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自己

 懿非宇 2022-10-06 发布于湖北




无论和谁相处,自己和任何人的关系,都和自己有关。

别人对你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你自己的实力。

从人性的本质和利益的角度来解读,其实,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自己。






Part 01

道德是约束人性的,并不是评判标准









道德本身就是约束人性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处事原则。

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认为的道德标准去为人处事。

对于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能避免交集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避免,自己只能做好自己,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然,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但是,如果对方触及到你的底线,自己有必要给出明确的态度,让对方明白你的底线不能触碰。

不然,你的善良,只会让人得寸进尺,你的心软,只会让人变本加厉。

想让别人不欺负你,除了反击,更重要的是让对方知道,伤害你要为之付出的代价。

Part 02

情感都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









人性的本质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也是为了更好地自我满足。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一种自我满足的需求,无论是付出还是获得,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

好的感情,都是建立在相互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的。想要维持一段长久的感情,就要懂得不断满足对方的需求。

反之,大多数感情的矛盾,都是源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想要长久的婚姻,就要明白双方都要有能力去满足对方的需求;想要伴侣的忠诚,就要提高背叛所付出的代价;想要减少别人的干涉,就要懂得建立合理的边界。

Part 03

被人误解是常态,理解才是稀缺的例外









很多人在并不完全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做出的评价,往往是对别人的一种误解,也是一种自己的认知偏差。

然而,大多数人都存在这种认知偏差的问题。这样的结论仅仅只是自己看到的一部分,有时候甚至会完全扭曲客观事实。

有句话叫做:“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在自己并不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或者并不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时,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反过来说,当自己被人误解时,没必要争论,那只是别人在认知偏差之下做出的主观评判,并不会改变你原本的自己。而你自己感到难受,不过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但是,真正明白了被人误解才是人生的常态,就会懂得保持沉默。

而那些真正能理解别人的人,往往是不被别人所理解的人,这样的人深谙人性,洞察人心。

END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