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了甲亢,肝功能异常不要怕

 江海博览 2022-10-07 发布于浙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常合并有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其发生率可达37.9%,其中单独由甲亢引起的肝损害约占65.6%。

有人曾对住院的甲亢患者病例进行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近1/3的患者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就有转氨酶升高,经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控制后,转氨酶都随之降到正常。有些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正常,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偶然检查肝功发现转氨酶升高,说明抗甲状腺药物对肝脏可能有损害,也应引起重视。








为什么甲亢会引起肝损害?

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甲亢时组织耗氧量增加,肝脏耗氧量也增加,但肝脏血流量并不增加,造成肝脏相对缺氧,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肝脏肿大,引起转氨酶升高;
  • 甲亢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尤其是维生素的消耗超过机体的吸收,造成肝脏营养缺乏,糖、脂肪、蛋白质及胆色素代谢障碍,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胆汁淤积;
  • 甲亢合并充血性心衰时,可发生肝静脉淤血和肝小叶中央坏死;
  • 甲亢合并感染、休克时,可加重肝脏损害;
  • 抗甲状腺药物特别是丙硫氧嘧啶本身就会引起肝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

甲亢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黄疸指数一般正常,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同时黄疸指数升高:

  • 甲亢病情严重;
  • 病程较长者;
  • 过去有慢性肝病史,尤其是长期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
  • 长期饮酒的患者;
  • 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进食很少;
  • 合并感染、心衰者。








该如何治疗?

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不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禁忌症。如果病人食欲正常,没有明显黄疸,仍然可以考虑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的有甲巯咪唑片和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

治疗时抗甲状腺药物剂量略微减少,约为常用剂量的2/3-3/4,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食欲、体重、黄疸和转氨酶的变化,同时加强营养,保护肝脏,口服维生素,戒烟戒酒,积极治疗还存在的合并症,绝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随着甲亢的控制而好转,多数甲亢病人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肝功能也恢复正常。

甲亢合并中重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会随着甲亢的控制而好转。






更多内分泌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本文首发丨尤医生聊甲状腺

责任编辑丨曹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