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毛泽东抗战胜利后对东北的指示,学习开辟新领域、新业务的方法

 衆妙之門 2022-10-03 发布于陕西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广袤的东北腹地成了国共争夺的焦点。130万平方公里,3800余万人口,全国一半的煤炭,80%的发电,90%的钢铁产量,全国一半以上的铁路和公路里程。

为争夺东北,毛泽东先后作出一系列军事部署,调近20万部队挺近东北,尤其是1945年12月28日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指示,对打开东北局面,对我们开辟新领域、新业务有很大启发。

文章图片1

挺进东北路线图

“根据地”=你有掌控权的新领域

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走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道路。苏联十月革命可没有建立根据地。

从井冈山根据地,到陕甘宁边区,没有根据地的创建,就没有共产党队伍的壮大和革命的胜利。反而,失去中央苏区根据地,带来的是巨大战损和被迫长征。

根据地就是你有掌控权的新领域。

有自己的队伍,血浓于水的忠诚群众,及时的物资和人员补养,熟悉的地理地形。根据地,就是你的地盘,你的地盘你做主

1945年底的东北,虽然我军首先入关,但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黄克诚直接给毛泽东发电报,把当时部队的处境归结为“七无”:“……部队五十多天行军,极疲劳……现在处于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之困难情况,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解决这诸多问题的根本之道: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东北的事情,我们只能做不能说。现在有一部分政权我们接收了,枪接收了十二万支,还有些炮,工厂也接收了一些。再有一两个星期,苏军撤走前,必须接收完。接收要有人有兵,现在真正在沈阳附近接收的不多,那方面很紧张,正在进行争夺战。现在差的是长春、哈尔滨,要有个把团,待苏军一走我们就接收。——《抗战胜利三个月来的局势和今后若干工作方针》1945.11.12

文章图片2

1945年9月5日,沈阳欢迎八路军入城

立足优势,选准赛道

1945年9月14日,苏军代表来延安通报东北情况。中央政治局彻夜开会,形成一个重要决策:舍弃南方的所有根据地,全力抢占东北。会议决定:抽调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分别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部队开赴东北。同时,派遣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以及报务员段子俊和译电员莫春和,立即随苏军飞机飞赴东北,在沈阳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党在东北的一切工作。18日,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为国共两党争夺东北抢得了先机。

东北,是中国共产党当时唯一有可能与国民党进行争夺的战场。

东北,远离国民党统治区,而共产党在东北和华北有很多解放区、根据地。最近的距离东北南部边缘仅百公里。

东北,是第一个被国民党抛弃给日本的地方。东北人民有对国民党政府的仇恨,容易组织和建立信任。

当然,敌强我弱,美国飞机、军舰和武器协助国民党调动,这个基本的形势没有变。我党的这些劣势,短期内,在东北尚不明显

战略上,抢占东北大方向是对的。战术上,建立根据地要充分考虑长期优劣势变化

必须选准赛道。那个赛道上,我强敌弱。那个赛道上,我能说了算。

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现在应当确定不是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是在现时条件下所作不到的。也不是在国民党占领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的附近地区内......这种地区将是两党的游击区,而不是我们的巩固根据地。因此,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大城市和交通干线 ,抢的下,守不住,不适合。

大城市和交通干线附近,受敌人势力影响大,变动多,作为游击区,做成缓冲区。

距离敌占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受制于距离和缓冲区影响,敌难控制,我有时间和兵力、群众优势,可作根据地。

拼多多,在淘宝和京东“火拼”的时候,发现了两者都忽视的农村市场。短时间内,就开辟新领域,成功上位。这就是立足优势,选准赛道

芬尼克斯,在格力、美的专注空调的时候,利用空气动力能原理,开辟了污泥烘干、游泳池恒温、粮食仓库烘干等新场景,成功上位 。这就是立足优势,选准赛道。

培养忠诚客户(群众)

在确定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和部署力量之后,又在我军数量上已有广大发展之后,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毛泽东面对我军短期东北占优的局势,判断到“国民党在东北一个时期内将强过我党”。

要与国民党在长期对峙中站住脚,稳住阵,寻找强弱转换点,全面夺取东北,只能依靠建立东北根据地。

建立东北根据地,就是寻找和组建自己的群众,“如果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在一年之内,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紧急时机内,打下初步的可靠的基础,那末,我们在东北就将陷于孤立,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不能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而有遭遇极大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组建自己的群众,打好自己的群众基础,就要满足其利益需求

首先,顺应民意,替民解恨。“发动人民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1945年12月中共热河省委曾颁发《发动群众的指示》发动群众对汉奸、特务的控诉复仇的清算运动是目前发动群众的中心环节,应当通过这一运动,发扬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在社会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

其次,满足群众物质利益需要。农村的减租减息,城市的增加工资运动,全面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战争不能增加群众负担,而要给群众带来物质利益。

如此大量的脱离生产人员(一年内约40万),专靠东北人民供给,是决不能持久的,是很危险的。因此,除集中行动负有重大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

再次,引导和满足群众政治需要,保障物质成果。“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建立党的核心,建立群众的武装和人民的政权,把群众斗争从经济斗争迅速提高到政治斗争,参加根据地的建设”。

我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反对国民党的进攻。否则,群众分不清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劣,可能一时接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甚至反对我党,造成我们在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最后,组织和武装群众,保障物质和政治成果。毛泽东要求东北军队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分别负责对外作战和保护地方的工作。地方军要发动群众消灭土匪,“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干部队伍克服主观错误

大批干部和军队初到东北,地理民情不熟。干部对于不能占领大城市表示不满,对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艰苦工作表示不耐心。这些情况,都是同当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相矛盾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01.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干部队伍既要有理想包袱,也要能承受现实困难。

占领大城市、抢占大东北是战略目标,实现可能是一步,也可能是好多步。

毛泽东强调:必须反复教育一切外来干部,注重调查研究,熟悉地理民情,并下决心和东北人民打成一片,从人民群众中培养出大批积极分子和干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调查研究,才能认清客观现实。熟悉地理民情,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

02.处理好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关系

外地干部是鲶鱼,目的还是要激活那些“沙丁鱼”。

批评那种“外来人轻视本地人的作风”。将识别、培养和提拔本地干部,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我党在解放区才能生根”。(《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12.25

03.处理好信心和耐心的关系。

既要有必胜的信心。“国民党在东北没有深厚的有组织的基础,它的进攻是可以粉碎的,这就给我党以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

也要有吃苦的耐心。“必须告诉干部,对于国民党势力切不可估计太低,也不可以为国民党将向东满和北满进攻,因而产生不耐心作艰苦工作的情绪”。“我党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12.28

文章图片3

小结

条条大路通罗马。大路之外还有小路。大路被人差不多走遍了,我们可以考虑小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细分赛道也是赛道,只要是围绕我们的产品核心功能。

培养忠诚的客户是产品的基础,引导组织客户是推广的要点。切入口是满足客户群某种刚需。满足之后,要注意挖掘和引导,甚至是组织。将客户组织起来,变成产品的分销员。

核心骨干是成功的关键,但要注意培养本土骨干。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在中国成长的灵魂。再好的骨干队伍,如不能尽快适用新领域,如不能提炼这个领域的理论,培养这个熟悉这个领域的骨干,就无法走的长远。

文中所有引用和红色字体,未指明出处的,皆出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