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四五,四六

 太阳微笑666 2022-10-05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四五:「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半夏、甘草、五味子组成的。

这里的细辛是一味非常热的药,现代中医认为细辛是有毒的,大多人临床上,细辛只开一钱。

细辛长得细细的一根茎,下面有很多根须,要用它的根部,叶茎有毒,所以细辛一根独阳往上走,所以很热。

因为里寒很盛,所以这里开细辛和干姜,把里寒去掉,让里面温热起来,要把水气去掉,心下有水气,会往上冒,所以喉咙痒。

五味子这药没有寒热,五味子是止咳的,所以【本草】里写五味子润肺,有时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气管都会咳破,就用五味子。

因为咳得太厉害了,会呕,用半夏,半夏会降逆也可以去水,所以胸腔的水,半夏也可以去,半夏同时还可以化痰,所以半夏与五味子合起来就能化痰止咳。

张仲景的半夏是用生半夏,半夏洗完就入药,生半夏也有毒,也就是靠这毒能把水排掉,解半夏的毒就靠生姜和干姜,所以干姜与半夏要并用在里面。

生姜是散胃中之寒,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桂枝、芍药、甘草此三味药是从桂枝汤来的。

「小青龙汤」的用法,就是表寒里寒的时候用的。开「小青龙汤」的时候,表里双解,所以表面上可以看到有「麻黄汤」证,但是「大小青龙汤」都可以看到咳嗽,而且都有痒咳,都有水气在里面。

「小青龙汤」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素体虚寒的人,得到「麻黄汤」证的时候用的,还有一种情况,本来是「麻黄汤」证,但没用「麻黄汤」,由「麻黄汤」证转变成「小青龙汤」证,所以是「麻黄汤」证失治而来,变成了「大小青龙汤」证,大或小则视病人身体的症状而变。

本来身体就是里寒的人,舌苔伸出来看白白的,平常也不会口渴,想喝热水,里面寒很盛,就代表水很多,水发散不掉,就停在里面,自然不会口渴,小便也是淡白的。

平时身体里寒很盛的人,一得到「麻黄汤」证,就表寒里寒了,水停在里面,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会上下移动,水气跟着一阵一阵往上冲,往上冲就会痒,所以咳一咳,会比较舒服。

「小青龙汤」咳出来的痰是白色的泡沬,「大青龙汤」吐出来的是黄色的浓稠的。所以服「小青龙汤」会让里寒和水从表到小便解掉,所以「小青龙汤」下去的时候,会发汗发很多,再用炙甘草把汗回逆回来,肠胃功能的恢复,靠细辛和干姜,所以病人吃了「小青龙汤」,好了以后会肚子很饿,说明肠胃功能恢复了。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这个半夏本身去水的,所以有口渴的时候,不会用半夏,因为病人的水饮不是很重,是体表寒水多,里水却比较少,这时候半夏就拿掉,这里的半夏半升,大约是三钱。

栝蒌根和天花粉本来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药行买,他把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一样的卖,而实际天花粉是黄瓜的粉,真正的栝蒌根,就是栝蒌的根茎,栝蒌根是能生津止渴的。中药里面所有能够止渴的药,都是西医所谓降血糖的药,因为糖尿病的人会口渴。

如果有微利,稍微下利,就是水跑到小肠里面去了,把麻黄拿掉,真正在用的时候是加芫花,就是十枣汤里面的芫花,用大约一克到二克。

若噎者,就是打嗝,身体里的寒水如果没排掉,就会停积在胸膈膜,停久了就变成饮,饮日久会生成痰,痰在胸膈上就会恶心想打嗝,这时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把水利掉。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这是后人加上去的,实际喘的时候,一定不会把麻黄拿掉的。

我们了解了方剂以后,再回看四五条辨,伤寒,表不解,代表还有表证,心下有水气,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因为有水气,所以水气往上的时候,会有咳嗽的现象。

为什么干呕?因为本身胃没问题,但是水饮隔在这,产生的反呕。发热而咳,咳的喉咙痒,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有没有或没有这些症状都无所谓,只要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这些现象「小青龙汤」都可以用。

初期的肺积水,当水气还没有很盛的时候有以下三个汤方:

刚开始水气积在皮肤表面时,肚脐以上的积水就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

如果来不及,水气已经跑到里面了,当肺里面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就是「小青龙汤」证。

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凡有咳嗽喘急者,每逢寒冬辄发,吐痰沫而不得卧,喉中如结者,即是因心下有「水饮」,气喘的时候,天气一到冷就会开始喘,这就是标准的「小青龙汤」证,因为人身上的温度和节气是很相应搭配的,寒很盛的时候,就开始喘,这就是「小青龙汤」证。

咳出来的痰,清淡白色的,就是「小青龙汤」证,如果吐出来的是浓浓稠稠的,或黏稠胶质状痰,就是「大青龙汤」证。

四六:「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所以凡是得小青龙汤证的病人,有发热的现象,但是不会口渴,表示里面水很多,肺里面有积水,水饮很多。

用小青龙汤发汗把水饮去掉,服汤后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就是说喝了小青龙汤会口渴的,这就是水去掉了。

常常看病人呕吐或有什么病,病人会吐掉或发汗发出来,然后开始口渴了,这个口渴就代表胃气回来了,自然会痊愈,病自己会好。

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延伸到肾脏病的病人,肾脏病的病人,不流汗也不口渴,如果吃了药以后,结果会发汗也会口渴,就是里寒去掉了。

以上讲的是太阳证上篇。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宜速攻。

中者,受病较久,邪气渐深,正气渐弱,宜慢攻兼扶。

末者,病已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宜扶正气。

胡希恕伤寒条辨40讲解:

这个版本上一条讲了大青龙汤水气病,这条他继续又谈到水气。这个与我们以前讲的那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那节也有关系。那节我们讲了,“身体里头有停水,水不利,表不解,服用桂枝汤或下之,仍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你们看看以前讲的,本条就是从那里来的,他说这个心下有水气呀,虽然发汗而表不解。他开始就是无汗,伤寒,这个表不解他是什么原因?他搁个表不解干什么?他就是由于心下有水气嘛,一般药发汗而表不解,就是说用麻黄汤发汗而表不解。


他怎么就没去水气呀?那么这个,不但表不解,由于这个发汗药的刺激,波及到里面的水饮,他就变动百出了。

“干呕”,那么在这个《玉函经》里头没有干呕,就是咳而发热,干呕也行的,他里面有水饮,逆于上他就会干呕嘛。“发热而咳”,表不解他就发热,里有痰饮充逆于肺他就咳。

“或渴”,这个里面有水,看看体内水的代谢如何,如果小便不利,里头停水了,就非渴不可。这个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旧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我们全身的组织都缺少水的营养,他就会渴。后头咱们讲五苓散就有了。这个渴呀就咱们书上说的水不化气,水停不化气,你光喝到里头他不解渴,甚至于消渴。

“或利”,或者这个水在里头,小便不走,水谷下利,就是下利了。

“或噎”,这个气往上撞,再有水,水气充逆,吃东西咽不下去,噎。“或小便不利”,那么小便不利心下停水呀,或者也有这个证候。小便不利呢,少腹一定满。人的这个膀胱不就在这个少腹嘛,少腹就小腹了,小便不利,膀胱里蓄水,这个小肚子就胀满。

“或喘者”,那么这个喘,他一般麻黄汤里都有了。尤其在里头有痰饮,这个表不解,他都往上来,射于肺,不但咳而且还要喘啊,小青龙汤主之。

上边说的这一切的情况,他主要的就是心下有水气。咳而发热,这是肯定的,这个应该用小青龙汤。那么底下这个“或”已下所有情况,不必管他,都要用小青龙汤。咱们看这个书呀,每个方剂后面都要有“或这或那”呀,他们都要给弄个加减方,这个是不对的,所以我向来不这么用。这恐非仲景之意,是他们弄错了。

尤其他这个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更瞎闹了,根本这是一个解表的方剂呀,他是伤寒表不解,你去麻黄你用谁去解啊?所以这个书后头弄得加减方呀,每一个都这样,你都不要信。用不着的,我们用小青龙汤是常用来治咳治喘的,无论小便利或不利他都能治。所以他后头这个加减药,不要信,不要这么用,他根本就是一个表不解为主的证,由于这个一般我们辩证,就是外有邪,就是感冒了,而内有饮,内里头有水饮,就这么一个病,他外邪激动了里饮,他这个征候有些或然的症状。这里主要是看这个饮多饮少呀,人的身体强弱呀,他这个症状就百出,情况就不一定,尤其是这个里饮,水饮这个病呀,他是最没有定数的。你看下面头晕呀,恶心呀,呕吐呀,这个水饮心悸呀,水饮的这个证候多了去了。我们只要依证去水就行,那么只要有表证的当然宜小青龙汤了。


小青龙汤这个方剂呀,他是以麻黄芍药甘草来解表,其它的药都是一些温中去饮的这么几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也去饮也治咳。饮逆,你看半夏也去水,这个五味子也去水,五味子都知道治咳了,他是一个去水的镇咳药,他有收敛作用。那么细辛干姜都是温中去寒饮的药。那么里头去饮,你这个麻黄桂枝才能发挥出解表的作用。如果里头不去饮,那伤寒表就不解,那你吃这种发汗药也不行啊。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坏病。所以这一篇呀和我们头前那个一样的理解。


但是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一点,它必须是偏于寒,尤其咱们说的饮呐,它是一种寒饮,那么起码这个病它不渴,这个“或渴”呀,是由于误治啊才会渴,我们给吃了麻黄汤了,激动了里饮,有这些特殊原因,一般不会渴,因为里有水饮它不会渴,同时呢口舌也不会干燥的,要不然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这些药下去就太燥了,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真正的老人们那种痰喘,用这个方子的机会还是非常的多,他没有黄痰,白痰而且是泡沫痰。这种情况之下大概要有外感的这种痰饮咳嗽和喘,用小青龙汤的机会很多。要有热象千万不要用,如果烦躁呢用小青龙汤加石膏,这个药加石膏在《金匮要略》里面就有了,我们方才大青龙汤不是不汗出而烦躁吗?那么小青龙汤要烦躁呢,一样可以加石膏。

胡希恕伤寒条辨41讲解: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节就说明小青龙汤的应用,主要的证候是不渴。那么伤寒没有汗,这类的表证太阳病病型上来讲,它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就是有水,古人把水也叫水气,咱们《金匮要略》里面的水肿,他就叫水气病。水是这样的,津液在仲景的书里常叫做阳气。因为这个水它能化气嘛,所以津液他也叫做阳气,后面有慢慢的讲到那里再说吧,现在说多了让人更糊涂。

他说伤寒,心下有水气的病,咳而微喘,伤寒表就不解呀,他有外邪里头又有水饮,这个外邪会冲动里饮,它就咳逆微喘,这是很常见的病。发热有表证了,里头又有水饮它不渴。“服汤已渴者”,服汤已渴,就是指吃小青龙汤后。小青龙汤是外解表而内去饮,表解了饮去了,它就要渴了,因为小青龙汤是热药啊,饮没有了,他感觉胃中干他就渴。这个渴是服小青龙汤之后,一个效验的表现,就是说明有效了他才渴。所以它底下注解的几句话,“此寒去欲解也”,这个“寒”指寒饮,这个水气去了,这个病要好了。这个“小青龙汤主之”啊,应该在“发热不渴”之后。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不是吃完药口渴了,寒已欲解再用小青龙汤主之,这里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吃完小青龙汤了,这人渴了,这是服药有效了,那寒气欲解也,它是这么一个文章。

头前这几节是由麻黄汤开始,讲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那个柴胡汤是讲麻黄汤传入半表半里的时候用,它插这么一节,它主要讲的是解表剂。他由桂枝汤讲到葛根汤,然后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都是解表剂。你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那也是解表。那么在41条以下,在解表两个主要方剂就是麻黄汤和桂枝汤,他主要是要分析这两个方剂的应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