸甘草、大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