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清除大脑记忆的方法,或者什么药物(负面记忆)?

 拉拉酋长 2022-10-07 发布于广东

不是丧失记忆的那种,是清除不愉快或者没意义的事情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刚好美帝宣布了他们国家的大麻合法化,而题主在此一刻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实在是令答主我小小地邪恶了一番。

我们先不说是否有清除人类大脑记忆的方法,或者清除大脑负面记忆的药物。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一下人体之所以会产生愉悦感的原因。


传统的医学观点是这么认为的:人体的各种愉悦感和快感源自于人体的神经末梢所释放出来的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体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以控制人类的愉悦感以及快感,许多的毒品以及令人产生快感的行为都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多巴胺。

现在我们来看看多巴胺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1、多巴胺能够舒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有排钠利尿作用。

2、多巴胺可以激动心脏β1受体,具有释放α受体的作用,增强心肌收缩性,增加心输出量。

3、多巴胺作用于血管的α受体和多巴胺受体,但是对于β2受体的影响非常微弱。能增强收缩压和脉压,对舒张压无作用或者作用微弱,大剂量给药主要表现为血管收缩,引起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此效应可被α受体阻断药所对抗,说明这一作用是激动α(α1受体)受体的结果。

多巴胺还在对物质成瘾方面扮演一定角色,作为大脑动机系统的一部分,一些药物可以直接刺激多巴胺分泌,但是当药物失去效力后,会感觉抑郁与情绪低落,再次使用药物提高分泌水平时,大脑会迅速识别出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以上就是我们人类体内的“正能量”来源,也是人体的愉悦感和快感之所以产生的机制,但是这个机制和文学上的说法也是相当地一致的:快乐是短暂的,同时也正因为快乐是短暂的,所以人们才会觉得快乐的重要性。

好了,我们现在回到人体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上来。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类大脑中所储存着的信息量大部分都是储存于右脑中,并在右脑中正确地加以记忆。由于左右半脑分工不同,因此人类的右脑的信息容量要比左脑大出百万倍。右脑储存的形象的信息反馈给左脑进行逻辑处理,然后才会变成语言或者数字、图像等信息。而左脑储存和掌握的是个体的近期和即时信息。


人类第一次掌控人类记忆的形成和储存的实验性证据,是在1953年的美国人享利·莫莱森为了治疗癫痫症,切除了大脑中三分之二的海马体,此项手术使得莫莱森不再产生新的记忆力,而他原先的记忆则保留了下来,这个无意间的实验表明了海马体是形成新记忆的必需结构。不过,人类的记忆并没有被储存于海马体中,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转移到大脑的外层——大脑皮层。当涉及长期记忆的储存时,首先人类会在前额叶皮质形成一段静默的拷贝,在海马体的记忆痕迹被逐渐抹去的同时,这段记忆的痕迹才会逐渐地消退。

但是,时至今日,人类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将大脑中某一组特定神经元与某一段特定记忆给相对应起来。因此,假如有人想要通过以外科手术来切除掉一个人的特定记忆的话,仅就目前而言,人类还办不到。但是我们知道,基本上,完全切除两侧颞叶,包括海马体、杏仁核群的全部和大部分颞叶皮质的病人,对所有类型的记忆都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看到这里的你应该会对人类的愉悦感产生的机制以及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人类的记忆储存稍微地有点印象了。那么在这么地一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那一种药物可以像传说中的忘川水和记川水一样,喝一口可以忘记一切,或者是喝一口可以记起一切呢?


很抱歉地告诉你,使我们人类丧失记忆力的药物的确是存在着的,但是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样子美好!我们人类之所以研究医药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治疗疾病,但是在我们人类所使用的所有药物里面,几乎所有的药物除了治疗疾病之外,全都无一例外地带有不良的副作用,而我们人类为了躲开这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给这一些药物制订出合理的使用剂量,“是药三分毒”,这是中国的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许多宝贵的医学经验之一。

而我们在今天这里所要提及的,药物对于人类的记忆力的影响的话题,其实也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来都没有过任何的医药学家去研究如何使人类失去记忆力,我们对于药物于人类的记忆力产生影响的了解,恰恰地是来源于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这原本就不是我们所想要得到的…


那么,能够影响以及损害我们人类的记忆力的药物到底有多少呢?现实比我们的想象力要残酷出许多倍…多!真的是很多!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

1、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阿普唑仑、利眠宁、氯硝西泮、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夸西泮、替马西泮、三唑仑等。此类安眠镇静药对于人体记忆力的损害机制如下:对顺行性记忆和外显性记忆有明显损害,对中长期记忆和外显性记忆的损害大于短期记忆。主要通过与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单位表面的苯二氨卓结合位点给合,使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亲和力增加,从而影响记忆功能。(《苯二氮卓药物对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廖雪梅 杨红《国际精神病学研究杂志》2009.36(1):58-61)

2、β-类受体阻滞剂,即高血压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阿替洛尔(天诺敏)、C O R E G(卡维地洛)、美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普奈洛尔(心得安)、索他洛尔(盐酸索他洛尔制剂)、噻吗洛尔(青眼露)等。此类药物影响记忆力的机制为:β-受体阻滞剂通过干扰阻断大脑中部分关键化学信号而导致记忆力问题,主要关键化学信号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3、他汀类药物,这主要是降胆固醇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氟伐他汀(来适可)、洛伐他汀(美降脂)、普伐他汀(普拉固)、瑞舒伐他汀(立普妥)、辛伐他汀(舒降之)等。此类药物对记忆力的影响机制如下:人类的大脑含有机体四分之一的胆固醇,大脑中的这些脂质对形成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维持底层记忆和学习能力极其重要,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的记忆力造成影响。

4、抗癫痫药物,主要有乙酰唑胺、卡马西平(痛痉宁)、ezogabine(依佐加滨)、加巴喷丁(Nenrontin)、拉莫三嗪(利必通)、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曲莱)、普瑞巴林、卢非酰胺、托吡酯(妥泰)、丙戊酸钠和唑尼沙胺。此类药物对人体记忆的影响机制为: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NC)信号而引起记忆丧失。


5、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此类药物有、右旋体匹克隆(舒乐安定)、唑吡坦(奏鸣曲)、扎来善隆等。此类药物会导致遗忘症,有时也会引发危险或怪异行为。

6、三环类抗抑郁(TCAS)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有: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安那劳尼)、地昔帕明(盐酸地昔帕明)、多虑平、丙咪嗪(盐酸丙咪嗪)、去甲替林、普罗和西米帕明(甲磺酸三甲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类药物被认为通过阻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个大脑关键化学物质而引起记忆问题。


7、阿片类镇痛药物,此类药物包括有芬太尼(多瑞吉)、氢可酮(诺科、Vicodn)、氢吗啡酮、吗啡、羚考酮(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对乙酸氨基酚)等等等。此类药物通过阻止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感信号流来减弱人体对疼痛的感受,而所影响的人体疼痛感流信号涉及人体认识方面的过程,因此被认定可以干扰长期与短期的记忆,尤其是长期用药。

8、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有阿朴吗啡、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影响人类记忆力的机制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会活跃多巴胺信号通道,引发记忆丧失、混乱、妄想、幻觉、嗜睡和强迫行为。


9、抗胆碱类药物,此类药物有达非那新(替尼达普)、奥昔布宁(尿多灵)、索利那新(琥珀酸)、托特罗定…等。抗胆碱类药物在大脑中会抑制在记忆和学习区域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过量及联合用药将提高记忆力丧失的风险。

10、第一代抗组胺药,此类药物有溴苯那敏(马来酸溴苯吡酸)、卡比沙明(马来酸卡比沙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马斯汀(塔维司特)、苯海拉明、羟嗪…这些药物在人体内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会抑制大脑中关于记忆以及学习区域的活动,从而导致记忆丧失。


以上的许多种类型的药物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记忆力,但是当你在法定的剂量下合理地使用着这一些药物,则可以将风险给降至最低,尽管…某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会出现在某一个人的身上,但是这也是在一种极低的概率下而发生的。

当然,如果你企图以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来抹去你的个体记忆的话,坦白地说:这一些药物的作用,远远地不如那一些头部受到激烈撞击而导致的失忆症更为有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