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彭德怀在赴西南前与杨尚昆辞行,彭德怀:我心里很难过

 茂林之家 2022-10-06 发布于湖南

1998年8月,北京301医院的一间病房中,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老一辈革命家杨尚昆安静躺在病榻上,身边放着一份文稿,封皮上写着《追念彭大将军》。

这份文稿是杨尚昆亲自撰写的,为了纪念老战友彭德怀的百周年诞辰,迄今已经修改了四遍。

年过九旬的杨尚昆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无力再去详读做修改,只能令工作人员为他口述念一遍,他强打着精神逐字逐句地听。

思绪纷飞,仿佛又回到了1965年。

那一天,即将赴西南工作的彭德怀来跟杨尚昆辞行,对他道:“我心里很难过......”

分别前,杨尚昆一再叮嘱彭德怀,要他保重身体,回北京时他们再相见。

这一次长谈,成了两人的永诀。

远赴西南前的彭德怀

1965年9月,毛泽东决定派彭德怀出山,去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杨尚昆向彭德怀转达了毛主席希望他出来工作的意见,并告诉彭德怀,毛主席想要邀请他来家里吃饭。

彭德怀听后,既高兴,又忧虑。

彭德怀其实更希望去搞农业生产,因此他犹豫不决。

为此,毛泽东亲自找到彭德怀谈话,动员他去西南。

23日一大早,彭德怀就接到了毛主席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对面说主席要与他直接通话。

电话那端很快就传来了毛主席浓重的乡音,甚是熟悉亲切:“你赶快来吧,我们好好谈一谈。”

谈话整整持续了5个多小时,在主席的亲切鼓励下,彭德怀心怀感动,当下再无二话。

回到吴家花园后,彭德怀兴奋地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要他去西南的事,他已经答应了,择日领命准备前往三线。

临行前,彭德怀去了中南海万字廊杨尚昆的家中,与这位老友辞行。

面对相识多年的老战友,彭德怀将心中所想一吐为快,他对杨尚昆说道:“这次到西南,我很难过,我不想去,我想要搞农业。”

分别在即,两人都十分不舍,促膝长谈了许久,回顾了结识以来的32年岁月,皆是感慨万千。

两人还想起记忆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长征时期,杨尚昆在路上受了伤,妻子李伯钊来探望,彭德怀从自己的小木箱里摸出了一块压箱底的冰糖来招待她。

这是彭德怀打沙县时分到的战利品,别人分到后都早吃光了,彭德怀一直不舍得吃,压箱底珍藏着,如今把这块珍贵的冰糖拿给李伯钊吃。

这块冰糖,也令李伯钊终身难忘。

回忆到此处,两位身经百战,铁骨铮铮的硬汉也不禁热泪盈眶了。

战火纷飞中的革命友谊

1933年6月,杨尚昆调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年底又去了主力红军第三军团任政治委员。

在那里,杨尚昆第一次见到了比自己年长了9岁的彭德怀。

这一年,35岁的彭德怀已经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很高,但在杨尚昆看来,他的装扮看不出像个军团长,反而与普通战士无异。

破旧褪色到看不出原本色彩的军帽军装,裤腿上打了好几个补丁,腿上的绑带倒是系得一丝不苟。

杨尚昆心想:不愧是长期在军队生活的,很有军人风度。

身为军团长的彭德怀早就听说要来新政委,早早就在军团指挥部等候着。

一见到杨尚昆,彭德怀就高兴地迎上来,紧紧握住杨尚昆的手,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亲切又爽朗:“你来了,我很高兴,我们齐心合力干吧!”

此时的杨尚昆还只是个刚从苏联留学回国,实战经验还不算丰富的知识分子,面对这威名远扬的将领的热情,杨尚昆有点受宠若惊,连忙谦虚道:“我带兵打仗是外行,到苏区的时间也很短,希望你多帮助。”

彭德怀却很诚恳地道:“我年纪比你大,但文化不高,参加革命比较迟,今后互相帮助,遇事情多多商量。”

两人出身的确不同,彭德怀是穷苦家的孩子,自幼当牧童,而杨尚昆的家族相较之下就更显赫些,可以说一个寒门,一个望族。

背景也很有差距,彭德怀是久经沙场的战将,而杨尚昆则是文化水平高,缺乏实践的留学生。

在未见面前,即将共事的两人都隐隐有着忧虑。

但彭德怀的爽朗真诚,杨尚昆的谦虚婉转,都将这些忧虑彻底磨平了。

尽管两人出身和背景都不同,但他们都有着一腔对革命的赤胆热血。

杨尚昆上任后,经常和彭德怀促膝谈心,彭德怀回忆起自己苦难多舛的童年,参加革命后的这些年经历,杨尚昆分享自己投入革命的契机,在苏联留学的所见所闻......

一次次彻夜长谈,他们真真正正做到了彼此互补,毫无芥蒂,没有任何偏见和私心,因此很快就成了好战友。

出生入死,共赴危难

杨尚昆来到苏区后不久,就遇到了危机,也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所在。

他赶上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红军损伤惨重,杨尚昆也险些战死沙场。

杨尚昆从阵地上下来,结果一架敌机突然从空中俯冲而下,朝着杨尚昆的位置投下一枚炸弹。

只差一点,杨尚昆就要壮烈牺牲。

但好在他身边有眼疾手快的彭德怀,彭德怀是从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狠角色,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他甚至都不用抬头,只稍听见战斗机俯冲的声音,就立马火速一把将杨尚昆推到了坑道中,自己也随即扑了下去。

炸弹就在坑道口爆炸,杨尚昆就这么与死亡擦肩而过,回望被炸得尘土飞扬的道口,杨尚昆心有余悸。

但活下来的人不比牺牲者更好受,看着红军的惨重伤亡,彭德怀心如刀割,无比愤怒。

他不毅然下令让部队立马撤离前线,转移阵地保存实力。

仅仅9个月,杨尚昆就与彭德怀成了生死与共的战友,在日常相处中,他也对彭德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按照部队规定,杨尚昆下到连队去吃饭,是可以多加一个菜的,虽说也只是加点炒鸡蛋。

但杨尚昆发现,和其他参谋长下去都是能加菜的,唯独跟彭德怀一起下去吃,就没有多加的菜。

一问才得知,是彭德怀坚决反对搞特殊,自己也不例外,谁敢给他擅自加菜,彭德怀都会眉毛一竖,张嘴就要骂人。

直到多加的菜被撤下去,彭德怀才肯动筷。

杨尚昆不禁为彭德怀这种能与手下官兵同甘共苦的精神而动容。

杨尚昆吃饭细致,速度较慢,而红三军团作风雷厉风行,经常在饭点还没结束的时候就集合了,往往集合时,杨尚昆还在端着饭碗吃饭。

再一看彭德怀,早就飞速吃完了。

杨尚昆道:“你慢点吃好不好,让我吃完一起走。”

彭德怀爽朗大笑:“你一边吃一边走嘛!”

在杨尚昆看来,彭德怀骁勇善战,能与官兵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为了革命一往无前。

什么都好,唯独就是这个脾气性子,过于暴烈。

这便是彭德怀较为“粗野”的一面,他总喜欢骂人,骂的还都很难听,骂上头了,什么粗词儿都往外蹦。

但他基本都是骂干部,对他们要求极为严格,却对普通士兵尤为和蔼亲切,甚少对他们发脾气。

他曾劝说过彭德怀,干部也是人,骂得太狠,或者骂错了对象,干部也会觉得委屈。

彭德怀却笑着道:“我不会像你那样'和稀泥’”。

杨尚昆也无可奈何。

杨尚昆跟黄克诚聊天时也会提起彭德怀这倔脾气,黄克诚笑着说,他就是那样,见面骂你两句,就像在问你好,骂错了,他也会认错的。

杨尚昆始终悉心关照彭德怀

1934年10月16日,红三军团在赣南于都县集结,准备突围。

杨尚昆与彭德怀在县城街头结伴而行,路过一家小酒馆,彭德怀突然叫住了杨尚昆,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银元,对杨尚昆笑道:“明天就要离开根据地了,我们去喝一蛊,做个纪念,今天我请客!”

这对于向来俭朴严肃的彭德怀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奢侈”的举动了。

杨尚昆知道那块银元是彭德怀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两人不再多言,并肩走进小酒馆。

彭杨二人便离开苏区,率领红三军团渡过于都河,踏上万里长征的旅途。

长征胜利后,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入晋作战,彭德怀任司令员,杨尚昆任先锋军总政治部主任。

杨尚昆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山城堡战役,擅长搞宣传的他,负责协助彭德怀开展对张学良东北军的抗日宣传,尽量把他们争取过来,一起团结抗日。

1936年秋的甘肃省小镇街头,又像两年前的场景一样,两人在街头并肩行走。

彭德怀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块攒了许久的银元,对着杨尚昆一笑:“这次是庆祝我们的胜利,我再请一次客吧!”

看着那块因珍藏许久,光泽已经变得黯淡的银元,杨尚昆心领神会,随着彭德怀一起进了饭铺。

两人喝酒吃肉,畅谈过往革命路线,展望未来局面,好不痛快。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杨尚昆和彭德怀再次投入到抗战之中,朝夕相处,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和杨尚昆,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虽相隔千里,但依旧配合默契,互相支持。

1947年6月,杨尚昆扮演了回通讯员的角色, 奉了毛主席的命令,去给彭德怀送信。

他带了11个人,骑着马赶了5天的路,终于来到陕北定边城内的司令部,与彭德怀久别重逢,二人都激动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又在中南海共事,直至1959年彭德怀退居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吴家花园。

党中央和毛主席安排杨尚昆负责联络彭德怀,以及关照其日常生活安排。

因此在之后的六年间,杨尚昆时常去探望这位隐居的老战友,向他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的牵挂和关怀,也会把彭德怀的意见传递给党中央。

彭德怀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杨尚昆每次去看他,他不是在种瓜浇菜,就是在四处串门儿,关怀其他社员,他还会邀请其他人一起看电影,把自家院里的井水引到墙外去,让大家一起吃水。

看着一如往昔的老友,杨尚昆感慨万千。

彭德怀只笑着道:“只要人民幸福,我就快乐了。”

直到1965年,彭德怀领命去了西南,临行前去找杨尚昆辞行,两人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

1978年,在与彭德怀分别12年后,杨尚昆回到北京,却没有再等到彭德怀的身影。

早在四年前,彭德怀就已溘然长逝,杨尚昆得知后,不禁潸然泪下。

可以说,31年又8个月的战友生涯,杨尚昆算得上是对彭德怀了解最多的人,有些人对这位老将的看法过于片面,认为其不过是一介莽夫,这在杨尚昆眼中,是对彭德怀的一种误解。

彭德怀从穷苦农家一路而来,在革命之路上不断求索,为革命事业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他选择成为一名带兵打仗的“武夫”,这只是他追寻个人理想的一个手段,他心中有着火热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一颗最淳朴的心,即便已成就一番事业,彭德怀依旧将自己视作“农民的儿子”。

在杨尚昆看来,彭德怀是一个真正高尚而政治的人,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为了让更多人窥一斑而知全豹,杨尚昆多次亲笔撰写关于彭德怀的纪念文章,向世人展现出 一个真正的彭德怀,他们的战友情经过了战火的洗练,逆境的考验,比金子更无坚不摧,彭杨二人的友谊也成为后世流传的佳话。

信息来源:
记杨尚昆和彭德怀的战友情 中国共产党新闻

刘明钢.杨尚昆与彭德怀的知心之交[J].党史博览,2003(09):53-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