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的讨论

 侯清海孤独一刀 2022-10-05 发布于福建


旧文重发(乡土教学):


题记:《“温陵圣庙”天后宫》是福建省小学乡土教材泉州篇五年级下册内的一个文章,主要简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天后宫。文章主要描述妈祖庙——天后宫内部构造、建筑风格以及妈祖文化的影响。

如果单单只是照书生搬硬套,是十分枯燥而无味的,而且景致的描写也不是口头可以绘声绘色的。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转移至妈祖文化及“神”与人关系的教学。


片段记录:摄取片段稍做记录,以示警醒。

板书“神”字,学生瞪大双眼望着黑板,不知何意。        

“谁能告诉我,你怎么理解这字?”我望着学生一脸的迟疑状,慢条斯理地说。       

“神,长生不老的。”学生甲回答。        

“神,全身发光,会飞。”学生乙回答。        

“神,有超能力。”学生丙回答……学生纷纷踊跃发表意见。        

“综合几位同学的意见,可见'神’是无所不能的。”我总结后在“神”字的上面写下了“无所不能”。        

'神’要到隔壁班去,可以怎么做?”        

“穿墙而过。”一学生微笑着答道,大部分学生也同意这样的举动。        

“'神’还可以去哪里?”继续引导。        

“可以入水、上天、到火里。”学生说。        

“很好,也就是'神’还可以无所不在。”我板书“无所不在”于“神”字的下面。        

“那么可以说'神’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这样的'神’换成人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说了许多相关的词汇,最终敲定“完美”一词。我在“神”字的旁边写上了“人”字。        

“这样完美的人,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不存在。”        

“那它存在于哪里?”我疑问。

存在于人的想象中——最终大伙一致认为这个答案比较适合。        

“确实,'神’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美好愿望之中。”我似复述,似更正的重复着,“很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温陵圣庙”——天后宫》,看看人类林默娘如何成为海神妈祖的!”     

(简介林默娘生平、教学课文及以上内容进行引申)


反思:这样的引入,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神”与人的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讨论欲望,后面讲述课文变得容易,学生也更有兴致。        

在课堂中讲解“神”时,并不涉及具体的“神”。因为宗教信仰是自由的,而信奉玉帝或上帝,是公平的。不想因为讨论而产生不必要的信仰分歧。另外,教学中也避免“神”化色彩过浓,故事性太强,便会减弱教学的本来面貌。引领学生谈及“神”都是点到为止,何况让学生明白“神”是心生之物就可以了,不必太过具像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