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葛根汤,典型医案

 谷山居士 2022-10-09 发布于上海

Image

1外感头痛——陈宝田医案

谢某,女,53岁。20091123日就诊。患者当日当风午睡,醒后即觉头部搏动性疼痛,阵发性发作,疼痛皮肤触摸时可以诱发疼痛,且疼痛难忍,其余无不适主诉,舌苔薄,寸脉浮数。《伤寒论》曰:脉浮而数,可发汗,宜麻黄汤。此虽无咽痛、鼻塞、流涕,急性起病,亦辨为风寒外感头痛。治宜疏风散寒、通络止痛。处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6克、桂枝6克、生姜3片、白芍10克、甘草6克、石膏15克,2剂,水煎服。第一剂趁热服用,即觉头痛消失,仍残余皮肤触摸痛,第二剂后诸症完全消失。《经方证床应用》

2感冒头痛——矢数道明(日本)

59岁男子。虽身体健康体质充实,但昨起患感冒,微热,头痛激烈,微恶寒,脉浮紧略数。服用葛根浸膏粉末未好转,再服1次,30分后,纳食热鱼肉,气血顺畅,头痛、恶寒、肩背凝滞立刻消散,痊愈。(作者自家体验)《汉方解说应用》

3颈项头痛——姜春华医案

姚某,女,47岁。痹痛自颈侧行至巅,肩背亦酸痛,为时已久,常发作,舌淡,苔白,脉细弦。葛根9克 麻黄9克桂枝9克当归9克鸡血藤157
《本经》记载葛根治诸痹。本例颈侧至巅及肩背酸痛,故取葛根为主药;辅以桂、麻,温经祛风寒;佐以当归、鸡血藤活血通络,全方治痹痛。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此案是启发葛根汤变化治疗杂症之一例。《经方发挥与应用》

4头项强痛——姜元安医案

朱某,男,55岁。外感风寒,患头项部强直疼痛已2天。伴肢节疼痛,恶寒,无汗,口不渴,舌苔白,脉数有力。治用葛根汤原方:葛根15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6克,服药后,始觉后背发热,继而布达全身,汗出。两剂愈。《经方临证指南》

17偏瘫——刘景琪医案

季某,男,61岁,工人,1982108日初诊。左半身发麻,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走路时左腿无力,行动不便一日。起床后,症状较昨日下午略有加重,左手不能高举,只能抬到胸前,有麻木感,手指尚能屈伸活动,项强。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半身不遂。辨证:络脉空虚,风由表入里。治则:解表发汗,升津舒筋。处方:葛根15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8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3服三剂。
1011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唯左腿尚欠灵活,胸憋气短,脉沉紧。处方:木防己9克桂枝9克石青24克党参24克川牛膝15服三剂痊愈。经方验

18偏头痛——刘景琪医案

孙某某,男,68岁,19821026日初诊。受凉后引起右侧偏头痛已一月。项强,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懒言,语言欠连贯,失眠。曾服解热镇痛药无效。苔薄白,脉浮紧。辨证:寒邪侵犯二阳之经。治则发散风寒,秉和筋脉。处方;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8克白芍6克甘草8克大枣3服九剂。
112日二诊,头项强痛治愈。但仍无力,懒言,脉浮。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3个夜交藤30克炒枣仁30服大剂治愈。经方验

Image

19偏头痛——刘渡舟医案

李某,男,38岁,住北京朝阳区,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日: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三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十五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按语:本案为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津液不得漏润,经脉气血不利所致。其辨证要点是头痛伴有无汗恶寒,项背拘急与脉浮等症,故以葛根汤散寒通经。本方用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散邪,又不致使汗出太过而伤津液;加葛根并且重用至16克,在于本品既能发散太阳经邪,又能疏通经络,并能启动津液以润经脉。现代研究亦证明,葛根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经脉通,津液升,荣卫和则头痛,项强诸症自愈。
服用本方之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疏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临证验案精选》

25小儿急惊风——温载之医案(清)

小儿急惊一症,古无其名,不知创自何时。余著有《急惊治验》一书,经李大守听斋刊送流传。兹有曾姓之子,生甫一周,染患此症。医用清热祛风化痰之剂,愈见口渴便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掣。已无生理,医辞不。伊戚王姓知余能医此病,时已三更,令其叩门求治。余视经告曰:此名痉症,俗号惊风。问曾服凉药否,曰数剂矣。余曰:此寒也,非火也。服凉药大谬。幸而今晚求治,明日殆矣。余即与以葛根汤,令其服药后覆取微汗,其搐搦自止。
次晨抱来复诊,诸症悉退。再用桂枝加葛根汤而愈。出处:《温病浅说温氏医案.急惊风》。《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急惊风者,就是外感伤寒而发痉病。慢惊风者,就是三阴脏阳虚生风之病。李可老中医的书中,就有急惊风医案,也慢脾风医案。没读黄师之前,自己都不懂病名是什么意思。感觉很多专业的医生还是分清急惊风与慢脾风的病理区别。很多自学者,如果不读黄师,就是自学中医两年,连个中医的病名都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是中医的解表术语,都听不懂。这就是基础理论不系统,过于零碎,又对错掺杂在一起,越学越乱,没有正解理论准绳,也不能系统的串连起来导致的。
本条急惊风医案,是太阳实证,伤寒表实而发刚痉,阴阳互厥之病。阴寒外束,燥热内侵,阴阳互厥,则厥阴风动,则抽搐昏迷而发痉也。因为外感表实而卒病,所以名称为急惊风。此病在现代就是所谓的流行性小儿乙型脑炎病。治疗此病,最快的方法就是放血。放血选穴,可观李可老中医医案。放血者,以泄内闭之阳热也,血出则热泄,患者即出一身汗而苏醒,然后一副清热和表之药,调和表里,就治愈了。
急惊风者,伤寒表实,病来之急,而发痉厥风动,其表一解,病解也快,所以名称为急惊风,也就是痉病。《伤寒之道》有转载李可老中医急惊风医案数条。另外大青龙汤,葛根芩连汤,本条葛根汤,下条葛根加半夏汤,越婢汤,都有(乙脑)急惊风医案,都有一个同点,就是解表。小儿乙型脑炎,如从标准化理解,那最对证的首选方就是大青龙,还有本条痉病提纲方葛根汤。
此案出处为《温病浅说》,也就是此病或许被定义为温病。从此点更说明,很多人把伤寒发热的病,理解为温病。此种理解,是错误的,此不是温病,就是伤寒,此病准确来说,就是伤寒痉病。伤寒则刚,伤风则柔痉,此痉为实,此属刚痉。伤寒有五,有伤寒,有温病,伤寒发热的病混淆为温病,此即是当今中医普遍之风。

Image

26小儿刚痉脑炎

宋某,男,12岁。319日上午入院。家长代诉:患者昨夜突然起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剧烈,颈项强直,旋即昏迷不醒。人院时情况,面色灰白,目呆口噤,呕吐肢冷,脉紧而迟,舌润苔白,病由风寒袭于肌表,阳气阻遏于内,扰乱神明,邪犯太阳阳明经脉。处方:麻黄、桂枝、葛根、生姜、甘草、羌活、藁本、半夏、橘红。服药一剂之后,得微汗,身温肢和,昏迷转烦躁,面色转红润。夜间处方:原方去橘红,加吴萸、菖蒲、胆星。
320日,神志清醒,呕吐告止,口渴多饮,邪郁于里,将化为火,扰乱神明,而表邪未除,法宜疏邪于外,安神于内。处方:麻黄、桂枝、葛根、白芍、甘草、半夏、菖蒲、至宝丹。夜间处方:原方去至宝丹,加全蝎、枳实、菊花。
321日,烦躁已安,神志有时尚模糊,口渴引饮,大便不解,脉转细涩,外邪渐入于里,将转阳明腑实证。处方:葛根、羌活、菊花、半夏、胆星、全蝎、朱茯神、甘草、石决明、生军、芒硝。
322日,大便解后,口渴已减,但神志有时尚模糊,头痛项强依然,腑实虽去,经脉未和,内邪引动肝阳,夹以痰浊,蒙闭清窍,阻滞经络,转从平肝息风,豁痰宁神。处方:葛根、全蝎、地龙、钩藤、菊花、甘草、白芍、石决明、朱茯神、胆星、枳实。上方服两剂,神志完全清楚,头痛项强亦除,诸症消失,停药观察四天,精神恢复,化验室报告趋正常,于328日出院。(《江苏中医》19641117-19页)《经方研习》
按:据报道,应用葛根汤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3例(与刚痉症状相符者),13例中,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最快者40小时,最慢者11天,平均5天,病前体质衰弱和年龄较大者恢复较慢,13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临床体会,若药后能够得汗者,其效更速,无汗者清醒得慢;但得汗很不容易,剂量上须重用麻黄,再加羌、防。盖得汗之后,阳气通达,较易恢复,呕吐者加吴黄、半夏。在治疗过程中,消失最慢的症状是项强,所以葛根、桂枝在方中用得比较多。如果病症由阴转阳之后,有见动风之象,因人内之邪化热窜入经脉,就须加入平肝息风之药。但此病变化多端,必须详细观察,随机应变,灵活施用。(《江苏中医》19641117-19页),《经方研习》
论:痉病十二: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本案就是小儿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也叫脑脊髓炎。这种病用中医,只要一解表就治愈了。西医没有解表理论,所以不如中医善长。用朱木通老师的话叫家长便饭(下条医案)。
所谓,动风之象者,高热内厥,而生风动,抽搐之象也。阴阳互厥,热不外越,厥阴郁陷,即生抽搐,头抖肢摇风动之象。表寒一解,风热外泄,阴阳复常最后的方中有大黄芒硝者,就是清内郁之腑热。李可老中医的解毒辟秽汤,就是此二药为伍。谓胃承气汤的路子,泄腑热和阴脏之义。泄胃腑之偏盛,以和阴脏,就是调和脏腑也

52重症肌无力

19674月,有一位42岁女患者前来求治。该妇女十分消瘦,没有精神,面部毫无表情。三年前初发病时,眼珠不能转动,视物不清,有复视,眼睑下垂,摄食有噎感。鼻子堵塞,不能言语,且手足无力,步履艰难,疲乏难忍。某医院诊断为肌肉无力症,在另一所医院了胸腺手术,但是不见好转。亦曾接受针灸治疗,然仍不见效。查后,方知该患者有明显的肩凝和颈项拘紧症状,自觉甚苦,尚伴有轻微的咳嗽和少量的痰。脉弱,血压120/80mmHg。于是以肩背拘紧为适应证,投予葛根汤,兼用医院的西药。一个月后患者来诉,自从加服中药以后,手脚感到明显有力,竟能独自自由起卧,食欲也大大增进,言语爽利,握力增强,因为方剂中特别多放了麻黄,投量为4克。由于治疗经过良好,后来患者便不来看病,仅在家中服药。196816日,服药10个月时,患者突然带着她患小儿哮喘的儿子来院。患者看上去同前判若两人,非常精神,且体重也增加了4公斤。西药仍然每晚服一片。服中药以前那种喝汤也要托着下巴,连锅盖也拿不住的情况没有了,最近自己能够料理一切家务,连洗衣服都可以自己做。(《汉方治疗百话摘编》)
按:葛根汤的作用,本来是缓解肌肉僵硬拘紧的,但是用于治疗肌肉无力亦能奏效,这好像是矛盾的。这是古方的妙用呢,还是处方的复杂而特殊的调整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汉方治疗百话摘编》)《经方研习》
论:发病时眼珠不能转动,不能言语,这是痉病,伤寒实证。视物不清,有复视,眼睑下垂,太阳经起于睛明,目之内眦,经气上逆之故。鼻塞为肺气上逆,噎感为胆木不降。肩凝与颈项拘紧者,太阳伤寒,经输不利之病。寒性收缩,经阳伤寒,筋脉束敷,则手足无力,步履艰难也。葛根汤解表则愈。

Image

53荨麻疹——曹颖甫医案

镇汇赵锡庠,章次公门人也,诊所在曹家渡。尝治康脑脱路忻康里四十八号蔡姓女孩,约1周岁,先病百日咳,月余未痊。忽股背间隐约有红点,咳甚剧,目赤多泪,惟身热不扬,手足逆冷,常自汗出,皮肤宽缓,颜面淡白,无出疹状。锡库告其母曰:瘾疹欲出,表阳虚而不足以达之,此即俗所称白面痧也。方用葛根9克,桂枝3克,杭芍4.5克,生草3克,姜1片,枣2。因其咳也,加前胡、射干各4.5克,桔梗2.4克,象贝9克,复加牛蒡子9克以助其提达出表。明日复诊,颜面红疹渐显。神色虽佳而手足尚冷,遂令再进1剂。2日后,手足温和,周身红疹透达,越2日而回。一切平安,趸咳亦愈。《近代名医医话精华》
论:本案红点,即是麻疹,此麻疹者,即能确定,此是表病。表闭肺逆,不病鼻塞,则病咳逆。瘾疹红点,此是内热,手足逆冷者,此是里阴外寒而自汗出者,内热外蒸也。解表寒而泄经热也。

54荨麻疹——山田光胤(日本)

5岁男孩。约10个月前出荨麻疹。身痒,彻夜不眠,打针注射无效。按《类聚方广义》记述葛根汤治小儿赤游风(丹毒之类),又治风疹、血疹、瘙痒甚者,此患儿夜亦不眠瘙痒烦躁为葛根汤证,故与葛根汤加石膏服3日。饮药1-2日,瘙痒即止,其后痊愈。(山田光胤氏《汉方临床》611号)《汉方解说应用》

55颈部麻疹——李宇铭医案

郑某,女,55岁,福建人。2010-12-03颈部瘙痒20年。颈部皮肤瘙痒甚,皮肤粗糙,见小粒皮疹,有皮屑,时有颈部牵拉疼痛,颈部按之紧张。平素无汗,暑热天亦无汗,大便较干,近日每日一行,口干但不多饮。舌暗胖,苔白滑,脉浮略紧。有颈椎病史,曾检查示颈椎4-6椎体变形。证属太阳经脉受寒,与葛根汤。
生麻黄45g(包),柴葛根60g(包),桂枝30g,炙甘草30g,大枣30g(切),赤芍30g,生姜45g(切)。2剂。以水10碗,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减少2碗水,后下诸药,煎剩下3碗,分3次服,药后盖被子出微汗。
2010-12-17上药服后,稍能汗出,颈部瘙痒大减,颈部疼痛已除,不紧张,药后至今两周未作,是多年来少见的。服药时稍有恶心,但一会儿即消失,药后无失眠,且觉睡眠较前更佳。再服上方2剂,以除其根。
2010-12-30上药服后,瘙痒基本消除,无特殊不适。《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论:脉浮略紧者,太阳伤寒之脉。麻黄用45克,药后覆汗,原量原法。

90膝关节肿痛——权依经医案

李某,男,18岁,甘肃成县挑砂公社社员。1970718日初诊。患者由父亲掺扶来就诊时,自述左膝关节肿胀疼痛已半月余,无发冷发热,大小便均正常。检查:左膝关节外髁部肿胀、有压痛皮肤颜色正常,局部并不红肿,膝关节屈伸和走路时疼痛加剧,路跛行,但不活动时不痛。西医诊断为左膝关节滑囊炎。患者舌胖,苔薄白,脉滑。辨证为湿留足阳明经。方用本方加苍术、茯治疗: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3克,16克,甘草(炙)6克,生姜9克,大枣4枚,苍术12克,茯苓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疼痛大为减轻,走路已不需别人接而自行2.5公里来就诊,但走路时仍有疼痛。患者坐位做膝关屈伸活动时已不疼痛。局部肿胀也较前缩小。脉舌仍同上。继月上方三剂。
三诊:患者服上方三剂后,疼痛又有减轻,走路时已不甚疼痛只是走路多时仍感疼痛,尤其走下坡路时疼痛加剧。局部膝关节胀已不明显,尚有深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仍用上方去苍术茯苓,再服三剂。
四诊:患者服上药后,走平路已无疼痛,唯在负重物时尚有疼痛感,局部肿胀、压痛全都消失。嘱其间断服用上药,以善其后。
体会:人体前额和膝关节外髁部均为阳明经脉循行之部位,而葛根汤是治太阳经证未罢转入阳明经证无汗之方剂,所以方名不称麻桂汤而叫葛根汤者,是侧重阳明一边,为阳明经证无汗之主方。《古方新用

Image

91足痿——黄煌医案

今天午睡中,手机铃声响起,这是S老的儿子打来的。电话中他兴奋地告诉我,服药3剂后,他父亲已经能下地走路了,而且走了15分钟。
4天前,接近九旬的S老被家人用轮椅推进我的办公室。他脸色黄暗,突发不能走路已经5天。老有帕金森综合征、脑梗、房颤、糖尿病等病史,长期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家人说,老人是雨天外出归家后即觉不适,夜流口水,所幸话语不糊,思维尚清晰。我断为风寒外感,中风轻症,当即开方:葛根60g,生麻黄10g,桂枝15g,赤芍15g,生甘草5g,干姜10g,红枣20g,川芎15g。嘱时得汗则有佳兆。今天他儿子告诉我,药后果然出汗很多,但精神遂振,说话中气又足了。
按当今中医常规,这种病要用清热活血药,但我用葛根汤加川芎控制了病情,这得益于经方思维。葛根汤的经典方证,一是项背强',这是头项腰背的肌肉拘急,可以导致头痛、腰痛,可以导致步履乏力,也可以口不得语;二是无汗',而无汗之人,多表现为皮肤干燥、黄暗,同时精神不振、嗜睡、头晕等。以上病证,正是S老的临床表现;而其人素体壮实,腰板硬朗,其病其人,与葛根汤证相应。加川芎的原因,是此药多配麻黄、桂枝治疗中风,如小续命汤等就是。药后果然得汗,汗出而肌肉松解,步履复常。古人治疗中风,分中经络、中脏腑之别s老这样的中风,大约就是所谓的中经络,用方不离麻黄、桂枝、葛根等药,其法是解散风寒。但是,这种方法到了今天却几乎失传,绝大部分患者是被推向急诊室去输液挂水,或开一堆活血通络的中成药任病自愈?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停下键盘的敲击,轻轻叹息:葛根汤啊!你名震中外,彪炳千古,为何到了今天,却被中国的中医们忘却,只能静静地躺在书堆里?这也是浪费,这是一种科技资源的浪费,无疑更让人心痛。2012-03-03黄煌经方医话》
 
论:经络中风,也就是太阳中风。脏腑中风,也就是半身不隧、卒中、口眼斜之病。经络中风,就是桂枝麻黄葛根石膏柴胡之类。而脏腑中风,那就是附子干姜细辛吴萸人参茯苓之类。《金匮》中风篇的半身不隧,口眼斜,是水寒土湿风动,就是脏腑中风。

92足痿手足拘急——浅田宗伯(日本)

曾治一妇女患足痿(下肢麻痹),手足拘急者。生葛根煎水浴洗约10日,其手足拘急迅速治愈。其后观察生葛根,活血之力较干者为优。
如宇津木昆所说,葛根专主皮里之瘀血,疏通项背至腰部之瘀血尤佳。(浅田宗伯翁)《汉方解说应用》

93足癣合并感染

某,女,72岁。每年夏天就发生水虫病,今年特别厉害,约自10天前即不能走路了。曾请医生诊治,仅用外涂药,毫无功效,要求出诊。病人两脚糜烂,特别是脚板尤为严重,皮肤开始剥落,不断地渗出黄汁,并有脓臭,恶寒头痛,口渴多饮,大便不畅
近几天脚痛的厉害脉象稍浮,心下部稍坚而紧张。从头痛恶寒脉浮等研究,首先确定是表证。厖决定用十味败毒汤加石膏煎服,兼用葛根汤。给予一周的用量。
一周后,患者的家人来要药说:服用煎药后眼看着好了起来,第五天就几乎和平时一样了。给予一周量的十味败毒汤。四、五天后,病家打电话来说:服用煎药后脚又痒起来,病人很想服用粉药(即葛根汤药精)。我给予一周量的药。七天后家人来告:服了粉药后瘙痒马上停止了,现仍想再用一些。再给予一周量的葛根汤药精,用后完全好了。《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本案医生,还以为是十味败毒汤的功劳,给予一周量,结果又瘙痒起来了。合方能提高命中率,但显然本案停了葛根,暴露了十味败毒汤的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