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合

 小山 爱 2022-10-03 发布于山西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现在,当您提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肢体语言,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太极拳。

其实这一拳名是谁命名都有待考证,在杨露禅没有出名以前,您去考察历史还没有这个拳名。

您细细去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太极拳与戴氏心意拳有一个共同的师父叫曹公继武的。戴氏心意拳谱里记载,曹公在康熙年间曾经在武举的道路上连捷三元。曾出任陕甘总兵。

不过,不知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曹公,后来突然间在社会上消失了。且在安徽池州一代,有一名为“曹继武”的墓穴,据相关记载,曹公殁后,康熙曾派索额图等专门挖过曹的墓穴,挖出的是一身衣冠。然后在安徽池州一代,出现了一个叫“郑继武”。

而陈氏太极的祖师,也曾与一个叫“郑继武”,学过“开合拳”。

而戴氏心意之桩功讲义,束时,意境是像一朵花在慢慢的打开的过程;展时,又是像一朵花在慢慢合拢的过程。由桩功衍化出来的各种拳式,基本理念就是在“开合”之间。

细细看太极、八卦、通背等等天下把式,也一样,也是在开合之间。

我们要习练这古老又充满活力的拳种,就必然会碰到“阴阳、虚实、动静”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专用术语。不解开这一个个莫名其妙的文字之谜,就别想登上拳之大雅之堂。

本文仅以“开合”为例,以心意拳为载体,试以解读传统把式的运动原理和习练方法。

而关于“开合”的提法,诸拳均有口口相传的论述,最常见的还是出现在陈鑫先生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在这本书中,先哲在两个重要的地方写到“开合”。首先在其理论部分(参见《陈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第75页)写到:“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然后,在介绍完陈式太极拳64势基本动作的最后一势时写到(同前书第285页),“一开一合,拳术尽矣”。足见研究“开合”是打开传统拳大门的一把钥匙。

但笔者是戴氏心意一门,对太极拳只是皮毛,其他拳术更是一知半解。为何敢如此冒昧?

因为我觉得合乎传统哲学“道”。因此有以下孟浪的话语,不妥之处还请海涵。

况,值此国家复兴之际,所有天下把式的爱好者,应该团结起来,取得更大的胜利。

心意拳的命名

最早的解释见于武穆拳谱之——“捶名心意者,取'意自心生,拳随意发’之意”。而“心”为本体,“意”为作用。“本体”为阴,“作用”为阳。盖不离“阴阳”的认识观。

“开合”二字,也是,一阴一阳。而一阴一阳之谓道。宗旨,修为传统把式,想弄清楚咋回事,您就得从传统的哲学,认识观,世界观来理解。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

从太极拳的命名我们也可看出点什么。

何为太极拳?

对此,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三:一. 是源于著名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参见《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第378页)。

二.是中国《高等教育体育教材太极拳》给出的定义:太极拳是一种以阴阳太极理论为指导,应用了经络学说,吸取了各家拳法特点,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以柔和缓慢、重意练内为主要修炼途径,以锻炼完整身型(法)下整体的劲力为基本目的,具有多重功能的、追求以柔克刚,循环往复的武术拳种(第五页)。

三.三是陈正雷先生讲:“太极拳是人们全身心的意气运动,它有别于其他局部的肢体运动”。

——其要点有二:第一,强调运动的整体性,“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节节贯穿,一气贯通”。这就是“全身”的含义。而“心”则指“人体本能对自然的体悟”(《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第528页)。

第二,强调运动“意”、“气”性,“用意不用力”、“意为气头,气随意行”。这里的“意”是指人的行为意识;有时也指全身功能的指挥中枢或人类先天自然的本质功能;还指人的主要精神活动。

第三,“气”:则不仅仅是呼吸之“气”,在太极拳中“气”是内练的对象,也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现代研究表明,“气”是人体内部精微的物质能量形态(参见上书第290页)。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则说:中国人所熟知的“气”就是人体的“生命动能”。

笔者认为,体内之气,还是“炁”这个字,来表述,比较恰当。因为“四点底”代表着“火”,“火”在传统的意识中,是生命力的象征,如果硬要挂钩,好像与体内的激素有关。总之,“内炁”果正充盈,那种散发的“筋骨力”非现代物理学的简单力学原理所能解释。到底是什么,真的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太极拳的定义如此,研究“开合”自然也不能局限于肢体形态上的“开合”,而应从“意气”运动及其运行规律上入手。

历史原因,传统拳种大体分为内外两家。但是纯练外家的少见,纯练内家的也不多。都是内外兼修。

以广为熟知的太极拳为例,兼顾笔者的爱好,想能把“开合”二字说清楚。

此心惴惴,临文所言,不知所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