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南湖篇一)

 吴越尽说 2022-10-05 发布于浙江

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南湖篇一)


吴跃进


南湖篇(一)




南湖风景区以红色革命旅游地而享誉全国,南湖红船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全国各地无以计数的人们来过这里,很多人不止一次,追寻党的先驱者的足迹,缅怀革命者的伟大功绩。同时,也游览南湖的名胜古迹,领略南湖的秀丽景色。南湖,集革命历史、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于一体,是嘉兴市人文特征最突出、旅游资源最集中的游览胜地。




南湖处于太湖流域,古称陆渭池,又称滮湖、马场湖,雅称鸳鸯湖,与西南湖相通,是古太湖沉积陆地时留下的湖泊,古长江曾注入,运河通过环城河与南湖相连,水面面积800多亩。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上承长水塘、杭州塘、新塍塘和海盐塘,下泄苏州塘、嘉善塘、平湖塘和长纤塘,具有八水汇聚、蓄泄枢纽的特殊地形和优越的自然环境。



南湖常常晨烟暮雾,水波浩渺,烟雨风光是南湖最独特的景观。




经过多年建设,南湖周围串联景点有十几处,以湖心岛烟雨楼为核心,分布有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一广场、会景园、勺园、南湖渔村、四季园、小瀛洲、揽秀园、壕股塔院、放鹤洲、西南湖生态公园等园林和场馆,形成底蕴浑厚的江南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① 会景园



会景园位于南湖东南岸,南溪路与海盐塘路口的望湖半岛,是南湖景区的主入口,也是眺望湖心岛美景的最佳之处。



2000年南湖渡口从南湖路移到会景园,这里被称作“红色之旅”起点,每天登船去湖心岛的游客达上万人次,60多艘船只穿梭往来,还可包租游船、画舫、电瓶船,“水之驿”是嘉兴最繁忙的观光游船码头。


会景园被称为“红色之旅”起点


游船码头被称为“水之驿”


游船码头


游船驶向烟波浩渺的湖面

也有不少游客选择在园中游览。会景园呈半岛形,占地50多亩,园内假山喷泉、楼台庭院、古桥流水,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一路林荫夹道,沿路可见醉仙楼、红菱廊、望湖楼、望湖广场、湖风溪月、烟雨桥、月印亭等景点。


会景园所在的半岛


望湖楼


钓鱼台


湖风溪月


烟雨桥

入园口广场是用300吨黄石堆筑的大型假山和喷泉,假山上“南湖”二字为郭沫若手迹。



进入园内便是醉仙楼,“醉仙楼”匾额为金庸先生在此度过六十大寿时题写。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多处写到,南湖边上有座醉仙楼。将醉仙楼建在会景园,让游客边品尝南湖船菜,边回味江湖大义,致谢金庸先生对南湖的厚爱。


醉仙楼



《射雕英雄传》第二回有这样一段:“这醉仙楼正在南湖之旁,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叶,他放眼观赏,顿觉心旷神怡……当地南湖中又有一项名产,是绿色的没角菱,菱肉鲜甜嫩滑,清香爽脆,为天下之冠,湖中菱叶特多。”金庸先生对南湖菱也是情有独钟。红菱廊即建在醉仙楼的旁边。



红菱廊

园内的望湖楼、烟雨桥,与湖心岛上的烟雨楼、万福桥遥相呼应,是观赏南湖风光的最佳地点,契合会景之意。


接待贵宾的小码头


月印亭


观赏湖景

会景园的前身原来是会景亭,为北宋尚书、秀州知府潘师旦所筑。潘师旦曾任秀州知州,极喜爱南湖风景,官居尚书时,等不及退休就主动辞官来南湖,在湖畔筑造亭园,先后建有南坞、海棠亭、白莲沼、桃花亭、红薇径、茶溪、仙鹤亭、芙蓉塘、白苧桥、渔溆十个景点,取汇集所有景色之意,命名会景亭,赵孟頫游后曾作《会景亭记》。





现在的会景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集望湖赏景、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于一体,既保留江南古典园林的韵味,也融合了当代时尚气息。



② 勺园


勺园的半个旧园门,从遗址上移到新园

南湖西岸由东北向西南有一条鸳湖路,紧靠沪杭铁路,也是一条南湖的主要景观路线。



鸳湖路一侧有火车驶过,一侧就是南湖

鸳湖路的路名源自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的《鸳湖曲》: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短短四句七言描述了鸳鸯湖畔的初春芳草连天、柳影桃红的景色。鸳鸯湖是古代连接南湖和西南湖的湖泊,现在还有人把南湖称作鸳鸯湖。



新勺园的园门


有石雕武士守卫



进园门两侧,寻根堂和艺术馆

吴梅村曾三次到访鸳鸯湖,那是因为鸳鸯湖畔有一座著名的江南名园《勺园》,园主是他的挚友、吴江人吴昌时。吴昌时是明末权臣,官至吏部员外郎,于崇祯年间在南湖西北岸建造了私家园林勺园。



内园门叫“镜界”

据说,该园出自著名造园名家张涟,园内水阁长廊、扁舟系岸、假山玲珑、荷花满塘,与南湖烟雨楼遥相呼应,形成一个以湖面为中心的建筑群落,十分壮观,当时备受文人雅士推崇,誉为江南名园。



进园两侧便是连廊,经常举办画展、摄影展

现在恢复重建的勺园移到了南湖南岸、会景园的西侧。于2009年重建,2015年开园,原来旧园仅剩的半个园门被迁移至新园门口,作为历史的见证。


园的中心是荷池



话说当年勺园建成后,吴昌时常用来招待达官贵客,还经常留客居住。吴昌时还是著名的复社发起人之一,复社成员经常在勺园聚会游宴,还曾组织戏班在勺园首演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盛况空前。




园内是江南园林的景象

吴江才女柳如是也是《勺园》贵客之一,她在这里与当时的文坛盟主、复社成员钱谦益相识并定情,缔结老夫少妻的一段神奇姻缘。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发生在南湖之畔,定情于勺园,被传为一段风流佳话。


《柳如是》剧照(来自网络)





吴昌时因玩弄权术、贪污巨资被朝廷“腰斩示众”,家财被抄,《勺园》随之破败,后来沦为一个叫许家村的渔村。吴梅村后又两次去访勺园,一次竟被看园人赶出门外,他怀着惋惜的心情写下了著名的《鸳湖曲》,并作画《南湖春雨图》,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吴梅村的《南湖春雨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来自网络)



小景点缀有文人雅士之风,格调高雅

新勺园的内园分东西两个部分,东园部分是以荷花池为中心,构筑坐北朝南和坐东朝西两个亲水石台,池中有曲桥连接中央园亭,园西构筑了假山高台可俯瞰全园。




内园的另一半西面部分,以荷花池向西引流出来的池水作为媒介,构筑石板桥、石拱桥、假山、六角亭等一连串景物,小桥流水,林荫步道,也是江南园林的风格。







新园与旧园已无法比较,古人与今人审美也不会相同,不过,勺园留下的故事还会被后人提起。


③ 南湖渔村


南湖渔村现在属于“南湖国际俱乐部”

上文说道,勺园在明末建成时曾是江南名园,好到无数名人吟诗作画,旧址在南湖西岸,后来是个渔村,也值得一访。



勺园主人吴昌时被朝廷处决后,园林就此破败,沦为渔村,名叫“许家村”,老嘉兴人都说“先有许家村,再有嘉兴城”,不知是不是真的?嘉兴城从“子城”遗址考证后早已定论,建城已有一千七百多年,而许家村是在勺园破败后逐渐形成的,充其量也不到四百年。




不过民间传说明朝以前就有渔民在此打鱼,是“许家村”的先民,也许是嘉兴城最早的居民。

那时的许家村,村内河浜密布,渔家临河而居,船系湖边,小路贴墙,坐在家里抬头可见壕股塔,起身可看烟雨楼,全村人全靠南湖养育,捕鱼种菱是主业,所以六十年代叫做水产大队。每年清明时节就开始在水面围起绳格,种下菱苗。



过去的南湖养菱区,现在不见了(来自网络)


大名鼎鼎的“南湖菱”,没角

据说原来的南湖菱也是有尖角的,乾隆皇帝南巡每次都来烟雨楼,有一次乾隆帝品尝南湖菱时不小心嘴唇被菱角刺痛,随口就说“小小青菱,若无角岂不更好”,从此南湖菱就真的没有尖角,所以也叫馄饨菱、元宝菱、和尚菱。



原来的养菱区,现在是一条风情水街

九十年代后开发景区,许家村人迁出渔村,但生活和工作仍与南湖息息相关,有的经商办企业,有的从事游船、安保、导游、保洁等工作。




南湖西岸这块两头窄中间宽,形似“南湖菱”的土地,伸向南湖湖面,风水确实不错。现在这里统称“南湖渔村”,已建成南湖国际俱乐部、吴越风情水街,生态发展区也在建设之中。

壕股塔院门口,依稀可以看到墙上有四个字迹模糊的大字“南湖渔村”。



虽然被淡化,但大门口的墙上还能看出“南湖渔村”四个大字



南湖国际俱乐部

周围有好几处古建筑的石础,还有河边堆砌的太湖石,应该是旧勺园留下的吧。





这座假山虽然已深陷河塘,从它的造型上看应该也是旧勺园的遗物。




这几座桥想必也是仿造旧勺园的古桥,有点古韵。



许家村拆迁时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就是“高家祠堂”,堂名“燕来堂”,大门紧闭无法入内参观。不过高家祠堂也不是旧勺园遗物,是一座清代建筑,为清代著名商号高氏所建。


高家祠堂前的石牌坊



高家祠堂不知什么时候改名叫“中国翰林”了,有点不着边际





燕来堂内景,也是空空如也

南湖渔村作为旧勺园遗址,至今依然面积庞大、河汊交错,想象当时应该是一座亭台石桥众多,鱼船往来穿梭,古木修竹茂盛,四季花开不绝的江南园林。



未完待续。
写于 2022-04-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