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点古建筑——栏杆

 茶香飘万里 2022-10-06 发布于山西

【学点古建筑】

古建筑的栏杆

栏杆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都知道古建筑都有台基,有台基就会上人,矮一些的还没有什么危险,像故宫内大殿那些高台基,一不注意掉下来就会伤人,再者有些建筑物还有二楼,因此栏杆就应需而生了。

早期建筑物上的栏杆往往都是木质的,砍下来的大树用作了柱子和梁,粗树枝做了斗拱,细树枝就做了栏杆,后来因为木质的栏杆容易腐烂,为了安全起见,就改为了使用石材。

石栏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用望柱及栏板的栏杆。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栏杆,在北京故宫里面到处可见。

第二种是用长石条而不用栏板的栏杆。这种栏杆用的不多,比如在一些庭院、园林里面会用这种栏杆。

第三种是只用栏板而不用望柱的栏杆,比如颐和园长廊北侧的石桥栏板。

在第一种栏杆里面,既然有望柱,就得有柱头,望柱头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清故宫官式的望柱头都是很高的圆筒形,在比较重要的大殿前,比如太和殿,这种望柱头的花纹都是一个龙、一个凤的间隔排列的。次要的地方则用云纹。在园林等轻松的地方大多数用莲座、草花,此外还有用狮子的,比如卢沟桥。关于望柱头的图案种类,再逛古建筑的时候,大家可以留意看看。

在栏杆的旁边,伸出来的这个叫角兽,是排水用的,嘴里面有一管子,一下雨就会看见出水。当然也有装饰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