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信中的历史:古代最著名的绝交书,绝交以后,我把女儿托孤给你

 明灭的烟头 2022-10-03 发布于四川

前言:

那个往你两肋插刀的朋友,他可能只是想避开心脏。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写给山涛的绝交信,堪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封绝交书。因为古代文人除了姓名,还有字号,比如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山涛的字是巨源,所以这封信,全名叫《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封绝交信,之所以在历史上这么出名,除了写信的嵇康,和收信的山涛,都是竹林七贤中人,在历史上很有名声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两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1

竹林七贤

嵇康狂放不羁,山涛恢弘雅量,然而他俩都不是坏人,而且意趣相投,互为知己。这一点至死都没有改变。写完这封信以后,嵇康被另一位大名人钟会构陷,被司马昭处死(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死之前,嵇康对自己的女儿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一边写信绝交,暗讽明刺,一边却把自己的女儿托孤给对方,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曲折呢?

一、朋友想提携他做官,嵇康却写了一封绝交书,当着全世界的面羞辱山涛

中国人讲究朋友之义,常说的一句话,是“苟富贵,勿相忘”。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以后发达了,可千万别忘了我这个朋友啊。

山涛与嵇康,就是很好的朋友,山涛“发达”了以后,也没有忘记嵇康,而且还准备提携嵇康做官。当时的山涛,从选曹郎的位置,被调任为散骑常侍。大概就相当于从吏部的员外郎,调任为皇帝的秘书。他想要推荐嵇康去做的官,就是自己调任前的职位,选曹郎。

魏晋时期的选曹郎这个职位,约等于后来的吏部郎中,等级大概在五品官到四品官之间,跟明清时期的知府相等,放在现在,就是某个地级市市长的等级。

更关键的是,这个选曹郎,是专门负责官员选拔任用的中央官员,前途光明,山涛自己就是例子。他当完这个选曹郎以后,转眼就去给皇帝当秘书了,后来更是干到了吏部尚书这个等级。历朝历代,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吏部尚书这个职位,至少也等于半个宰相,这是毋庸置疑的。

文章图片2

《与山巨源绝交书》

换句话说,山涛把嵇康这么一个平民老百姓,顶多算个大学里的教授,直接推荐到市长这个级别,而且以后升职的空间很大。总之怎么看,山涛这个朋友,都做得够意思了。那么嵇康为什么还要跟他绝交呢?

按照嵇康自己在绝交书中写的: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就是说,人们各有各的志向,有的人愿意钻营当官,所以待在朝廷里游刃有余,有的人愿意隐居世外,所以进了山林隐居,就不出来了。而我现在就想守着儿女过普通人的日子,闲来聊天喝茶,弹琴唱歌,快活得不得了。

言外之意,自然就是说我嵇康就喜欢宅在家里玩,不爱当官出仕,你何必硬要把我拽着去当官呢,我又不稀罕?

这么看上去,嵇康说也对啊。光明区的区长虽然位高权重,但人家孙连城就喜欢看星星看月亮,你把他强行安排到区长的位置上,误国误民不说,还违背了一个天文爱好者的初心,这又何必呢?难不成山涛也跟达康书记一样,是个搞一言堂,有点刚愎自用的人?

二、山涛:作为朋友,我能尊重你和我不同的意趣,但我不能看着你“作”死

那么山涛是不是一个刚愎自用,没有情商的人呢?显然不是的,根据史料记载,山涛不仅气量大,而且知分寸,懂进退。就算把古往今来所有情商高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他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东晋的另一位名人,也是名将谢玄,曾评价他说:

“欲者不多,与者忘少。”

大概意思,山涛每次接受赏赐的时候,要求不多。所以皇帝封赏他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自己赏赐的少了。

文章图片3

西晋地图

这八个字,简直可以说是对一个人识时务,懂进退的最高评价了。以这种情商,山涛怎么会明知道朋友嵇康不想做官,还非要推荐他做官呢?

这就得从嵇康的身份,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了。除了竹林七贤这个名誉身份之外,嵇康还是曹魏宗室的女婿,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曹操没能活过司马懿,曹家魏国被司马家族的晋国取代了。

这下子嵇康作为曹魏的女婿,身份就比较尴尬了。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也没啥,毕竟女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都是“外人”的代表,而且嵇康还有那么大的名声,在魏晋那个名声就是政治资本的时代里,如果嵇康识趣一点,司马家族是不会动他的。

然而问题是,嵇康这个人,性格狂放不羁,在竹林七贤里,是比较有儒家刚气的那一个。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说自己:

“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这个人性格直爽,心胸狭窄,对很多看不过眼的事情,都不能忍受。

只能说,嵇康虽然狂,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确是性格直爽,多所不堪。具体到时代背景下,就是作为一个曹魏“余孽”,不想着苟活求命就算了,反而到处发牢骚,骂人家晋朝做主的司马家族。

文章图片4

影视剧中的曹操

这个行为,就好像明朝皇帝的女婿,活到了清朝以后,到处骂清朝皇帝一样。你不站出来,人家都要拐弯抹角地斩草除根,你还站出来瞎晃荡,简直是老寿星喝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作为嵇康的朋友,同时也是晋朝的高官,山涛显然对司马氏不满嵇康这事,了解得很深。于是他选择推荐嵇康,去做晋朝的官,其实就是变相的缓解晋朝统治者,对嵇康的杀意。

换句话说,山涛这不是在给嵇康推荐官位,而是在救他的命。只不过嵇康最后没“领情”而已。

三、嵇康:如果我非死不可,至少你不要被我牵连

最后再来说一下,嵇康是不是一个没有任何情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人呢?

答案也不是。这一点从他写的这封绝交信里,同样能看得出来。

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写道:

“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我之前从河东回来,听说了你准备推荐我,去当选曹郎这件事,事情虽然没有如愿,但由此就能知道你不了解我(所以我要跟你绝交)。

文章图片5

山涛画像

问题是很明显的,这事最不合理的地方,就在于“事虽不行”四个字上。人家推荐你做官,如果成功了,你说你不愿意当官,为此跟人家绝交,还说得通。关键是这事都没成,你写公开信把人家臭骂了一顿,还因此绝交了,这不是神经病吗?

嵇康只是狂放,甚至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狂放也可能是故意作出来的,是士人阶层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并非是他真的有点癫狂。这一点从最后被构陷杀害时,嵇康还把女儿托孤给山涛,就能看得出来。

这个选择,不仅体现出嵇康对山涛的信任,更是表现出了他的政治眼光。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同情嵇康遭遇的人,有的是。那时名声就是政治资源,而以嵇康的名声,愿意在他死后,帮他照看儿女的人,肯定也不少,然而这些人里,最有能力保护他的儿女的,恰恰就是山涛。

如此聪明睿智的一个人,他能看不出山涛推荐他去晋朝当官,是为了保护自己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嵇康跟山涛不同,山涛是能看破,也能忍住;而嵇康是能看破,却忍不住。

明白了这一点,再看嵇康这封《与山巨源绝交书》,概念就完全不同了。司马氏家族要杀嵇康了,山涛处在朝廷内部,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于是为了救自己朋友的性命,推荐嵇康当晋朝的官员,想以此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

文章图片6

影视剧中的司马昭

而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嵇康意识到自己可能要被杀了,也知道就算山涛帮忙了,也没办法改变这个结局,于是为了不牵连到好友嵇康,写下这封响彻千古的绝交书,公然与山涛绝交,然后把儿女托孤给他。

世道如烘炉,人在其中,既是神,也是魔。

四、结语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最后,嵇康写道: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山野中的人,以为晒太阳是最好的事情,以为芹菜是最好吃的食物,所以想要把它献给皇帝。虽然是一片赤诚,但太不合时宜了呀。希望您不要像他们那样。我写这封信既是为了向您把事情说清楚,也是向您告别。

从这段结语来看,嵇康这哪里是绝交啊,分明是一个即将赴死的人,苦劝好友,你千万不要不合时宜地为我奔走求救,否则我死则死矣,再把你搭上去,我死了心都不安。

尤其是最后“并以为别”四个字,要跟人家绝交了,还告什么别呢?因为嵇康深知,这看似是绝交,是生离;但分明,是托孤,是死别啊。

每读至此,伏案长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