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味中,夏天应该吃什么味道?通过感受夏的炎热,我们不难得知:消暑降温应该是凉茶的味道!是西瓜的味道!夏天多火、多热,身体多实火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苦寒的东西来降火,如凉茶。或一些诸如西瓜、黄瓜、苦瓜之类的凉性蔬果。其中的西瓜又称为天然的“白虎汤”,降暑消火的功效自然不一般。但是,到了秋天尤其是深秋,就不再适合用西瓜、凉茶等寒凉之品,或导致腹泻。那么,秋天应该吃“五味”中的什么味道呢?《礼记·内则》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而孙思邈认为: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主味,但并不意味着仅仅一种味道。无论何时,五味不可偏,五味要调和。“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无论何时,五味不可偏嗜,而且,我们一直提倡的清淡饮食,总是符合任何时间的饮食规律的。 初秋,吃点辛味偏凉之品可以帮助我们舒展毛孔,对于打开肺部呼吸很有帮助。比如薄荷、菊花,都是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之品,对于我们清除多余的肺热,以及夏天积攒的热有很好的作用,还能够清利头目,润嗓,除烦,秋季用它来养生保健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提到辛,很多人首先就想到辣椒、花椒、麻椒,以及葱姜蒜之类的,其实,这些是辛热之品,并不提倡多吃。正所谓“春捂秋冻”,秋天不要一下子就把辛温的食材,厚重的毛衣马上用上。用得太早,很可能会难熬寒冬。要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清泄一下夏季积攒的余火,反而能提高身体御寒能力,也是秋天养生、提高身体素质之道。秋主收,要滋养阴气。那么,阴气不足的人要养阴,就不能吃太多辛味。菊花虽好,但整体来说是个行气、散气的本草,并不能补阴、扶衰。所以,从滋阴生津的角度来看,要吃一些酸敛、酸收的食物。尤其是到了秋天的后半段,比如寒露、霜降,我们就要开始补了,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要润燥、固表、益气、养阴。比如,秋天是酸枣、葡萄、石榴、五味子等成熟收获的季节,我们不妨多吃一些。饮食以养、收为原则,还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譬如百合、山药、梨、莲藕、枇杷果等。这样既可以补肺,又可以预防咳嗽。
酸枣 如果我们秋季偶尔咳嗽,也不要过度反应,毕竟,这也是“秋应肺”的表现,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可以通过润肺宣肺达到祛咳的作用,比如用一些川贝枇杷露喝、秋梨膏等。对于本身就火气大,阴虚等体质的人,秋天更应该收敛,养护秋收之气,少吃辛辣,而去吃一些酸敛、收涩、润养的食物,才能更好养护身体的阴气。秋天的后半程,就不要再过“春捂秋冻”的生活了!要及时御寒。对于体质偏寒、感受凉燥的人来说,可以用陈皮6克、苏叶9克、茯苓6克熬水喝,能够有着很好地预防外感凉燥引起的咳嗽痰稀,增进脾胃消化。这时,中医用药原则和初秋也不甚相同,针对此时的凉燥,中医用方用的是杏苏散,里面用到陈皮、苏叶、杏仁、桔梗等,和秋初的温燥,思路大不相同。初秋,一般用桑杏汤,其中用到桑叶、杏仁、梨皮、栀皮等,应对的是初秋的温燥。所以,在中医看来,秋天也是分阶段的,不仅要因人而异,也要考虑到天时的不同,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最后,给大家推荐几个穴位(迎香、鱼际、合谷、曲池),配合食补、药补,帮助我们养护肺经,打开鼻窍,还要积极锻炼,更好地来预防疾病。迎香穴位于鼻翼旁边。迎香穴是鼻炎的“克星”,无论是慢性鼻炎还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瞎”鼻子,我们都可以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往上推或反复旋转按揉2分钟,鼻腔会明显地通畅许多。迎香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它也是调肺的。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使人“闻香逐臭”的。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可以湿润鼻腔,两鼻腔湿润了,就可以在燥邪盛行的秋季,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大拇指下面有一块像鱼肚子的地方,鱼际穴就在这里最敏感的位置,即:手大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挠侧,赤白肉际处。《黄帝内经·灵枢》曰:“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由于“荥主身热”,所以鱼际穴是肺经的火穴,能清肺火,具有宣肺解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肺经火热引发的哮喘,鱼际穴也可泻火止喘。按摩鱼际穴还能够调节宝宝肠胃。在小儿推拿中,鱼际穴类似于手上的板门穴,板门是专门调理孩子不爱吃东西、肠胃功能不好的推拿穴位,所以经常给孩子按揉板门,能够打开宝宝胃口,吃得香,睡得好,长得壮。我们把胳膊弯曲,在肘横纹的末端出现一个小的洼陷,它像一个浅的水池一样,就叫曲池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穴经常用来泻热,效果很好。如果你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着火时就试试把大拇指按在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不一会儿,心情就会安宁,火气也能够降下来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曲池穴有降压的功效。肝经热盛的这种情况,通过按摩曲池穴可以解热,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除了曲池穴具有降压的作用之外,内关穴、风池穴、天柱穴这些穴位也都有稳定血压的效果。头部任何疼痛,包含牙齿痛,都可以按压手掌虎口处的合谷穴缓解。合谷穴是一个“黄金大穴”,历代被医家推崇。平时多按压,也可以有保养效果。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最后提醒:天气转凉,热气慢慢消退。燥与寒“勾结”在一起,形成凉燥侵犯人体。这时候要添秋裤,尤其是睡眠时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袒胸露腹,盖好被褥。然而,此时昼夜温差大,中午温度又感觉热,这时候一定要根据时令温度的变化加减衣物。再加上饮食和穴位的保健加持,相信我们的身体,也一定能够平稳由初秋向深秋过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