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张流传400年的古方,补脾养胃,益气血!

 天地人和00ksak 2022-10-0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说到养脾胃,懂中医的人都知道,这太重要了!

大家每次去看大夫,大夫通常都会问你最近胃口怎么样,都吃了些什么。这可不是随便的客套寒暄,而是藏着中医的养护道理。

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生命。

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写了一本书叫《脾胃论》,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所以他是个出了名的“补土派”,因为脾胃的五行为土。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脾胃是根本,所有的病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而治疗也都要从补脾胃这个根本入手。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我还有口气在,你就别想干嘛干嘛”,这里面的气指的就是胃气——胃气在人在,胃气亡人亡。所以老年人总说,只要还能吃得下东西,这人就有救。

图片


脾胃到底有多重要?

中医的五脏是归五行的,在中医里,脾胃五行为土,处在身体的中焦,土的特征是什么?接受、容纳万物再化生万物。

《黄帝内经》说:「五脏皆秉气于胃」,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容易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问题也常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问题是中国人关键的健康问题,脾胃担负着人一身的能量来源, 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身体才能保持健康。脾胃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诱发各种肠胃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脏腑,对于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 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我们吃的食物先经过胃的初步研磨、消化之后,再由脾将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并且运送至全身,从而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可以这么说,脾胃担负着我们一身的能量来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那么我们的脏腑功能才能强大,身体才能够保持健康。

脾胃还是人体气机升降运行的枢纽,脾胃协调,就能够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其实,对于养护脾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经典的记载,但是现在的人们却很少了解这些。

很多人总是容易感冒发烧,病后迁延不愈,都是因为脾胃虚弱的原因。尤其常见于小儿和老人,很多中医在治疗孩子反复感冒咳嗽的时候,用的都是补脾胃的办法,就是因为肺的五行为金,脾土生肺金,脾胃是肺的老妈。把脾胃之气调理好了,感冒咳嗽就不治而愈了,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因此强健脾胃是调理体质的关键。

图片


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1. 脾胃与心。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容易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不适。

2.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3.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4.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脾胃收纳精微水谷,要借助肾中阳气的温煦,而肾中所藏的精气有赖于脾胃水谷精微的化生和补充,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 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心肾相交也有赖于中焦脾胃的通畅等等,中医有个说法,如果你身上有一堆的问题想调养,纠正,但是又不知从何入手,那就先从脾胃调起吧,这是较少出错的法子。

图片


脾胃有问题,早发现

《黄帝内经》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人体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么营养物质就无法顺利地送达五脏六腑和身体各处。身体得不到滋养,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的病变。所以,脾胃健运与否,只要留心,就能从身体上找到蛛丝马迹。

1. 面色暗淡、萎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和营养,就会变得暗淡、发黄。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面色就会逐渐萎黄,人也会消瘦枯槁。

2. 口唇淡白、干燥

《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脾胃的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常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起皮、裂口。

3. 睡觉时流口水

脾主涎”,“涎”即口水。气有固摄作用,一个人脾气充足,涎液才会传送正常,并且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帮助人体进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气虚弱,固摄功能减弱,涎液就会不受约束,使人睡觉的时候流口水。

4. 睡眠不好

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会使人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5. 精神状态不佳

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足够的滋养,人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大脑、脏腑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问题。

图片

6. 肥胖或消瘦

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物质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通过血液将营养带给五脏六腑。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健运失常,营养物质堆积在身体内,就会形成肥胖。脾虚可导致肥胖,反过来瘦人是不是脾胃就好呢?不一定,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将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营养,而是直接把它排出去了,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人就会变得消瘦。

7. 胃胀气、泛酸、打嗝、口臭

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感受湿热,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就容易引起胃胀气、泛酸、打嗝等不适浊气顺着食道上行到口腔,就会形成类似于食物腐熟的味道,也就口臭。

现代医学认为,泛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如果不及时疗就会慢慢发展成胃炎、胃溃疡,因此若常出现胃泛酸,要引起重视。

8. 排尿困难、泄泻

肾主水,脾主运化,两者共同管理水液的代谢传输。脾气健运,清升浊降,就可以助肾化水,使排尿通畅;如果脾气虚弱,升降功能失调,则容易导致排尿不畅。脾气虚弱还可导致水谷不能正常运化,使人大便稀薄,大便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还伴有肠鸣现象。脾气虚弱严重,清阳陷的人,可出现经常性泄泻,甚至脱肛的现象。

9. 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身体的津液,如果脾阳不足,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成功能性便秘。另外,胃火亢盛,耗损津液,也可导致大便燥结、排便困难。

10. 胃痛

腹部受凉、过量食用寒凉食物、情绪大起大落、脾胃虚寒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痛,这是胃受伤的直接表现。

脾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了,但现在很多人脾胃都不怎么好,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多思多虑、心情抑郁、生气、熬夜、空调、冷饮、少运动、乱节食……这些造成脾胃失和的原因,有的人没有认识到,有的人认识到了但实在难以避免,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中医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养脾胃呢?当然是有的,而且还很厉害,它就是小编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始于明朝的调理脾胃经典名方——八珍糕。

图片


八珍糕,始于明朝

言归正传,让我们正式介绍八珍糕这个方子。

八珍糕原来叫八仙糕,首载于明代御医陈实功所撰的《外科正宗》:

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粳米(七升) 白糖霜(二斤半) 白蜜(一斤)

陈实功对八仙糕的作用描述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意思是说一个人服用八仙糕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会感到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中绝妙之处难以尽述,按照我的亲身经历来看,的确是无一字虚假。

这么好的方子当然也有少不人识货,清朝御医就将改良过的八珍糕献给乾隆。由清宫脉案及《用药底薄》获悉,乾隆自50多岁始,药膳中就经常有八珍糕,如果没有了,就亲自朱批配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用以养脾去腻,摄养延年,足见长寿皇帝对其的珍爱。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亲下御旨:「叫你们做'八珍糕’,所用之物: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米二两、建莲二两(肉)、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共为极细加白糖八两,合匀,蒸糕。具系药房碾面,碾得面时,总管肖云鹏、张顺、太监胡世杰、药房总管首领田福、堂官陈世琯看着蒸糕。蒸得时晾凉了,每日随着熬茶时送,记此。」

乾隆吃了好,慈禧也有同样体会。慈禧素来贪图享受,吃多了山珍海味,膏梁厚腻,致使脾胃过早受伤,至光绪6年,屡见「饮食运化不利,大便微溏而粘」,太医李德立主拟八珍糕进服,结果也是很让「慈禧」满意。

光绪六年九月十三日,李德立拟:八珍糕:茯苓、莲子(去心)、芡实、扁豆、薏苡仁、藕粉各二两,白术、山药各五两。共研极细面,加白糖,分两酌量,兑之为糕。——张京春《走进清宫学养生》

到了现代,养生家更是把八珍糕奉为「千年养生第一糕」,其实,综合分析下八珍糕的配方,它选用的多为药食同源之品,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则成为了调养脾胃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

图片

人参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常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本草纲目》中说,人参能“补五脏六腑”“治疗男女一切虚症”,可见人参对气虚症有显著的滋补作用。

图片

白术是中医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能。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城的高手。如果我们将人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城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

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人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

图片

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

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我们可以把脾气比作一个气球,如果气球下面吊着一桶水,这个气球就没有办法升空,如果我们把水给倒掉,那么,气球就会飞向天空。

茯苓就是这样,它通过祛湿来提升脾阳。在这个八珍糕里面,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

图片

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这味食材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

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

图片

除此之外,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

图片

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一般我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

图片

最后是白扁豆,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我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人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

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

在我看来,八珍糕真是再适合现代人不过的食养方了,毕竟现代人吃的可能比「慈禧」还珍奇,为饮食所伤的也更多,而八珍糕补养平和,食用方便,还经过古今验证,实在是好。所以,食用八珍糕来调和滋补脾胃的确是个好办法。

图片


八珍糕,消、补、健、固兼备

八珍糕流传至今的版本有很多,大都保留了山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和白扁豆等核心成分,有的会用党参或人参,白术(偏补益),有的加了砂仁,山楂肉(兼消),各有侧重。

吃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材料打成粉,再与糯米粉、粳米粉混合和成面,加白糖蒸成糕吃,也可以直接做成八珍丸来吃,后者会更方便。

小编也吃过市面上很多八珍糕,发现各家配方、用料、味道都不相同,更不放心如今市场原材质量,而八珍糕里面,用到的食材又非常多,可想而知,要做出真材实料的八珍糕,并非易事。

因此道济堂九制坊决定自己把控制作这款经典名方八珍糕,为了服用方便,我们把糕做成了八珍丸。

▲点击购买黄精八珍丸,限时优惠,买二赠一

原材皆甄选自道地产区,只选品质上佳的,味道也经过精心调配,没有劣质材料的异味,带着天然谷物炒制过的醇香、焦香,保证了八珍丸的功效和口感,好吃易长期坚持。

配方上,我们精选山药、莲子肉、茯苓、薏米、芡实、白扁豆、山楂、人参等八味,加上九蒸九晒黄精、黑芝麻、甘草,出发点是都选用药食同源的食材,性质会更加平和,符合大多数人日常长期食用。

并且,按照我的实际体验来说,加了山楂,吃下去没那么容易饱胀,比单纯的补益方要易消化吸收,更符合现代人又虚又有堵的体质。

细看这个方子,山楂是健胃消食导滞的,先消才能补得进去;茯苓和薏苡仁能祛除湿浊,一上一下,一升一降,让湿浊更好流通化除;山药、莲子肉、白扁豆是补益脾胃,注入能量和动力的;芡实和莲子是固涩的,防止边补边散,它们都性质平和,消、清、补、健、固兼备。

图片
▲点击购买黄精八珍丸,限时优惠,买二赠一

在八珍糕方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九蒸九晒黄精,经常关注我们的朋友都知道九制黄精的养生功效,黄精在道家称为“仙人余粮”,有极好的滋补功效,《本草纲目》言其:“坤土之精,为补养中宫之胜”,有健脾益气、生津补血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者,可既补脾阴,又益脾气;

同时,这些食材不仅仅只作用在脾胃上,有莲子、茯苓养心宁心,莲子、芡实益肾,山药兼入脾、肺、肾,山楂入肝,行气散瘀,黑芝麻入肾经,有助于肾气的生发,甘草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之功效,既照顾到了各个脏腑,又都共同作用于脾胃,正应了脾土容纳万物再化生万物的性质,成分看似平常,组合起来实在是精妙。

难怪清宫医案评价清宫八珍糕说:「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八珍丸适合什么人吃

现在很多人多多少少身体都会有些虚,总想着吃点什么补品来调理身体。不管怎么补,调理的第一步,都是要先养好脾胃。

像是我之前强调的:饮食不佳、吃的不多、容易胀、便溏、湿气重、乏力、气色萎黄、大便粘腻、舌苔厚腻、虚胖难减、浮肿、脸上长痘、头发油腻、气血不足……等有脾胃虚弱表现的人都可以吃。

喝水都胖的人,是脾虚、水湿不化的可以吃,怎么吃都很消瘦的,吸收不好的人也可以吃。

一般人可以吃,1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吃,老人也可以吃。

如今很多人喜欢服用阿胶等贵重药物补气血,但是一补就上火,根本补不进去,不如先把脾胃调理好了会更好吸收。

谨慎起见,孕妇、哺乳期不建议吃,感冒、上火期间不建议吃,外邪清除了可以继续吃。

李东垣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生也。」

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补脾健胃宜用八珍丸。
养脾胃就是养生命。这款黄精八珍丸,都是选用道地上佳原材制作,好的食材才能真的起作用,而且是0添加、0防腐,无色素、无香精,香糯软甜,自然醇香。


为了方便食用,八珍丸采用了药丸壳单独包装的方式。

每盒540克,内含60丸,可以服用一个月。

无论是在家、工作、还是外出游玩,都可以随身携带,当做零食一样吃。

脾胃好了,身体会有精神,人也会变漂亮。现代生活节奏快,让我们学会慢下来,慢慢吃饭,不过饱,不过饥饿,养出一个好脾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