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府为宝玉的择偶煞费苦心、千挑万拣,为什么没考虑过史湘云?

 栖鸿看红楼 2022-10-04 发布于山西

很简单,因为史侯下手快,根本没等到湘云成为宝二奶奶候选人,就及早替她订了婚了。

张爱玲在《琉璃瓦》中说:“女儿是家累,是赔钱货,但是美丽的女儿向来不在此例。”为什么美丽的女儿不是赔钱货?因为美丽——也不是只有几分姿色就可以,还要性格才学声誉种种,简而言之,是综合素质高——的女儿可以缔结高贵的婚姻,为娘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道理,懂都懂。如果实在不懂,看看元春也就懂了:元春封妃之前,“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而元春封妃,又给贾家事业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湘云同样是综合素质高的女孩子,不止美貌。所以她同样可以给家族事业来助力。即使不进宫,也一定要跟权贵结亲,而不会以她的小情愫小感情为择偶的依据。这是一定的。

而宝玉呢,只是在贾母的宠爱里、在大观园的范围里,是“凤凰”似的存在。出了这个范围,也只有傅这样的暴发户、花自芳这样的小家小户,才会把他当一回事。

其实在黛玉、宝钗到来之前,贾母、王夫人、甚至是史鼎,未必没有考虑过这门婚事的可能性。但是孩子们还太小,还有待考察——男方要考察女方,女方也要考察男方——所以没有急着定下来。

从贾府的角度看,有了钗黛这两个更适合的女孩子的出现,湘云已经不在考虑之列了。但这个话也不会轻易说出来。冒冒失失地告诉人家:“我不想娶你侄女做儿(孙)媳妇”,会不会被一脸?

史侯的角度来看,贾母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姑母,万一提出婚事,拒绝就难免尴尬。所以在趁着贾母提出之前,找一个更适合——不是适合湘云,而是适合史家发展、能提供助力——的人家,把湘云许配出去,才符合史家的利益。

于是有了第三十二回:“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