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最大谜团:她是官宦遗孤,被托付给贾母,却只能混迹丫鬟中

 花小鼠 2022-10-04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晴雯的奇特,不仅在红楼梦里首屈一指,在整个古典文学里都稳居首位。

明明只是个丫鬟,但性情、做派、待遇无一处不像千金小姐。她颠覆的,可不仅仅是个身份,而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啊!

有关她的谜团,卓语已经写过几篇,本文要揭秘她的出身来历。

01 原著里的矛盾

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

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赖家的见晴雯虽到贾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倒还不忘旧,【庚夹:只此一句便是晴雯正传。可知晴雯为聪明风流所害也。一篇为晴雯写传,是哭晴雯也。非哭晴雯,乃哭风流也。】故又将他姑舅哥哥收买进来,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

这是原著对晴雯来历的描写。先不说内容,只说写作形式,就特立独行。从没有哪个丫鬟,被如此郑重其事地交代出身。

某些家生奴才,会在故事进行中插一句,让读者了解府里的裙带关系。再有如袭人,是当下的花家直接出场。至于久远前的祖上、家乡,写丫鬟实在没必要涉及这些。

只有晴雯例外。隐隐之间,已显示出她不是一般人物。

再看内容,更令人觉得蹊跷。

1、晴雯大约十岁被买进来,年龄不小了,怎么会不记得家乡父母呢?典型的扯谎。

2、如若真不记得家乡父母,那就是被拐卖的啦。书里写过一个,香菱因幼儿时期被拐卖而不知家乡何处、父母为谁。

3、如果是被拐卖,就一定跟家人失去联系了,怎么还会【有个姑舅哥哥】呢?

既然有姑舅哥哥,舅舅家就有准确信息,有舅舅家还怕找不到自己父母家乡?除非这哥哥也不记得父母家乡了。

这就太搞笑了,也说不通啊!要注意,她哥【沦落在外】,意思是和她不在一地哦。如果他俩都是幼儿被拐,连父母都不记得,反而记得姑舅哥哥?

即便说她俩被养在一处,但各自变卖后,肯定被隔绝信息,她如何再打听到哥哥下落呢?

4、更矛盾的是晴雯满身小姐做派,如果从小被人贩子养大,谁给她那么好的条件,做梦吧。

总而言之,无论怎么假设都不通。

曹雪芹写这段,貌似交代背景,实则故意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必须有个工具人来制造矛盾,她哥就是那个工具人。

文章图片3

02 解开矛盾的钥匙

也就是说,这段多是假话,真话不方便说。

那么,他到底在暗示什么?解开矛盾的钥匙就是那句【也沦落在外】。

【沦落】原意是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暗含着从高处向低处滑落。

白居易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虽然自称沦落人,但事实呢?他是一代文坛霸主,她是一代京城花魁。不是个人物,没经历过繁华,能自嘲“沦落人”吗?

寂寂无名之辈,可不叫沦落,因为从来就没在高处呆过嘛!

一个“也”字,说明晴雯兄妹都是沦落之人。他们原本属于上层阶级,不幸被打到下层。

文章图片4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只要有正常思维的读者,都不会反对。

为啥?因为红楼梦里这样的家庭太多了,遍地都是。

从一开篇,甄家那么殷实幸福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便是整部书的缩影。之后登场的每个家族,无论是四大家族,还是林李邢尤这些亲戚,无一例外都走在衰落的路上。

所不同的,只有下滑的速度和程度,总方向一样。

在这条路上,出现了太多令人唏嘘的个体。书中一切女孩或深或浅的悲剧,从本质上讲,都是家族不给力,都是家族下滑过程里的悲剧。

其中有一类人,最令人扼腕痛惜。因为她们有高贵的灵魂,有出众的才华(或才能),有美丽的容貌,有超凡的素质和品格......她们什么都有,但偏偏家族率先覆灭,彻底失去了家。从此命运如雨打浮萍,脆弱得不堪一击。

第一个是甄英莲。接着是女主黛玉。

香菱和黛玉,内在有高度联系性,这个问题之前卓语有文章论证(详见文后链接1、2)。

文章图片5

很多人不相信林家遭受了政治打击,但是只需看一个现象:书里其他贵族孤儿,或多或少都还依靠着家族,跟家族不脱钩。只有黛玉彻底没有了家,仿佛林家凭空消失了。

在亲亲尊尊的时代里,作为贵族之家,宗亲本家了无痕迹,连她的终身大事都无人过问,这个.........根本就不可能。除非确实无能为力了,只求各自保平安。

纲领性角色甄英莲,她的家族破灭了。

本书灵魂、第一女主林黛玉,她的家族消失了。

她们都是稀世珍宝,但恰恰都失去最基本的庇护。极致的悲剧必然诞生。

之前的文章里卓语讲过,黛玉有四个副角:妙玉、香菱、晴雯、龄官。虽然她们阶级不同、性格各异,但就生存理念来看,是妥妥的同类。

那么,回头想想这些人,不全是失去家族庇护的人吗?

是啊!五个人都是去家离乡、无依无靠、飘零四海之人。

有人会说:前三个还说得过去,晴雯龄官一个奴籍一个贱籍,不该是飘零之人么,讲什么家族庇护?

不!其实贾府奴才基本是家生子。好容易有个外来的,如袭人,她有家啊,就在本地啊,还曾打算赎她呢。这不算家族庇护?她若乐意被赎,岂不又是另一种命运(在国公府镀过金的丫鬟,婚嫁时比平民闺女抢手的多)。

也就是说,下层可不都是飘零之人。真正无依无靠,尤其是被作者点明提示的,只有晴雯和龄官。

文章图片6

只有晴雯被影影绰绰地介绍家乡,被冠以沦落的剧本。只有龄官曾悲痛【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不甘心自己的孤苦。

这样看下来,你就应该明白了:黛玉和她的四个副角,心性相似,精神追求相似,深层的人生态度相似。

最最关键的一点,命运格局相似。

03 黛玉五人组

黛玉及其副角简称五人组,是互相影射的关系。所谓互相影射,也包括副角彼此间的影射。

晴雯说不知家乡父母何处,这台词,曾经不就是香菱的标志?

晴雯临终喊了一夜的【娘】,香菱不也要【香魂返故乡】的吗?既然返故乡,临终前必然是家人入梦。

香菱和晴雯都遭到陷害,都是屈死的。香菱真得了女儿痨,晴雯死后又被冠以这个病名。

文章图片7

晴雯一生之秉性是霁月风光,清清白白,眼中揉不得一粒沙子。这样的善恶分明,这样的锋芒毕露,跟香菱大相径庭,跟黛玉也不像。像谁?妙玉。

她和妙玉都具有精神领域的洁癖,对世之污秽深恶痛绝。

而她以低贱的身份不事权贵,绝不阿谀奉承,绝不奴颜婢膝,只出卖技艺不出卖尊严,这又和龄官如出一辙。

以此类推,你会发现:这五人组就像五角星,五个角互相都能拉出连线。

任何一个角,缺失未写的部分,都可以从其他角那里找到材料。

文章图片8

04 晴雯从何而来

解析到这里,很多答案可以自动浮出水面。

五人组里,只有晴雯人家乡不明,其他四个全是姑苏人!跟晴雯联系最为紧密的慧娘,也是姑苏人!

你说,晴雯的家乡若非姑苏,还能是哪儿?

话说,曹公的苏州情怀实在非同一般。女主黛玉是苏州美女,她的一大堆副角全是苏州人。但凡书里出现个真正意义的绝品女子,都是苏州人。

晴雯的性格和妙玉最像,想知道她的家庭背景,看妙玉就行。

妙玉出身于苏州官宦家庭,三岁就出家了。虽然在家的时间那么短,但超凡脱俗的灵魂已经永久定格。

妙玉进京时,父母已经死亡,否则她不会长居外乡。她师父曾叮嘱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邢岫烟又说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由以上结合可知,她家必然也是遭了事的。

文章图片9

由此可以推知,晴雯出生于一个汉族官宦世家,是个裹小脚的千金小姐。从小受到极其深刻的文化艺术熏陶,像慧娘一样,无师自通便有顶级女红技艺。这得益于地域文化的熏陶,所谓钟灵毓秀加天资卓越。

雀金裘极其稀有昂贵,工艺极其繁难,连皇家都难值难见。晴雯对它却得心应手,足以证明她家不但是官僚,而且是从事织造管理的,专门与宫廷贡品打交道,她才能熟知各种稀奇布料。

也就是说,曹家最熟悉的织造领域,在书里赋予了谁?江南甄家、晴雯家、姑苏慧娘。

在她不到十岁时,遭受了惨烈的政治灾祸。家族成员或死或流放,只有极个别孤残老幼被法外开恩,变卖为奴。

只有这种罪臣之家,才能最深刻、最正确的演绎【沦落】。晴雯不是不知道家乡父母,而是已经没有家乡父母了。

当他们兄妹沦落底层后,必须隐姓埋名,对过往历史只字不提。因为罪民成奴,会遭到普通奴才的欺负。而且说不定哪天统治者又翻旧案(加罪加刑),对自己、对买了自己的主家都不利。

这个问题,买她的主家当然也明白。像贾家这种高级府邸,若非特殊原因,绝不会图省钱买罪奴回家。

文章图片10

因此,为什么要买她,这里就大有文章了!

况且,晴雯沦落后,并没成为真正意义的奴才。自从到贾母身边,反而各种娇生惯养,比小姐还小姐呢。

把这些结合起来看,说明买她的人是故人。

赖嬷嬷买她,一定是奉贾母之命办事。因为贾家跟晴雯家原本认识,很可能是官场好友。晴雯是友人残留的血脉,又有绝技在身,贾母保护她义不容辞。

买她为奴,唯一的不利是政治阴影,有站队之嫌。

正因为这样,要转个圈,借赖嬷嬷之手。官方变卖的罪奴,谁家买去了有档案记载。赖嬷嬷本为奴籍,她买个罪奴为奴,很合理啊。

赖嬷嬷家里多了个小奴才,谁都不会在意,谁也不问她从哪儿买的。之后当个礼品送给贾母,瞒天过海,大功告成。

文章图片11

05 贾母受托孤之重

以上这些虽然是推测,但每一点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来源于历史常态,也来源于书中情节。

比如说,哪个奴才不想把自己家人弄进贾府领工资?可惜,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那么多家生子都没岗位安排,连正经的贾氏后代还揽不上事呢。

你一个外来的,哪来那么大面子?笑死人!凭什么晴雯发句话,她哥就弄进来?

更搞笑的,弄进来后立马【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亲们,有几人看懂这里了?你们真觉得娶媳妇就是吹口气吗?

贾府有这制度不假,但每年挑不出几个合适的丫鬟去婚配。僧多粥少,凤姐的嫡系尚且要费老鼻子劲去争取(彩霞)。你一个野路子来的,凭啥立马配媳妇?

又是吃工食,又是娶媳妇(还是个美色的),这些用词这些待遇,怎么看都像是养了个小爷。

可见,贾母对友人的后代,就是要承包到底!

别看多浑虫名烂人懒,可就是这样才合理,富贵家多有纨绔子弟。贾家除贾政父子俩以外,哪个爷们不沉迷酒色?

原著里把收买她哥的原因,归结为【却倒还不忘旧】。哈哈,这说的通吗?就奴才而言,这算不忘旧?谁不想多个势力、多个依靠啊?

真正不忘旧的人是谁啊?是贾母。这句话是点晴之笔,隐性地交代了背后的奥秘。

文章图片12

解析到这里,可能有人产生疑问:既然贾母如此庇护晴雯兄妹,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做奴婢呢,何不收养了他们?

你不懂阶级社会。统治者既然把人分出阶级,当然有一套制度来强制维护,不是靠大众自觉。

罪奴不能赎身,终身无法脱去奴籍,除非被翻案,又或者被统治者赦免原罪。贾母顶多私下里给她优良的待遇,但身份上实在无能无力。

良民和奴籍的差别,关键体现于婚嫁和后代子女。罪奴记录在册,永远无法婚配良民(正妻)。即便做妾,也只能是贱妾,贵妾、良妾都没份。

这样的话,收养她也毫无意义,给不了她任何未来。

反过来说,如果强行对抗官方,不让她做奴才,一旦被查到,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唯一的办法,只能让她隐身于奴才中。但贾母给她开了无数绿灯,让她名为奴才,实为小姐。

文章图片13

话说,为什么古代高阶级那么吃香?当然了,谁想让娃输在起跑线上?无法翻身的阶级,只有给高阶级做贱妾,后代才能洗白,不受自己连累。这是她们唯一的机会。

这里顺带说下袭人。她入了奴籍,但不是罪人,可以随时赎身。不但她家人有这想法,贾府也将随时开恩免其奴籍。她不是无路可退。

宝玉身边那么多丫鬟,其实无路可退的只有晴雯一人!被贾母内定为姨娘的,也只有她一人!但偏偏不愿以色事人的,也只有她。

什么叫骨气,什么叫天生高贵,在晴雯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

文章图片14

06 为何不是慧娘后人

许多人说晴雯是慧娘后代,我不同意这说法。她俩没有血缘关系,只有影射关系。

为什么呢?因为慧娘的作品可以做贡品,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推翻猜想。

以慧娘的美名,以她的大咖地位,以大众的追捧程度,她家绝对不会有任何政治污点。

如果晴雯出自这个家族,何须对家乡父母遮遮掩掩,又何须沦落呢?不知有多少人,排队等着请她呢。

文章图片15

07 血泪之叹

世人看不惯晴雯的小姐做派,其实她勇敢而有担当,并非真娇气。只是她喜欢装个娇小姐,享受那种被娇宠的感觉。

这可不是下层人的特性!要说公主病,必得当过公主才行。

她的超凡美丽、活色生香、千伶百俐、惊世才艺,全都不像下层人民。至于那高傲的头颅、高洁的品性、鲜活自由的灵魂,更是暴露真相。

脂砚斋有一段话评香菱: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

这只是说香菱吗,难道晴雯不也是如此?

薛大傻尚且有香菱为妾,以宝玉的完美,他的妾难道不该更好?

晴雯给宝玉做妾,本是几全齐美、皆大欢喜之事。从任何角度说,就是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晴雯和黛玉一样,都代表钟灵毓秀之地残留的那一点点灵气。可惜,就这么一点点,也要被邪恶的当权派掐灭。

王夫人厌恶晴雯,根本不需要理由。想想,她何止眉眼像黛玉,声音呢,方言语调呢,生活习惯呢.........相似的地域特色多着呢,整个就是黛玉翻版嘛!

她铲除晴雯时,大背景是甄家刚被抄家,贾家岌岌可危。正是在恐慌之中,她才方便动手。

晴雯罪奴的背景,别人不知道,她作为主母必须知道。这时候可以小题大做,说她是个潜在的危险因素,让贾母无话可说(隐写的故事)。

她抄检大观园,从头到尾打着肃清整顿、消除隐患的旗号,实则却是排除异己,自戕自灭。

文章图片16

后世许多读者嘲笑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殊不知你们完全错解了这句话。

奴婢原本就身为下贱,在判词里强调这一点有何意义?所以它肯定是反向运用。

作者真正的用意是:她的一切悲剧,仅仅源于那该死的身份。

若非罪奴的桎梏,就算沦落底层,以她的优秀,也可以有一万种新生之途。若非罪奴的桎梏,她何至于屈死贾府?

从贵族的云端,变成万人践踏的罪奴,只需要统治者打个喷嚏而已。千千万万的天地灵秀,便莫名被丢进乐色堆了。

这才是最深的血泪之叹吧!

文章图片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