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少家长在后台问同样的问题,就是语文背古诗词有用吗?感觉课本上要背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多。而且考试也占不了几分。这样投入和产出有点不匹配。 ![]() 针对这个问题,咱们就细细梳理一下。首先要说的是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一种比较功利的想法。 我们学习固然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但不能只盯着目标。那样就会使学习的乐趣大打折扣。就像去旅游,目的地的美景是想看的,沿途的风景也是需要留意的。 背古诗词、小古文与背一些概念、定义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是后者无可比拟的。 首先我们从宏观上分析一下:话说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人们的想象,消失不见了。只有中华民族的文明不间断地继承和发扬光大,虽然中间也曾经沉沦,但从未中断,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看不见摸不着, 以气息相存。 ![]() 而这个传统文化中最耀眼夺目的就是这些脍炙人口、经典的古诗词小古文,虽然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背后的故事更是对我们有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很多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中华民族的某些优良传统刻在了脑海深处。 比如,提到刻苦学习,我们就会想到“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 提到尊老爱幼,我们就会想到“孔融让梨、卧冰求鲤”; ![]() ![]() 提到爱国,我们就会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让孩子们有意无意地传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属于文化之根,在这样一个文化泛滥的时代,不容易迷失自我。 ![]() 另一方面,学习和背诵这些古诗词小古文可以让我们博古通今,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涵养。纵然在小学初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在考试中得分,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乃至以后到了工作岗位,如果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打底,考虑事情会更加的有韬略。 ![]() 如果以上所讲,说服力不够的话,那我们就说点现实的。 大家现在都知道,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对于语文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辨识和理解能力上面。反映在具体的题目上面就是考查大家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分值越来越大,靠单纯的记忆答题模板已经不太适用,而且题目的选材范围越来越大,大到你无论怎么去阅读,也不可能都涉及到。用下面的图片可以表达我的意思。 ![]() 在中高考占分比例较大的一项就是古诗词文言文,虽然小学初中课文涉及到的古诗词文言文也不过150多篇,但也足够我们从它们的学习中找到正确的分析方法,学会古人的文章写作方式,字词的运用手法,古人有古人的表达方式和套路。比如,诗词中的一些意象。 ✦ + +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 + +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煜《虞美人》 ![]() ✦ + + 3柳树 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了解到这一点,即使是一篇你从未见过的古文,你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弄懂文章的意思,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因为没读懂而答错的失分。记住,古诗词,文言文读懂意思了,正确率就上来了。 ![]() 另外古诗词小古文本身就属于我们平时需要积累的文学素养中的一类,中小学阶段记忆力处于巅峰时段的时候把它们弄懂背熟,以后写作时提供素材和引经据典,提高作文的层次,获得更高的分数。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高考语文中就有一道大题是关于古代诗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很多时候大家做错得不到分的原因不是分析能力不行,而是文言文基础不够。理解分析是建立在对文章对准确认识。如果关键字的意思理解错误,最后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来作答,不管你的答题模板套用得多么完美,依然是无法得分的。 ![]() 综上所述,古诗词小古文是将来学习文言文长文的基础,对于以后中高考也少了一个丢分点。 文言文和现代文虽然在体裁上有所不同,但是经过“翻译”后对于阅读理解题来说,考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而且,题目相对简单一些,也就是说只要“翻译对了”,文言文部分得满分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低年龄段越早开始接触背诵古诗词小古文,虽然孩子不一定真的理解背后的意思,但是熟读成诵,可以今早形成“语感”,语感大家都不陌生,学习语言语感很重要,这是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这样对后续的文言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背诵的时候感受不到,甚至有点不情愿,但请记住一句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现在的付出,总有一天会在某个时刻会使你有所回报。 ![]() 至于如何学古文,之前也写过相关的文化站那个,可以点击蓝色链接查看。我是阅读写作赵老师,你身边的育儿学习力顾问,我们下期文章见。 点击下方🔗查看 ![]()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匠心名师宣言 “教孩子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知道, 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我不浪费一分一秒,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并视自己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教师!” ![]() ![]() 福利: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教材全解全析 | 免费下载打印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