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事|古代著名酒局——智慧人生篇

 老鄧子 2022-10-08 发布于海南

中国人向来善饮,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酒局。不管是庙堂贵人,或者贩夫走卒,总离不开这几盏酒,只不过,不同的人喝出了不同味道,不同的酒局也彰显了不同的人生智慧。

庄王绝缨

春秋时期,楚庄王平定战乱后,大摆庆功宴,与功臣喝酒,直到夜幕降临,烛火阑珊。一时兴起,楚庄王让宠妃许姬给大臣们敬酒。突然一阵狂风,吹灭了烛火。一位将军醉意朦胧中拉住了许姬的衣服,许姬慌乱间反手扯下了这位将军的帽子拿给庄王,要求严惩登徒子

楚庄王安慰许姬:“醉酒失态实属人之常情,现在惩治醉鬼,其他功臣必定寒心。”说完,楚庄王命令所有人脱帽后才重新点燃烛火,大家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后来,晋国和楚国交战。两军僵持之际,楚将唐狡冲入敌阵,晋军大乱,楚军胜。楚庄王想奖赏勇士,得到回复:“您已赏过我了。”原来唐狡就是拉过许姬衣服的人。

正是这份宽容与豁达,才使得楚庄王赢得了一批誓死为他效命的臣子,也让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图片
百金做寿

春秋战国时,韩国大夫严仲子资助侠累官至相国。侠累不思报恩,反腹诽严仲子。严仲子愤而周游列国,寻找刺客帮自己报仇。有人向严仲子举荐韩国轵县聂政。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以屠宰为业。

严仲子去参加聂母寿宴,奉上黄金百镒,请求聂政杀掉侠累。聂政以奉养老母及家姐为由,再三拒绝。严仲子仍然十分尊敬地尽足宾客之礼,并且留下了黄金。后来,严仲子又几次折节拜访聂政。聂政听说严仲子平日也是仗义疏财、救困扶危、待人和善,便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母亲去世、姐姐嫁人之后,了无牵挂的聂政想起了严仲子,便决定在离开人世前再做一次刺客。聂政独自杖剑至韩,直入韩国相府,杀了侠累和数十名侍卫。为避免被人认出,连累姐姐和严仲子,聂政自毁容貌后,自杀而亡。

正因为严仲子为人仗义、不矜不伐、韬光养晦,才能感动聂政为其舍身赴死。

图片
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迁。南渡后的北方士人经常因为思乡而聚在一起饮酒聊天。

有一次在新亭聚会时,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归乡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完,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位至高官,擅书法。王导的处世智慧是“镇之以静”,不仅能团结北方士人和南方当地望族,也能团结中下层南北人士,调剂各方矛盾,最终帮助晋元帝打造了偏安江左的局面。

图片
醉打金枝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下嫁给了国公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公主与驸马只有十三四岁的年纪,公主刁蛮,驸马也个性高傲,两人经常发生冲突。

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要求升平公主给公婆行下跪礼,遭到拒绝。“酒壮怂人胆”,郭暧借着酒劲,把公主拖回卧室一顿拳打脚踢。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

不料唐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还亲自给驸马松绑。郭子仪松了口气,棒打郭暖,也算给皇上和公主一个交代。升平公主见状又开始心疼自己的丈夫郭暖,赶紧向公爹求情。经过这场闹剧,升平公主和郭暧都成长了许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两人互敬互爱,再无纷争。

唐代宗李豫辅佐父亲唐肃宗即位,又率军平定安史之乱。后来自己即位当了皇帝,在混乱的环境中在位十七年,治理国家时四平八稳,处理家事也多宽厚仁慈,后人评价其“大聪明”。

图片
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到席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帝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和皇家贡品酒水全部免费享用。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也有前朝老臣,还有民间老叟。乾隆帝还亲自为90 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

乾隆几办千叟宴,不仅彰显了皇恩浩荡,也向世人展示了国家安定、人民富庶安康的盛世局面。

图片

酒局酒局,酒中格局。中国千年酒文化,酒局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环。若有酒局,其中必有智慧依托,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饮酒哲学。

时至今日,酒依旧是人们娱乐、生活和事业的重要伙伴。人们与值得信赖的人在酒局中互相交流、了解、交涉、分享、共谋、庆祝,酒局中所包含的不仅是情感,更是志向、理想和智慧。

酒本好物,酒中格局,却在于人。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乏有故事的酒局和有格局的人。茅台文化,共享中国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