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知道”,比“做到”难100倍!(醍醐灌顶)

 mynotebook 2022-10-06 发布于湖南

作者:水木然

经常有人这样说:“知道容易,做到太难。”

或者这样说:“我知道了,但还是做不到。”

为什么很多人知道了,但还是做不到?

为什么很多人读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人的“知道”都是一个假象。

其实真正的“知道”远比“做到”更难。

图片

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例子1:你很想成为世界冠军,于是你问刘翔该怎么跨栏。于是刘翔总结三个步骤:先怎么起步、再怎么抬腿、最后怎么落脚,于是你牢牢记住了这三点。

那么问题来了:你即使知道该怎么做了,但是你依然跑不出他的成绩。

例子2:你在跑步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吗?知道自己是手先动还是脚先动吗?很多人肯定都没在乎这些细节,也不知道这些细节,但能确定的是:你肯定是会跑步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即使不知道是怎么跑步的,但是你却明明会跑步。

有些事你即使“知道”了,却还是做不到。而有些事你虽然不知道,却可以完美地做到。

其中的逻辑在于:不是从外面获取一个道理、经验、知识等等,就叫“知道”了。只有当一种行为成为你的“本能”的时候,才能叫“知道”。

而你的那些本能,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论你怎么去总结它,但是你总结出的答案往往都是词不达意。

图片

刘翔是怎么跨栏的?姚明是怎么投篮的?李小龙是怎么出拳的?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其中的细节,那是他们长期锻炼出的结果,让动作和身体融为了一体,最终成为了一种“本能”。

但你非要他们总结出个一二三点,他们只能机械性地总结给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是最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你要是直接拿去用,肯定是失败的。

同样的道理:很多人的成功,根本就不是他们总结出来的那样简单,其中是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和要素的,为了总结经验,往往需要忽略掉很多细微要素,但是任何一个细微要素都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凡是总结出来的经验,都不是真正的经验。

所谓的“知道了但做不到,是世界上最大的悖论!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知”,和我们平时的见闻之“知”是不同维度的。“知行合一”的“知”是到了潜意识的“知”,是“真知”,见闻之“知”是听说,是看到,是被说教。太多人都把这种“听说和看到”当成了“知道”。

你所被告知的一切道理和答案,并不属于你。只有当这些东西进入你的大脑后,在某一时刻跟你的经历相结合,让你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在这一刻,它们才真正属于你。

这一刻你才是真正的“知道”了,学习到的叫知识,领悟到的才是智慧。

你所能直接获取的一切信息也并不属于你,只有当它们进入你的大脑之后,经过你的思考和审视,被你的大脑消化之后的那部分才属于你,这些东西被你的大脑摄入、囤积起来,成为“认知”。

真正的知道,不是听说了就叫“知道”了。这个知是真知的“知”,是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知”。而绝大部分时候,我们说的“知道了”最多是“知晓了”。 

至于知道的“道”,是老子说的那个“道”,道是规律、是原理、是本质、是真相,只有当我们通晓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才能叫“知道”。

别人告诉我们的一切知识与技巧,都不属于我们。只有我们经过刻意练习,生发出一种本能的时候,本难衍生出的“技巧”才属于我们掌握。

这就是所谓的“致良知”,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说:不虑而知为良知。也就是说:只有当你不需要考虑就能上来就干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道。

做一件事,能不加思索地上来就能干,这才是真正的“知道”,一旦你做事之前还需要考虑一下步骤,那说明你是不知道的。

 

“知行合一”的意思其实是:“知道”是和“行为”统一起来的,知道即可做到,只要你能“知道”,一定可以做到。你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所谓的“知道”也只是自认为自己知道而已。

比如:拿起笔就认为自己在写作的作家,充其量是个二流的作家;拿起笔就认为自己在画画的画家,也充其量是个二流的画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是没到那种“人剑合一”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的人,根本不需要考虑怎么做,根本不知道在在写作和画画,随手就来!

这就是本能!

再比如,一个好的足球教练是怎么选足球运动员的?他往足球场上一站,看着两个球队踢球,只要看每个球员的状态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能培养,而不是让每个球员都踢几下球给我看看,秀秀你的技巧。一个球员需要在什么时候占什么位置,这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往往比具体某个技巧更重要。

这也是一种本能!

现在我们再看这个问题:什么才叫“知道”?

真正的知道,就是你不知道自己知道了!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知道的最高境界是“不知道自己知道”!

一旦你认为自己知道了,说明你其实还没有知道。只当你“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知道”!

所以,凡是一个人说自己“知道了但做不到”的时候,他一定是还没有知道。因为真正知道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混沌和无极,才是事物的最高境界。

再比如:真正人间清醒的人,表现出的状态一定是糊涂的。而那些声称自己已经清醒的人,说明还没有清醒。

图片

《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真正知道的人,因为明白真正的东西是无法表达出来的,所以他们早就不说了;而那些在说的人,往往都是不知道的。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一切能够表述出来的方法,都是可以随时不成立、随时失灵的。因此我们不能被“方法”本身束缚,而是应该努力掌握方法背后的“精髓”。

佛曰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一说就是祸。

《金刚经》里还有一句话:佛说法,即非法,是名法。意思是:佛说出来的那个东西,并不是东西本身,而只是用一个名称去代指它。我们不要被“说法”束缚,而且应该绕过“表象”去抓“本质”。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凡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都是可以被攻破的,总有它不成立的时候。

图片

佛家还有句话:智慧不可传。知识和经验可以传授,但智慧是传授不了的,它只能靠自己去悟。学到的是知识,悟到的才是智慧。

“知道”这个词说起来容易,我们机会每天都在说,但是真正地做到“知道”太难了。即便抛弃“本能”这个层面,只从“认知”层面去分析,真正地做到“知道”也很难。

因为知道的“道”,就是老子说的那个“道”,道是规律、是原理、是本质、是真相,只有当我们通晓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才能叫“知道”。

最后,请大家记住两句话:

第一句: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维,健全自己的思考模型,让自己随时处于开放和迭代的状态,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知识本身。

第二句:别人告诉我们的道理,和我们所学到的一切知识与技巧,其实并不属于我们。只有在某一刻,它与我们的经历结合,让某一刻你忽然间醒悟:哇,原来是这样的!这一刻你才是真正的“知道”了,此刻你悟出来的道理才真正属于你,你才真正的“知道”了。

以后但凡有人跟你说:“我知道了,还是做不到。”

你就这样反问他:“你确定自己已经知道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