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冬易感染的诺如病毒为例,该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所污染。经水传播可有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1】。 有研究数据显示,在诺如病毒的传播中,食源和水源性的传播并不是最主流的。 能够进行人-人传播,也是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的重要原因。 诺如病毒被科学家发现也正源于1968年美国诺瓦克镇一所小学暴发的急性胃肠炎。 1972年,科学家在此次暴发疫情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一种直径约27nm的病毒颗粒,将之命名为诺瓦克病毒,后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 2002年,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诺瓦克病毒、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脓融病毒统一改称为诺如病毒,成为杯状病毒科的一个独立属——诺如病毒属。 我国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是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上报的。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报告的692 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为绝对优势病原体,约占89%(616/692)。616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涉及约3万例病例,93%(571/61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63%(387/616)的疫情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但有些患者连续腹泻会出现脱水症状,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威胁,对严重患者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诺如病毒不仅耐寒,也耐热,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一般的消毒剂如20%乙醚、普通饮用水中3.75-6.25mg/L的氯离子浓度对其无效。乙醇和免洗洗手液不能将其灭活。 加热100℃煮沸或使用10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诺如病毒。 目前暂无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做到“两要两不要”。回家后、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菜饭要分开;不要喝生水,不要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及未煮熟的食物。 2.消毒:(1)煮沸消毒:定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餐具要全部被水覆盖,时间15-20分钟;(2)暴晒消毒:毛巾、被褥等清洗后置阳光下暴晒,暴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3.其他:要注意勤开窗通风等事项。 在护理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时,也需要注意做好消毒隔离。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由于患者在呕吐时会产生病毒气溶胶,所以房间应定时开门窗通风换气,一般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2.护理患者时应戴手套,特别是清理呕吐物及排泄物时,应加戴口罩。但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接触患者前后均需洗手。 3.在处理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时,需要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高浓度“84”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