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烟火味

 德耀守望 2022-10-08 发布于安徽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是邓丽君演唱的《又见炊烟》,令人难以忘怀,流连回味。

   这首歌词描绘了黄昏时分,夕阳西沉,晚霞之下,乡村人家,炊烟袅袅的情景,诗情画意,给人留下无尽的美好遐想。

   仿佛看到,林中的鸟儿纷纷归巢,欢快跳跃,叽叽喳喳;在外劳作的人们匆匆归家,心里怀着喜悦,脸上挂着微笑,期盼着投入家的温馨港湾的一幅幅美好画卷。

   什么是家,母亲就是一个家。妈妈在,家就在。

   乡村人家,父亲多数都是在外面劳动或者单位工作,是不会管家里洗衣做饭家务之类生活琐事的。

   陪伴孩子最多的都是妈妈。小时候我们只要饿了都会对妈妈说:“妈妈,我饿了”。妈妈就会生火做饭,一股烟火味顿时升起,我们便开始了期待,期待那熟悉的饭菜香。我们有了吃饭的胃口,有了成长的欲望,有了力量的源泉。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饥和寒总是交织在一起的。一踏进家门,灶堂柴火正旺,灶上热气腾腾,我们就会感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让人心生温暖与希望,让人精神振奋,激情满怀。

   倘若有一天,一踏进家门,家里冷冷清清,没有烟火味,没有饭菜香,我们是不是都会感到十分的不安,焦虑,忐忑,甚至沮丧。

   是妈妈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没有来得及回家;还是妈妈走亲戚去了,途中耽误了几个时辰;要么是妈妈生病了躺在了床上。最糟糕的是妈妈真的生病了,我们不仅吃不上热腾腾,可口的饭菜,我们还要想着怎么去照顾妈妈,是不是要找医生买药,或者送妈妈去医院。

   记忆之中,妈妈可是不会生病的,妈妈是只要我们有叫声就会立马应答,妈妈管我们的吃穿,教我们做人,已经无所不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是在妈妈的呵护下伴着烟火味长大的。

   古人说,家里有三个地方不能空,其中之一就是厨房。厨房是一个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厨房不能空又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要有人做饭,在农村更多的是母亲;另一个是厨房应该天天做饭,保持烟火味。这是一个家庭人丁兴旺,家运昌盛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华文化血脉赓续,延续传承的标志。

   厨房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加深感情,加强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有人买菜,有人烧饭,呈现一桌可口的饭菜,让家人健康饮食,快乐的生活;有人洗碗筷,有人收桌子,可以凝结亲情,凝聚全家人的力量,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而如今,十分遗憾,这种家的味道,这种烟火味正在消失。很多年轻人结婚成家仅仅实现了同室而居,并没有理解和践行家的概念。同居一室,也是各玩各的电脑,各玩各的手机。一般早上不吃饭,中午叫外卖,晚上下馆子。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值得我们反思。

   夫妻之间丢失了相互协作处理家务的交流。已经不像过去,夫妻双方一人做饭,就有一人打下手,负责洗碗收拾等等的相互配合,协作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薄。不做饭就不会进入菜市场,不知菜的价格,菜农的辛苦,市场的变化,就从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逐渐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人间冷暖,最后完完全全的丢掉了人情味。人慢慢忘记了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忘记了妈妈做的饭菜的香味,忘记了父母的艰难付出,忘记了家的温馨和家的力量。人变得冷漠无情,世界变得没有温度。

   烟火味里蕴藏着中华文化,包裹着家的亲情,飘荡着人间温暖。闻起来特别的接地气,让人安宁,让人踏实,有底气,长精神。我们要把根留住,就要教育我们的子子孙孙务必留住人间烟火味。(华德耀2022年10月4日 图片来自微友湘田律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