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3-4【辉光日新1658】(“齐景公待孔子曰”“齐人归女乐”)孔子出走的原因

 新文艺 2022-10-04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助解】

齐景公:齐国的国君。

季氏:鲁国的大夫,位居上卿。

孟:指孟孔氏'鲁国的大夫,位居下卿。

归(kuì):通“馈",赠送。季桓子:季孙斯,鲁国的执政上卿。

【大意】

18.3

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那我做不到,只能用低于季氏而高于孟氏的规格来对待他。”不久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18.4

齐国人赠送鲁国一批歌女乐师,季桓子接受了,好几天不上朝,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 | /

这两章,介绍了孔子在齐国和鲁国的一些遭遇,结局都是以孔子的离开而告终。其中,

18.3章

是孔子在齐国的遭遇。据说,齐国君主齐景公是比较重视孔子的,但在对待孔子的礼遇上,孔子似乎并不满意,所以才出走齐国。

参考资料对本章的句读比较乱,有的把“吾老矣,不能用也”理解为是齐景公对孔子说的。我觉得,这可能是孔子说的,是他离开齐国的托辞。

齐景公口头上重视孔子,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重用他,所以孔子很不满意。但是依孔子的性格,他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不满,而是委婉地找了个借口(就像《阳货篇》第20章,他不想见孺悲一样),“感谢景公的'知遇’之恩!但是我现在上岁数了,智力、体力都跟不上了,不能为景公效力了!”,然后就“名正言顺”地离开了齐国。

而在

18.4章,

孔子当时是在鲁国,据说已任大司寇,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展示了他卓越的治国理政才能,令邻国羡慕、忌妒、恨。于是齐国就想出了使用“美人计”,逼孔子出走的办法。因为齐国人知道,孔子不会沉迷女色,所以他们的“美人计”的主角并不是献给孔子,而是献给季桓子;同时,因为齐国人知道,孔子讲究仁义道德,遇到不道德的事情,他在谏而不入的情况下不会犯颜复谏,而是会愤而出走,所以他们的“美人计”针对的不是季桓子,而是孔子,用意就是“逼”他出走。

从孔子两次出走的原因来看,不管是因为自己不被重用也好,还是因为看不惯同僚的作风也罢,孔子在处理有些问题上,方式方法还是有些简单。也或许,离开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置手段吧?!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