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Zhanjh1936 2022-10-04 发布于广东

鲁迅先生作为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是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都是数一数二毋庸置疑的。除了在文学上有如此高的造诣之外,鲁迅先生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吹角者之一,他的《狂人日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白话文小说,他说:“这历史没有年代。满书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很显然鲁迅先生的思想超越了时代,他的进步的是先锋的。所以在众多文人呼吁回归文言文的时候,他站了出来,1936年,他在文章里《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高呼:“汉字不灭,中华不兴”。

那时候有很多包括他好友在内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先生的想法过于偏激了,他们认为汉字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它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是孕育新文化的载体,不能也不会灭亡。可是在19年后,他们才发现线上的高明之处。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新文化运动的吹角者

去年一部《觉醒年代》唤醒了无数人们爱国的心,电视剧中民国时期的能人志士们被鲜活地演绎了出来,很多观众也是从剧中,了解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

因为是贴近史实创作的优秀影视作品,所以剧中的历程几乎还原了真实的历史。那是在袁世凯夺去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他亲自发表了“尊孔令”,企图用被政治异化的儒家文化对民众进行新一轮的洗脑。

可是受过西方思想教育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人,自然领会到了袁世凯这样做的深层含义,所以他们以《新青年》杂志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做出了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他们高举着“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让自我解放的思想深入人心。那时候身为北大哲学研究的领头羊胡适之先生,他提出了文学改良运动,让白话文和新诗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迸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而鲁迅先生也为了广开民智而在工作之余,写起了《狂人日记》,他认为白话文小说的推广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国人接触到汉语、懂得汉语,也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先生笔耕不辍,他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创造出了一部振聋发聩的作品,也惊醒了无数麻木的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文化运动吹角者!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拉丁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让繁体的汉字逐渐得到简化,而这其实并不是当时汉字改革的终点,在1938年,有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文学学者,看到简化汉字的收效很好,便提出了将中文改成拉丁文的想法和建议。

这个人的名字叫许中,他认为和拉丁字母相比,汉字要复杂得多,所以如果能让字母代替汉字,不仅能减少教师教学的麻烦,也能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让更多的人民能获得知识。

其实这一想法的初衷没有错,而许中还和其他的学者共同编纂了《中文拉丁化》的课本,也是在这本书上出现了汉语拼音的雏形,书中将汉语拼音定为了28个字母,并通过划分出的十个章节系统且科学地展现了中文拉丁化的学习方法和内容。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鲁迅先生在研究了中文拉丁化的可行性之后,便在文章中写出了“汉字不灭,中华不兴”的口号,实际上,他就是想推崇汉语拼音,让更多的国人能够懂读音,读懂音。

可是这一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它虽然解决了认字问题,却让汉字表意表形的特点全数尽失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隶书等等,汉字的演变与传承实际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文拉丁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几千年传统的割裂。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能抛弃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被统治者异化的儒家思想,却没能弃掉汉字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它不像儒家思想一样是少数人维护政权的工具,它是多数人的枪杆子和笔杆子。

这些道理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会不懂吗?为什么他却仍然提出了这样一句偏颇的口号呢?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先生的高明之处

19年后,人们发现先生在后来的文章中就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如果有人因为屋子太暗想开一扇窗,如果说直接说要开一扇窗,大家可能都不会允许,但是如果他说,想要拆掉屋顶,那么其他人可能会去调和,从而对于开窗妥协”。

也就是说先生的实际目的,是想让白话文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白话文就是他口中的窗户,而拉丁文则是那个屋顶。先生清楚地洞悉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性的特点,才大放厥词要灭掉汉字,这正是他转移矛盾的最佳手段,而它的收效则是显而易见的好。

因为无论是文人志士还是青年学生,他们都对于先生的这一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都得出了一个中肯又科学的结果,就是汉字不能灭,而白话文则可以多加推广。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而他对于汉字改革实际上也有更加深刻的见解,他认为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逐步地推广,欲速则不达。后来白话文的发展也的确如同先生所说的那样,稳步推进,直到如今。

1936年,鲁迅高呼口号“汉字不灭,中华不兴”,19年后才知其高明

小结: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当然是因为他们有着比常人更深邃的思想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性。鲁迅先生便是如此,所以他的文章仍然被放在教科书中,供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学习,这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希望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像先生所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不懈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