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村药业有限公司(津村制药股票)

 法界 2022-10-03 发布于浙江

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材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被日本卖向全世界

近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会被“日本的中药侵略战”、“神奇的日本汉方药XXX”等网文刷屏。这些文章往往盛赞日本的汉方药风行世界,技术如何先进,质量如何优异;此外,文中还指出“日本汉方药出口量占世界中药市场的80%以上”,“日本改造中药'六神丸’,开发为汉方药'救心丹’,年销售额上亿美元”……这样的报道令许多国内中医药界人士感到不安和忧虑。事实果真如此吗?多位专家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种过分夸大日本汉方药影响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嫌。

数说现实中的汉方药

汉方医学是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是在汉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与我国的中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在很多报道中,汉方药占据国际市场的主流。如今国人出国出境渐多,经常出国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日本以外,从美国、欧洲到日本周边的韩国、东南亚、香港、台湾,包括中国大陆都很难见到汉方药的影子。那么,传说中占据国际市场主流的汉方药到底出口到了哪里?

其实,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显示,1992年汉方药的产值达到17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峰,后因“小柴胡汤”事件影响而陡然下降,2000年以来基本维持在每年10亿美元。汉方药生产企业中,津村制药一家独大,长期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如钟纺、小太郎、帝国等规模都不大。因此,了解津村制药的现状,基本就能掌握汉方药的大体情况。

目前,津村制药的原料主要来自中国,甚至生产基地也大部分转移到了中国,目标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近日,津村制药公布了2015财年业绩公报,企业总销售额1130亿日元(约65亿人民币),其中汉方药约占75%,即850亿日元(约48亿人民币),2015年汉方成药的整体规模不超过70亿人民币。而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人民币,是汉方药市场规模的100倍以上。

就出口而言,汉方药主要是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很少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并不高。2012年,汉方制剂类产品出口总额仅为3050万美元,而最负盛名的“救心丹”年出口额也未超过两亿日元(约两百万美元)。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共与17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中药贸易往来,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47.9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70亿美元,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出口额分别达2.82亿美元和2.62亿美元。从公开的数据不难看出,汉方药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出口量均远远落后于中国。

汉方药“神话”从何而来

有一种说法是,20世纪80年代曾有中国医药代表团访问日本,翻译人员当时误算了货币单位,把日元当作美元来计算,这一误会使得津村制药的汉方药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实际为百亿日元,约一亿美元),津村制药一家就超过了当时上千家中国中成药企业的总和。还有一种说法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药国际化现代化工程项目发布了一个国际市场中药情况报告,因为是以出口创汇为计算依据,其分母自然不包括中国市场的中药在内,汉方药占国际市场(除中国外)比例超过了70%。消息发布后,有关方面发现这一表述容易引起公众误会,更正了有关表述,并多次在主流媒体上更正这一数据,但直到今天,很多媒体引用转述时经常不做任何思考与考证,偏听偏信,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日本占全球中药市场70%以上;再除去韩国等国家所占的份额,甚至得出了中国中药仅占国际市场3%~5%的荒唐说法。

客观原因之一是过去中药出口数据披露的较少。中药出口形式多样,有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材;出口渠道多元,按药品、保健品、食品、农产品、工业原料等渠道,统计口径不一致。公开的信息少,各种传说就容易传播开。近年来,信息公开这方面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获得这些信息或许是举手之劳。除了这一客观的因素外,更多的还是思想认识问题。

首先,源于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借喻劝讽”传统,如同中国古人习惯于赞美一个理想的远古完美世界“尧舜禹三代以上”,家长们常常夸奖“别人家孩子”一样,而如今则推陈出新,变为日本汉方药而已,无非希望通过树立一个“榜样”或“潜在的威胁”,来刺激各方的危机意识,推动中医药的改革和发展。

这种做法用心固然良苦,甚至发布者、传播者自认为是在“传播正能量”,但在资讯发达的当今世界却不足为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时代证实、证伪都很容易,编造的“神话”很容易被戳穿,一旦论据被证伪,论点即便再美好,也会令人疑虑重重,而这显然与始作俑者煞费苦心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中医药界夸大甚至神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领先优势,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媒体界的传统。在过去,这样的观念有其合理之处,毕竟中国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确实很大,而且几乎是全方位的。如今,此消彼长,天翻地覆,中国在产业链的很多领域、环节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有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在世界领先。但很多人对这一变化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感知,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神话汉方药,如同夸大日本电饭煲、马桶盖的神奇一样,成为另外一种“日吹”。

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就不能取得进步。但如果我们不能看清楚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会出现错误。过分夸大汉方药,反映出对中医药缺少自信和自觉,发展理念和发展决心不坚定。客观分析、理性看待汉方药的不足,摒弃夸诞虚饰之词,是应该甚至必须的。

津村盛实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津村盛实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3-01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注册地址位于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高福道18号2楼212。

津村盛实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20116MA06ABAE54,企业法人李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津村盛实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津村盛实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上海有哪些日本的制药企业,不是销售和医药代表,越详细越好

上海味之素氨基酸有限公司

上海协和氨基酸有限公司

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

协和发酵麒麟(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

上述都是生产制造企业

关于中医药国际营销战略研究的问题

建议您看看这篇文章,基本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中医药国际营销应该细化,医、中药、中药材个类别角度不同,还要看具体定位在什么国际区域。

中国已沦为日韩中药材基地岁末,英国再次向中药发难。英国严格实施欧盟规定以来,在英销售的200多种中成药中,尚无任何一个中成药成功获得注册,这也意味着,2014年4月30日以后,目前在英国市场上的中成药存货将全部下架。此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药中药:海外市场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称,对美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产自中国的中药材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样品中含有多种农药残留,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天士力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纷纷中枪。然而,迄今为止,国内中药企业尚未针对海外市场做出有效的回应,以缓解海外市场对中药的信任危机。此消彼长。就在国内中药企业海外市场遇阻的同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却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获取巨大的利润。目前业内公认的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外的企业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中国沦为日韩中药材基地?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国内中药企业喊了多年的“中药国际化”或正在演变为“中药材国际化”。据了解,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医药外贸形势发布会透露,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但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仅为24.99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8.58亿美元,中成药出口仅2.65亿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亿美元。中成药国际出口仍然面临困难,而且再度出现了300万美元的逆差。而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进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鉴于中药材的国际化已远远超过中成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 ——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药材节。负责搭建展会平台的徐先生告诉记者,预计到2015年,安国中药材出口将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80%是销往日韩等国家的制药公司。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一位长期关注中药海外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大规模进行美国 FDA申请,无论是在日本国内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津村都奠定了极其稳固的市场地位。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中药产业发展也势头强劲。目前,在韩国国民医疗支出中,中医药占15%,这一比例仅次于我国,与我国中药注重原料种植相比,其对原料的加工操作规范,标准严格,且包装宣传到位,相同等级的参类产品单价是我国的25倍。西化还是坚守传统?在效仿日韩与坚守传统方面,业界仍有争议。对于津村药业,国内中药企业并不陌生,其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津村药业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药理、毒理、剂型成分分析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药业在全面传承了中医药的精髓之后,又科学化地将其与西方医药学接轨。反观国内中药企业,首先在中药材基地的源头方面,就远不如津村药业的布局。同仁堂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是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但较之于津村药业70多个基地,可谓悬殊。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官营铜告诉本报记者,我国中药行业必须完善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这或许是破解药材安全难题的途径之一,而加大GAP建设,则是源头的重中之重。在试水海外之路上,中国药企也走得没有津村药业那么顺当。二十多年以来,许多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试水海外,巨额资本投入海外市场大多都折戟于初步阶段。三九集团、同仁堂等佼佼者的中药出口也仅限于华人圈。不过,近几年来,国内一些中药企业在努力突破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上,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中国有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等10种中药处方药正式向美国FDA申请检测认证,其中有7种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其余3种正启动Ⅰ期临床试验。11月初,扶正化瘀片在美成功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也让国内中药企业倍受鼓舞。而在效仿日韩与坚守传统方面,业界仍有争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对中药出口额占海外市场5%这一份额并不认同,他表示,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材、中成药等各种产品,各个国家计算口径不同,现在全球还没有统一的官方数据。对于中药国际化问题,于志斌认为应该由中国按照中医文化来制定标准,不能完全走西药的路子。对于天士力、扶正化瘀片等突围美国FDA,他表示钦佩但并不支持所有的企业都去这么做,“显而易见的是,过于高昂的临床代价将阻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于志斌表示,中药经国人服用了几千年,有来之不易的临床经验。目前中药国际化的艰难主要还是基于海外对中医文化的不了解,未来中药应该效仿当年西医药进入中国时的路子,带上中医出国,与中药一起走出国门。“未来中药的国际化必然是制药工业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一体化进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