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审干货——内审师需不需要声誉?需要什么样的声誉?

 易说学问 2022-10-07 发布于河南

好像自从有了内部审计,与“声誉”这俩儿字就不怎么沾边儿,因为人们对内审的印象就是:一条目光冷冽的“恶犬”:机械、忠诚、冷酷、没有人情味,闻到腥味就冲上去、只会讨好主人又不管他人死活等等。

就算是从业人员,也很少有人会讨论内审师的声誉,甚至好声誉内审师很有可能被老板给开了,因为很多老板对内审的定位是:“你们审计的话儿,就是得罪人的,不敢得罪人要你们干啥?”

在企业中,老板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内审有什么样的声誉。

无论老板怎么定位,无论外人怎么看,我们还是要维护最基本的声誉:“专业”、“客观”。

“专业”代表我们的能力,“客观”代表我们的态度。

所以,这两项声誉必须要维护!

一、专业性声誉

审计人员往往会受到别人的质疑:“你不专业,怎么去审人家的专业人士?”,于是,很多审计人员为了维护面子、彰显专业,做出一些“雷人”的表现。

孰不知,这样对审计的声誉打击更大!

简单列举下,毁坏专业性声誉的三重境界:

1.“专业性”不够,硬着头皮去审计。最终审出一堆无用的问题;

2.不懂装懂。歪曲事实,造成大量的错报风险;

3.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造成严重的内部冲突。

无论是哪一种,如果遇到更专业的人,我们都会被狠狠打脸,“专业性”的声誉也会受到严重伤害。

一旦我们失去“专业性”声誉,那么,后续审计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一些“专业”人士,会经常跳出来指责我们,“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好!”,审计工作就难以开展。

审计结论也会引起广泛的指责和质疑,审计报告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对策:

1.坦诚:不懂就是不懂,我们本身也不是什么都要懂;

2.敢于请教:不要天天端着,该低头请教时就得低头,就算请教被审计对象也不丢人;

3.知已知彼:我们可以不懂,但我们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忙;我们可以不清楚业务怎么处理,但我们能观察出业务是否有异常;

我们是不懂,但被审计单位你得告诉我什么叫正常,什么叫异常,这样,我就有了最基础的判断能力。

二、客观性声誉

客观性的反义词是“主观”,所以无论审前假定还是审后判定,都要避免“主观”。

客观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阅历、经验、知识结构、个人情绪、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

有的我们能控制,有的却难以控制。

毁坏客观性声誉的也可以分三重境界:

1.经验和知识结构影响:这些不受个人控制,最终造成审计判断不客观。

2.受情绪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影响人的判断。

3.故意对某人报复:有主观的心理动机,这对审计客观性影响更大,破坏更甚。

专业不够,尚能弥补,但审计人员一旦失去了客观性的声誉,相当于失去了内审的资格。

内审师本就是独立客观做出确认和评估的,一旦失去客观判断,就不能还原事项的真实性,也不能提出有益的审计建议。

反而,一旦裁判有了主观上的恶意,一定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对策:

1.要有自我认知:这个说起来有点虚,做任何事都要有自知之明才行,经常自我剖析。

2.减少情绪影响。当受到外来人员或事项影响时,要确认自己情绪是否受到影响。同一项判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做判断,或邀请其他专业人士根据证据得出审计判断或结论,对比自己原来的结论,来评估客观性。

3.主观的报复性情绪不要有,尽量回避对自己有冲突的人或事。

三、其他声誉

内部审计的声誉有很多,比如:懂得保密、是内控专家、是风险专家、上下级的沟通渠道、评估权威等等。

如果能够让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中的内控权威、风控权威,甚至公司治理权威,那内审就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也是我们内审人应追求的目标。

请多多关注转发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