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发性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太平时光 2022-10-08 发布于广西

一、突发性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姚暄副主任医师中医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第一个诱因,第二个西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个中医的病因病机。

简单介绍两个名词,诱因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病因是引起疾病的有害因素。如果没有病因,只有诱因是不会发病的。

一般认为突发性聋的主要诱因包括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等。西医认为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均可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

在临床上只有大约10%到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找到明确的病因,另外有大概1/3左右的病人,他的病因是通过长期的随访、评估、推测或者确认的。

目前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或者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等。

突发性聋在中医当中也称为暴聋,暴就是粗暴的暴,表示是很突然,而且程度很严重。中医认为暴聋的发病与风热、肝火、痰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如果说出现突然的听力下降,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论耳聋原因

【概述】

《左传》称:耳不闻五声为聋。耳聋起病急骤者称暴聋,又名卒聋。最早见于《素问·厥论篇》:少阳之厥则暴聋……由于病因病理之不同,中医文献对耳聋的命名约有十余种之多,其中凤聋、火聋、厥聋、卒聋、气聋及损伤性聋,均可属暴聋范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突发性耳聋。

【病因】6种

(一)风热之邪侵袭

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侵及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闭,失去清能感应,空能纳音的功能,而致暴聋。《诸病源候论·耳聋候》: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

(二)肝气上逆清窍

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厥气上搏,结于耳窍,則出现厥聋。

(三)痰火壅结耳窍

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塞耳窍致聋(古今医统·耳证门》: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

(四)瘀血阻滞耳窍

暴力毁伤,雷炮暴震,均能伤耳,致耳内经气不通,气血失和,瘀阻耳窍;或因邪毒滞留,气血瘀阻;或因气虚血滞.瘀阻耳窍致聋。《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证自: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

(五)清气不升,浊蒙耳窍

饮食所伤,脾胃不健,升清失司,清不升则浊不降,浊阴上蒙清窍致耳聋。《四圣心源·七窍解》: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浊阴上逆则五官晦塞。晦则不睹。塞则不闻。

(六)肾虚精脱,耳失滤养

耳为肾窍,肾气充沛,髓海得濡,则听力敏锐,若病后精气失充,恣情纵欲等,均可导致肾精伤耗,髓海空虚发生耳聋。《灵枢·决气篇》:精脱者耳聋。

暴聋(突聋)概述

诊断依据

1.听力突然下降,1~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

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耳聋。

二、中医治疗突发耳聋方法药方

证治概要

暴聋的主要病变在中耳及内耳。其致病原因,多由风邪外犯、肝火上炎、气滞血瘀,经气闭塞;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耳窍失养。在辨证时,应区分虚证与实证。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均属实证;气血虚弱证则为虚证。本证的治疗原则,实证以散邪通窍为大法,虚证以益气养血为大法。风邪外犯者,以疏风散邪为主;肝火上炎者,以清肝泻火为主;气滞血瘀者,以行气化瘀为主,气血虚弱者,以益气养血为主。

一、风邪外犯证

【主症】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常用方】蔓荆子散(《东垣十书》)。

蔓荆子、菊花、前胡、生地黄、赤芍、麦冬、茯苓、桑白皮各10 g,升麻、木通各3 g。上为散,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见有发热、恶寒、头痛、口干、脉浮等风热表证者,可用银翘散辛凉解表,散邪通窍。

2.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白芷以宣通鼻窍。

3.咳嗽痰多者,加麻黄、杏仁、贝母宜肺化痰。

4.耳内闭闷,如有物阻者,加莒蒲、路路通化痰通窍。

【参用方】

1.耳聋治肺汤(《中医杂志》1988,(10):51):炙麻黄3 g,葛蒲、防己各6 g,杏仁10 g,考苈子、甘草各3 g。水煎服。功用:宣肺化痰通窍。主治:风邪外犯所致耳胀、耳闭、听力下降。

2.解表升麻汤(《兰室秘藏》):升麻、羌活、苍术各3 g,防风2.4 g,柴胡、甘草各2.1 g,当归、薰本各1.5 g,橘皮0.9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祛风化痰通窍。主治: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耳窍不利而致耳胀、耳聋。

二、肝火上炎证

【主症】情绪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开郁通窍。

【常用方】龙胆泻肝汤(录自《医方集解》)。

龙胆草、黄芩、柴胡、木通、甘草各3 g,栀子、洋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火热壅盛见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加大黄、芦荟、青黛,以增加清肝泻火之力,或用当归芦荟丸清肝泻火。

2.肝郁气滞,胸胁胀闷,头痛目眩,口燥咽干,耳内胀闷者,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或用逍遥散疏肝解郁通窍。

【参用方】

1.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柴胡、甘草各3 g,当归、茯苓、栀子、丹皮各10 g,白术6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肝解郁。主治: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突发耳鸣耳聋。

2.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龙胆草15 g,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各30 g,大黄、芦荟各15 g,当归30 g,青黛15 g,麝香1.5 g,木香5 g。上为蜜丸。每次6 g,每日2次。功用:清肝泻火。主治:肝火上扰之突发性耳聋。

3.柴丹龙胆汤(《新中医》1996,28(8):54):柴胡、丹参、龙胆草各20 g,磁石40 g,路路通、泽泻、葛根、香附、石菖蒲各30 g,栀子、蝉蜕、川芎、黄柏各15 g,牡蛎50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肝泻热,活血化瘀,理气通窍。主治:突发性耳聋。

三、气滞血瘀证

【主症】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舌质暗红,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常用方】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川芎各3 g,桃仁、红花各9 g,红枣7个,鲜姜9 g,老葱3根,麝香0.15 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耳内胀闷疼痛者,加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2.气虚血瘀者,可加黄芪或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窍。

【参用方】

1.行气活血通窍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2):25):川芎、石葛蒲各15 g,赤芍、当归各12 g,三棱、香附、郁金、地龙、路路通各9 g,葛根30 g。水煎服。功用:

行气活血,通窍回聪。主治:突发性耳聋证属气滞血瘀者,见耳聋,或伴耳鸣,舌质暗红,脉细涩者。

2.聪耳汤(《新中医》1995,27(7):16):熟地黄、山药、山萸肉、黄芪、党参、菟丝子、葛根各10 g,茯苓、丹皮、泽泻、远志、石莒蒲、鹿角胶、水牛角各6 g,川芎、红花各5 g,柴胡3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肾益气,活络祛瘀,养血通窍。主治:突发性耳聋。

3.丹参注射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丹参。制成注射液。功用:活血化瘀,通络复聪。主治:突发性耳聋。

4.复聪汤(《湖北中医杂志》1991,13(3):20):丹参20 g,川芎15 g,赤芍12 g,郁金、佛手、菖蒲、远志、地龙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活血养血,开郁通窍。主治:突发性耳聋。

四、气血亏虚证

【主症】溹体虚弱,面色无华,突发耳聋;或暴聋数日后头痛,耳胀闷等症消除,而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语声无力,四肢倦息等症仍在。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常用方】八珍汤(《正体类要》)。

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各10 g,川芎、甘草、生姜各3 g,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清阳不升者,见头晕乏力,耳鸣耳聋,劳累及起立时明显,加升麻、葛根、柴胡升清通窍。

2.面色无华,纳食不香者,加陈皮、焦楂曲健脾理气。

【参用方】

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人参、当归、白术各10 g,陈皮6 g,升麻、柴胡、甘草各3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益气升清。主治:气虚不足,清阳不升所致耳鸣耳聋。

2.益气聪明汤(《东垣十书》):黄芪、甘草、人参各15 g,升麻、葛根各9 g,蔓荆子4.5 g,芍药、黄柏各3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主治:气虚清阳不升所致耳聋。

3.归脾汤(《正体类要》):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远志各10 g,木香、甘草各3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养心健脾,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亏虚所致耳聋。

4.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黄芪50 g,当归、赤芍、地龙各10 g,桃仁、红花各6 g,川芎3 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气活血,通络化瘀。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80例,总有效率55.81%。

疗效评定

1.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2.好转: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耳中不适感消失。

3.未愈:听力提高不足10分贝。

三、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感觉神经性耳聋,因其发病突然,又称“暴聋”。本病多以单侧听力突然下降或消失,高调耳鸣,为主要临床表现。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先后发生。半数以上患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和眼震,各种年龄的男,女性别均可发病。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上长趋势。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时很难明确,发生机理亦尚未肯定,但根据临床症象推测,多与外感邪毒,肝气郁结有关,其病理为邪气壅实耳窍,经气痞塞,气血失于宣畅。本病属中医学“暴聋”,“卒聋”范畴。

【诊断要点】

1.单侧听力突然下降或消失。

2.患侧耳鸣呈高音调,可与耳聋同时或先后出现。

3.电测听检査为神经聋。

4.半数以上患者可伴见眩晕,恶心呕吐,眼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辨证多为外邪侵聋,肝气郁结之实证。亦有久病体虚,年老体弱患病者,又为本虚标实,均以听力突然下降或完全消失为特点。

(二)治疗原则:疏风散邪,舒肝理气活血通窍为本病治则,若属本虚标实者,可急则治其标,待听力明显改善后,再施以补虚。

(三)分型治疗

1.风邪侵袭型

症状:卒聋而自声增强,自觉耳中憋气作胀阻塞感,全身症状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大。听力为神经聋。

治法: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味。

处方:银花15克,连翘⑩0克,薄荷6克,芦根30克,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淡豆豉10克,竹叶10克,桔梗10克,菊花10克,甘草6克,升麻10克,蔓荆子10克,桑白皮15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按语:本型多为细菌病毒感染侵犯内耳所致耳聋。

2.肝气郁结型

症状:卒聋每于郁怒之后突然加重耳鸣如潮声或如风雷之声。全身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面红耳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听力检查,为重度神经聋,半数以上患者可有眼震。

治法:清泄肝热解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

处方:龙胆草10克,生地15克,甘草10克,石菖蒲15克,路路通15克。

加减:若肝气郁结而未化火者,可选用加味逍遥丸加菖蒲15克,香附10克,蔓荆子10克;若肝火盛者可选用当归龙荟丸加菖蒲15克。

按语:本型多属内耳供血障碍所致重度神经性耳聋。对年迈体弱,久病体虚,突感外邪侵袭或忧思劳倦郁怒伤肝而卒聋者,当分凊标本虚实,待外邪清除后,方可选用补肾活血通窍或滋水涵木之法。

其他疗法:单方、验方。

(1)黄精、淫羊藿15克,骨碎补15克,鸡血藤15克,川芎10克,石菖蒲15克,僵蚕10克,磁石30克,水蛭10克,本方适用于水不通木,肝气上逆,气滞血淤之暴聋。耳内堵心者加香附10克,柴胡10克;伴脑晕者去淫羊藿,骨碎补加泽泻15克,勾藤30克。

(2)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升麻10克。适用于外邪侵袭之聋。

(3)通气散: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石菖蒲15克。

主治:气闭性耳鸣,耳聋,耳闭,挟鼻塞。有芳香走窜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之功能。

(4)通窍益气汤治疗突然性耳袭。

处方:柴胡10克,川芎10克中,蔓荆子10克,葛根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青葱管10克为引。

加减:肝火亢者加龙胆草10克,生地15克,石决明30克,菊花10克,栀子10克;气血不足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枸杞子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