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轩经典 II 大学恒解(十一)

 圆二书斋 2022-10-0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附解

圣人以大学之道示人,盖欲人身体力行,非徒口耳记诵,作文字观已也。前《圣经》一章,已是委曲详尽。曾子恐人未知用力之要,且夫子曰“修身为本”,而主身者心,心生于意,意不诚,则修身之功无从讬始。又心与意之分甚微;诚与正功效迥别,必当分析言之。家、国、天下,虽本身而推,施为各别,不为剖析,亦难知其要义。故特举“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为绎之,以其义理功能,诚有不可概同者,此《传》之所以有五章也。前人不知止至善是入手要义,故于致知格物、本末始终先后之说,一切皆谬,而私心臆测,窜易原文,为之补《传》。学者不身体力行,乃以为时文之用,喜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有从事大学者,不知清其源,而但以博识为致知,持守虚灵为明明德,今若不辨正,求无罪于前人,不有罪于孔子、曾子乎?且何以得所致力修身而齐治均平也?夫人身亦藐然一物耳,圣人何以配天?盖得天之正理、正气而后成人。正理、正气者何?在天曰太极。太极之灵,其名曰神。大哉乾元!气也,理也,宰之者神也。人得其正而为性,即谓之德。但得天地之浑然者,在未生以前,故孟子曰性善。及其生也,九窍开而七情扰,是以有道心、人心之分,故孔子曰“性相近”。谓心即性即德,乃禅学耳。天理本纯粹无疵,何以要明?德具于心,而有道心、人心。人心者,后天气质之灵,非先天纯一之性也。明明德者,先须得宅心之所。天地之生物也,非物物而生化之。气聚而理凝,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所在即天地之中也。万物皆天地所生,而人为最灵,正以其独得天地之中气。此气浑然粹然,是气即是理,非有生以后,一切凡气可同。先天受中之时,性命于以生,百骸于以肇,明明德而宅心于此,然后可以主敬存诚、克己复礼。

此窍空明不滓,一切气血之累,俱不能入,在人身为太极之所,故曰至善。知止则收放心、养浩然,静久而先天之气来复,故曰有诸己也。但人生气质之私,物欲即因之而入。静时不免纷纭,动时安能省察?故须格物。物不特外物,凡念虑不正、象由心生者皆是。故孟子曰“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夫子言知止即是静存之功;诚意者动察之道也。明明德之学,不外静存、动察,夫子于知止已详,于动察未详,曾子故特释此义。但诚意只是于已发,慎其独知,必先有静存之功,然后知其动而诚之。曾子先言必求自谦,不可自欺,重言慎独,并言诚意之效,下文乃就夫子所言一一详绎之。虽意重诚意,而实并致知、明亲、止至善皆发明之。前人不得其肯要,所以疑其繁复而改窜之也。今且就各节申论之。

                   槐轩后学用中   诵读

                   槐轩后学子傜   整理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