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用经方中的粳米

 遵义经方研究院 2022-10-07 发布于贵州

《名医别录》:

粳米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现代药理研究

1.促进血液循环

2.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3.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抗肿瘤作用。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方-含“粳米”凡5方:

桃花汤(一升3),白虎加人参汤(六合3),附子粳米汤(半升3),麦门冬汤(三合6),白虎加桂枝汤(二合60)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2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4 疟病

4、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10 腹满寒疝宿食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金匮要略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1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医案助读】

附子粳米汤辨治胃炎

某,男,52岁。自诉:近5年来胃脘疼痛,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红斑性胃炎即胃底黏膜高度充血肿胀。曾多次经中西医治疗,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胃脘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脘疼痛,时有剧烈疼痛,腹中有雷鸣声,大便时溏,时有浊气上逆,脘腹恶寒,喜温喜按,得温则舒,舌淡,苔黄白相兼,脉沉。辨证为脾胃寒饮证,其治当温阳散寒,燥湿降逆,以附子粳米汤加味:附子10g,半夏15g,炙甘草6g,大枣10枚,粳米20g,桂枝10g,白术24g,茯苓24g,黄连6g。10,1剂,水煎服早中晚分服。二诊:胃脘疼痛减轻,腹中雷鸣基本消失,又以前方10剂。之后,复以前方服用有30剂,病证表现悉除。经胃镜复查,红斑性胃炎痊愈。

用方体会:辨治红斑性胃炎而根据证候表现特点,再参合张仲景所论:“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以此而辨为脾胃寒饮证,用附子粳米汤以温阳散寒,化饮降逆,加桂枝以温阳化饮,散寒止痛,白术以健脾燥湿,使脾运化水湿,茯苓益气健脾,渗利水气,使水气从小便而去,黄连以清阳气不得入而为郁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