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直播:贾珺《中国古建筑》

 北京的骑士 2022-10-0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中国古建筑历史发展悠久,从上古时期的自然样式到近现代各种风格的建筑,每一个时期都有着独特风格,这些建筑从材质到风格千变万化,但却无一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伟大光辉。

图片

国庆节,晋行记特邀三位专家,将为我们带来一场中国古建筑的精彩盛宴......



专家介绍

图片

本期主讲:贾珺老师

图片

讲座安排

图片

扫码购买线上课程

扫码购买地卡
(地卡会员免费)


课程相关内容

图片

在梁思成所作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将中国的建筑分为六个阶段:
即上古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和宋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

自上古以来至秦,这个时期的建筑的文献和实物都十分稀少。殷商之前无实物可言,有关春秋时期的建筑样式资料也非常少,仅有少数器皿上所画的建筑可以参考,其主要标志建筑有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等。

图片

图片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中国建筑的萌芽时期,文献记载较多,可以从中了解建筑结构及建筑方式,但实物遗存少。其主要建筑类型为宫殿和阙,木构建筑更加成熟。这时,出现了砖瓦的生产技术,砌筑技术也逐步提高,形成了我国古建筑台基、屋身和屋顶三段式高台建筑的特色。东汉时期,有了组合斗拱使用,建筑形式更加丰富。

图片

图片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年)

自魏到隋的三百六十余年,朝代更迭,干戈不绝,建筑发展与两汉时期难以比拟。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并开始发展,所以佛寺建筑也逐渐兴起,同一时期,来自印度,中亚一带的绘画技术也传入中国,使我国的壁画、石窟、佛寺雕塑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建筑也多为石窟,佛塔,陵墓等。因受外界影响,这时的建筑风格已脱离两汉时期的格调,亦有创新之风。


图片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年)

我国南北统一,文化得到交流,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建筑的发展更在其中。这一时期城市,宫殿,佛道,寺观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建筑特点也可以从遗存下来的佛寺,塔,石窟,壁画中得以了解。其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恢弘,严整开朗,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这也正是当时社会精神的体现。


图片

山东济南四门塔  (图片:佳希拍摄)

图片

山西佛光寺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此时期虽不能与隋唐时期的恢弘气势相比较,但从文献和现有的实物遗存中能够看到这时期的建筑物风格变化多样, 渐趋于繁丽细致,造型更是多样繁丽,彩画大量用于装饰,建筑物大多都精致,柔美,瑰丽,还有建筑样式也能在宋徽宗所作的《瑞鹤图》中得以体现。这一时期是建筑艺术发展的成熟期,它是繁荣多样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时出现了《营造法式》一书,为我国建筑设计和技术做出了总结,也为建筑的建造与技术做出了规范。

图片

山西平遥镇国寺

图片

山西太原晋祠

图片

山西大同善化寺

图片

 河北正定隆兴寺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1年)

由于手工业的不断发展,砖瓦建造的房屋增多,其中制造琉璃的技术也不断精进,促进了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多样化。元朝时期,建筑建造在技术上有了创新,斗拱体系也有了转变,明代可以说是我国建筑建造复兴的一个时期,其建筑风格专注于简约,工整,简化。在明清时期最典型的建筑就是故宫和园林建筑,故宫作为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其壮丽景观让人惊叹,不禁让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园林建筑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已相当成熟。


图片

北京颐和园

图片

北京故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