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汉方药”受到热捧,中药何时走出国门?

 田园牧韵 2017-09-11



导语:随着经济发展,日本“汉方药”逐渐成为扫货新宠。但殊不知,汉方药原来自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药文化,并建立了完善的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注册管理制度,中药传承千百年,但始终未走出国门。这值得我们学习,并不断赶超。



中医药在日本复兴,“汉方药”取得巨大的成效


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校不再教汉方医学。

 

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进展,老年病的发病率逐日攀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组织器官机能的衰退,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退行性改变,是老年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西医对此常常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绍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1976年,厚生省(原日本政府部门之一)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随即,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日本“帝国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生产的贴敷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膏体1.8万吨,相当于12亿贴,连接起来可以绕地4.2圈,产量居世界第一。

 

汉方药是如何占据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的?


据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在弥留之际曾激励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核心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日本汉方药如何实现了逆袭?


1、政府大力支持,投资建立汉方医药研究机构

 

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2、企业重视创新,对传统中药进行改良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3、严把质量标准,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中医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十六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


 

日本一药社(该公司生产的龙角散深受中国游客的喜爱,在服用药物的时候,都是直接把药物含在嘴里面来服用)社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对于制药的法律十分严格,可以说是世界最严格的。特别是中草药制品,没有确实的科学根据,不能生产,这也带动了企业技术上的进步。虽然制药业非常辛苦,但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4、重视古籍传承,加速中药材种植

 

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历经120余年的汉方药事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不仅注重古代书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这一成绩的取得应归结于在严格的生产质量管控下生产出来的药品品质高,疗效及其安全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信任;此外,药品精美的外观、便捷的服用以及良好的口感也是日本汉方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而这些优势产生的根源就是日本对汉方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研究的高度重视,在生产过程中对GMP严格执行的精神,在质量标准中对汉方药的多指标的检测、监控,以及对除可量化指标外的其他能够反映质量的项目的同样重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