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大方老师,怎样来承受人性的丑恶? 我:不要单纯去放大你的问题,不要单纯把它上升到人类的层面。先把你实际的问题,你生活中的小问题解决。把生活过好。之后,才是升华这个问题的合理时机。我会写一篇文章来讲这个。 上面是咨询记录,现在如约写篇文章。读者问,怎样承受人性的丑恶,人性是丑恶的吗?如果是丑恶的,丑恶从何而来呢?这就要了解人性,了解人性之初是什么样。《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话说得很好。 如果你追问,凭什么可以认定人之初、性本善,那么要恭喜你,你的思维认知能力是合格的,但是心太急了些。你把后面连起来看,就会看到它的合理性。《三字经》接着又说,性相近。相近的意思是,有同有异,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里,都是有善的,只是不同人的善,数量程度有所不同。可能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可能没有。 没有人是纯善的,也没有人是纯恶的,没有人是纯净的。既然每个人都有善有恶,为什么要单独去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么说刚好也是善意的体现。这是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善性,要看到自己的善性,要专注和提升自己的善性,这样善才会越来越多。 人性里有恶有善,你专注于什么,你的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开始成长。你专注于恶,恶就开始增多。之所以要说人本善,这是在为你的成长定向,引导你向善的方向成长。佛经里记载佛陀称他的信众为善男子、善女人,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去关注人的善性,善护念,护善念。 性相近之后,又说习相远。习是什么,是习惯、习气、习性。习性,也构成人性,也构成你的性格。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人性,它有两个部分,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是本性,二是习性。本性是相近的,习性则由后天的学习、练习有关。你后天学习、练习的是善,则你的善越来越多。你后天学习、练习的是恶,则你的恶越来越多。 这里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跟佛道所讲的自性、本性、空性,既可以是相通的,又可以有所不同。人的本性是空性,人体现出来的性格,都是属于习性,都是学习得来,是经过亿万年的学习得来。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善人,如果你要体现出更多的善性,就要习得更多的善性。如何去做呢?《三字经》又说: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也就是说要教,教要专,要专注于善。这个专注,它是不容易的。接下来又讲,昔孟母,择邻处,为什么要择邻处,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离开那些不利于你正向成长的人,这是为了培养更好的习性,也是在专注于自身的成长。 讲到这里,你也就可以明白,如何去应对和承受人性中的丑恶。首先去看到善,多去看别人的善,多去看的意思,就是你在练习善,你在学习善,那么你的善就会增多,这也是在改善你的习性。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善性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一面,每个生命都有值得学习的一面。不用把你的精力放在评价他人的善恶上,而要放在学习别人的善和优点上面。专注于这一点,就是教之道,贵以专。 上面讲人性和善性,只是借这个机会讲一讲。读者的问题,其实跟这些无关。当一个人说,如何承受人性的丑恶时,她其实是在说,如何承受被她认定为丑恶的人性带来的伤害。伤害,不一定是所谓的丑恶带来的,丑恶一样可带来帮助,美好也可带来伤害。准确说,伤害跟美好和丑恶无关,伤害跟人性无关,伤害只跟不能接受有关。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拓宽自己的意识频率,扩大自己的心量,是真正的解决方法。本文由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心平静,有能量感,学习和理解能力提升,这就是开始变好的状态! 轻松高效的学习,精妙之处在于,不能有太强的意识又不能没有意识! 正确使用自己的生命力量,是人生一切成功的关键,看懂此文胜读十年书! 6个月的呼吸练习,她体验到了“岁月静好”,前胸后背也变得通透舒畅! 17位读者呼吸练习时的体验:全身过电般的感受,对情绪有极大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