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走人性,多走十年弯路

 何圣君 2023-10-06 发布于上海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懂人性,那么这个人就会变成一个特别厉害的人?

什么是人性呢?

人性很复杂,有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也有天然利己的一面。

为了理解人性,我问了chatgpt,它回答我说:

人性包含了情感,包括欲望,还有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其中有一个回答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人性也会包含一些认知偏差。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你马上加薪1000元,另一个选择则是让你在年底的时候获得24000元年终奖。

我曾对很多人做个这个测试,其中的大多数人居然都会选择立刻加薪1000。

可是,24000元可是相当于24个月的加薪总额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一鸟在手”,而不愿意“双鸟在林”呢?

是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心理认知偏差。正是这些明明不理性的偏差,让我们真实体验到,自己就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情绪动物,很容易让我们掉入各种决策陷阱当中。

在这本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奥利维耶·西博尼的《偏差》当中,总共搜罗了9种典型的决策陷阱,5类认知偏差,如果我们自己不注意,就会落入陷阱而不自知。

比如你是否经常在网上看到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新闻?只见这辆失灵的电动车一路狂奔,沿街左冲右突,最终一头撞进一辆缓慢行驶的公交车尾部。然后人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特斯拉的车,可能导致高死亡率。

下次在买车的时候,虽然这个牌子很吸引人,但我还是去买其他品牌的车子吧。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口径,全国乘用车的保有量为2.6亿量,乘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3601人,死亡人数除以车辆保有量,得出每1万人中,约有2人死于车辆事故;再来看特斯拉的数据,国内特斯拉汽车保有量为55万人,而与之相关的交通死亡人数只有7人,也就是说,每1万辆特斯拉,只有0.12人死于事故。

如果我们不了解后面的数字,就会在直觉上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甚至有不少人,哪怕你和他详细描述了这段数据分析,他都认为不可信,给你挑各种毛病。

这就是西博尼教授提出的第一个决策陷阱--讲故事陷阱。

因为故事有画面感,特别鲜活,这种鲜活性就会让大脑产生错觉,让我们对事实的判断先入为主。

这时,确认性偏差就会开始起作用了,因为大脑还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信念、偏好相符的信息,同时还会过滤掉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

除了确认性偏差,我们还很容易陷入优胜者偏差。比如很多人看到有些企业家做得很成功,尤其在看了他们的自传后,觉得自己也要模仿他们,企图依靠模仿一些关键行为,去复制他们的成功。

但真实情况可能只是这些人的运气更好,而这些运气则是不可复制的。

是的,决策陷阱无处不在,各种认知偏差伴随左右。只有认识这些陷阱,理解人类的偏差,我们才可能拥有清醒的头脑,从迷乱中看清真相,一步步走出心灵的牢笼,读懂人性洞悉世间万象。

下一节,我们来说说第二个决策陷阱:模仿陷阱。

(以上内容为知识星球熵增定律读书圈中《偏差》解读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成年人最高级的能力:钝感力

上一篇:巴菲特拿着蛇皮袋扫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今天分享的语音来自《靠谱》,讲的是:如何管理你的老板。

读书最大的坑是什么?
是读完了,你的改变值是0%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都希望

一本书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很遗憾,做不到

每次,你最多只能获得5%的改变

但5%的改变

恰恰刚好满足改变的需要

为什么我的解读更能让你践行?

解读一本书

和解读人自身的认知边界很有关系

我读过1000本书

写过11本书

7本已出版

所以,我懂得如何让你更落地

把书里的知识,变成你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