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诚心做真教育

 袁占舵 2022-10-03 发布于河北

以诚心做真教育

                   袁占舵

教育者的卓越气质就在于真诚,需要以诚心做真教育,不回避,不做作。在一所学校,校长就是教育,在一个班级,教师就是教育,校长和教师怎样,教育就怎样。

最近,亲身感受到了一些教育者对某些问题的不解和抱怨,最多的两点是干扰学校的因素太多,没法静下心来投入教学;学生不好管,难以提高分数等等。这些真现象的背后隐含着很多的真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对待工作是不是依然日复一日重复着旧我?是不是在用昨天的观念看待今天的问题?更直接的真问题是:今年年初教育部修订了新课程标准,更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更新?怎样落实更有效?怎样让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受益?当我们真正着手解决这些真问题时,也许那些不解和抱怨就烟消云散了。

教育,本质上就是以人育人。做真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包含“向师性”和“向生性”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向师性”,学生每天演绎着色彩斑斓的动人故事,每天能感受到课堂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真信”老师,教育效果就真实发生了;另一个方面是教师情动于衷的“向生性”,每一节课通过“让学生先来”,学生切实来到教育的“正中央”,真正让育人和育才“双纬度”同步发生,教师深爱学生,教育理念、技能就会真正“落地”。

唯有师者蓬勃向上,摒弃因循守旧,方能真正带出未来有幸福力、生机勃勃的学生来。现实中,放不下传统教育观、一味进行传授知识的老师是相当可怜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老师找不到知识背后的智慧,无益提升学生的智商,同时做不到让“支撑”知识体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情商。

真教育下的真课堂要“回到现场”,在情景创设中,站在一个个“原点”,进行主动的“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学”,让每一名学生找到“兴奋点”,进而形成“兴趣点”。当每一名学生精神丰盈地主动去创意研究、去诗意表达时,我们才说我们同时真正收获了一个个职业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