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审干货——制度、流程、表单、指南的价值?和你想的不一样

 易说学问 2022-10-07 发布于河南

今天就来聊一聊,企业管理中,这些东西的价值几何?看看与您认知的是否一样?

本文只从实际企业管理角度来说,那些教材上的东西就不再多扯了,那些标准的定义、适用范围和价值,平时也只是拿来装点门面或装B用的。

实务中的认知,和教材上的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一、制度无用论

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制度是什么?

甚至一问到制度应该是什么样?估计很多人能够随口道出,无外乎:目的、范围、原则、权责、奖惩,然后就是第1条、第2条规定。

如果要问:你知道你们企业中有多少制度吗?

估计很多人都得数半天,因为无论组织大小,制度都是论堆儿算的,更有甚者,天天出新制度,几乎没有人能记得自己公司或企业中有多少制度?

再问,你们企业中的这些制度都严格执行了吗?

很多人估计会沉默,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些制度是否执行,最多是关于考勤、或奖惩的制度会有一点儿印象,好像是执行了。

其他的嘛,根本不知道内容是啥,甚至不知道有这些制度,因为平时的业务操作都是听“老师”或领导指引或安排,至于制度怎么定的?与工作关系不大。

再问,你觉得这些制度的价值是什么?

哪怕是问专门维护制度的,估计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顶多会说:“规范了公司运营”之类没营养的说法。

至于,它对企业运营目标到底起到了多少促进作用?

“呵呵,这和企业的目标有关吗?”

有一种说法是有一点儿道理的:制度是管人的,流程是管事的。

意思就是制度用来约束人的行为,让人有组织性、纪律性,最终让人听话。而流程是指导业务运作的,多少是有点道理的,但过于浅显!

要我说:制度作用非常非常有限,只有当企业刚刚成立或非常不成熟时,制度还有一点儿作用,但是当企业或行业成熟时,还有从业者成熟时,制度就只是废纸一张!

除了增加负担和影响效率之外,一无是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是回归到上面几个问题,你对企业制度有多少了解?你工作中有多少行为是按制度走的?制度能指导你工作吗?能减轻你的工作负担吗?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吗?

答案是:不会!制度基本上不能解决任何一个有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或组织都热衷于修订制度呢?甚至今天出一个,明天出一个,仿佛只要出了制度,管理才算规范!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那些管理问题,制度真的解决掉了吗?有几人能发现通过制度可以解决问题的?就算有,也是制度适应了运作规律,而不是制度改变了运营。

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制度和机制的区别!制度是死的,条条框框,而机制是指实际的运行方式,是有机的。

大家细心观察,就可知道:实务中就算没有制度,或没有人理解和参照制度,企业也能照常运转,那他是按什么标准运转的呢?事实上,是按照“机制”!

什么是机制呢?机制就是事物有机运行的模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运作方式。

拿人体五脏举例:心、肝、脾、肺、肾。

如果定制度:就是把五脏的作用给规定下,并规定哪一脏器该怎么运转,该起到什么作用?

而如果是机制:五脏根据脏器的自身特性和规律,自行运转。

制度是编制的,而机制是培养的,你很难创造机制,得依靠其天性慢慢培养。

我所要说的重点就是:我们错把制度当机制了,把机制的作用和价值安装到“制度”身上了,这就呈现了一种“制度很有用”的假象。

所以,很多人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制度,以为这样就能把运营机制给改善了。而实质上,制度只是树起了一套套的条条框框,反而约束了自然规律,不利于机制的培养。

“既然机制那么有用,我们就培养机制呗!”

机制要是有那么好培养,那天下间到处都是企业家啦!

机制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它涉及制度、流程、表单、手册、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环境、人的价值观,甚至人的天性,如七情六欲等多方面的集合体。

悟透了机制,就悟透了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本质,所以,机制的培养是一个大工程,我们还是得从机制基础组成和来源,慢慢培养和演化。

二、流程是灵魂

培养机制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流程。

签批流程

一提到流程,很多人估计认为就是各类的“签批流程”,认为“报销费用”之类的,需要各部门或领导签字才是流程。

但这是对流程最浅显的认知,也是很多数人所处于的认知水平。

业务流程

更进一步,有些人会知道除了签批流程,还有一些业务工序流程,比如产品制造的工序流程,甚至还绘制一些流程图。

这是一些相对专业之人理解的深度。

管理流程

再时一步,有人会知道,除了签批和业务流程,还有一些管理流程,这个境界就高了很多了,管理流程包括:签批流程、业务流程、信息传递流程、某项管理活动前后衔接、重要业务的设计等具体的管理程序。

理解到这一层次,就能很好地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动作。

无物不流程

但是,之前三类人,对流程的理解都有些偏面,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流程。

流程最大的价值在于:流程直指企业运营目标,企业无处不流程!

达到这个境界,就能把所有的管理行为,所有的组织架构、权责分配,业务程序,也包括人性、企业文化全部融入到流程管理之中。

就拿企业管理中,平时完全依靠“制度”来约束的考勤管理来举例吧!

如果按《制度》管理:员工在几点前必须到公司,必须打卡,不然就处罚。

如果以《流程》的思维来管理:员工几点之前必须完成某项业务成果(表单或半成品),然后根据业务流程传递给下一环节,如果错过这个时点,这项成果就无法完成,后续业务就受影响,考核自然就有结果。

如果不是必须以几点之前到岗,那就以业务目标为出发点,分析目标前置业务需求,以需求推动资源调配,再通过程序安排来设计考勤流程。

如果晚到办公地点不影响业务,就不算迟到。

流程思维很重要

流程和制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制度只需要制定出“行为框架”和“成果”就行了。而流程必须理解业务的本质,不然就设计不出优秀的业务流程。

如果《制度》编制出来,这项“标准化”管理动作就完成了,管理人员也仿佛完成一种管理行为。

而一项业务流程的设计,是需要长久地调研、试用、反馈和调整,甚至不断地试错,才能完善,这是一个耗时和动态的过程。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喜欢制定制度,而不愿意设计业务流程的最大原因。

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懒”,更包括了思维方式的“懒”。

三、表单

表单有很多种,包括各类审批单、会签表,台账、报告、记录、账本或财务凭证,甚至包括各类评价或考核单据等等。

从管理角度来看,表单只有一种:信息载体。

作为信息载体的表单,和流程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表单的流程,流程就成了形式;没有流程的表单,那表单就是一张废纸!

无论企业大小,表单都有很多种。

但如果这些表单没有嵌入到流程中,那表单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文件,最多可以作为某人或某岗位人员的决策参考。

但如果将表单嵌入到流程中,那表单就成为了企业目标的一个中间成果,直接推动和组成了企业目标。

四、指南或操作手册

指南或操作手册,或叫作业指引,这类文件的价值,在于指导员工怎么作业,相当于傻瓜式的指导教学。

他的最大价值在于:不需要付出大量培训成本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

其作用相当于我们平常购买物品所用的《说明书》,如果你懂得如何操作,那《说明书》就是废物,如果你不懂,那《说明书》就显得很关键。

既然它的价值在于“培训”,那如果企业对员工培训很到位,是不是可以不要此类文件?

答案自然是:“是的!”

因为本文对比的是“文件”,所以只说了指南和操作手册,从实质上来看,对流程和表单最好的促进作用,其实是“培训”。

但是,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培训都有些变味儿!

仔细回想下,我们工作中所接受的培训,有几项是“专业指引”的培训?恐怕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培训,或是一些包装成“高大上”的理论培训。

唯一缺少的就是:操作细节的培训!

所以,大量的企业培训,都是在浪费人力和物力!

五、简言之

1.制度的价值在于“拓荒”,比如制定“不要随地大小便!”的规定。制度只对于那些劳动力不成熟的企业有用。

2.流程价值在于“直指企业目标”,也是运营的核心,好的流程能让所有的业务行为都为企业目标服务。

3.表单的价值在于“载体”,是流程的运营成果的容器,将运营的过程和最终成果转化为企业经营目标。

4.指南的价值在于“培训”,告诉人们怎么操作和利用流程和表单。

此乃多年工作经验的一点感悟,乃一家之言!如有更好的理解,请多指点哈!

请多多关注和转发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