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合组织蔚然大观与民族复兴时刻:历史上亚欧大陆腹地的西域才是中国正门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上海合作组织从二十年前的不起眼到今天的蔚然大观凸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时刻的到来。历史上中国从汉朝后, 汉族中国对外注意力与贸易主潮流, 陆与海的取舍之间, 偏重的都是前者, 海上事业比重不能与陆上相等。海洋与中国间新的关系, 须待陆上事业衰退十世纪后的宋朝。其前, 以汉族而言, 始终面对了北方与西方, 太平洋或“南海” 仅是后门, 大陆西方或“西域” 才是正门, 与今日的现象正好倒了个转。我们都知道,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作为两洋国家占尽了地缘便宜,不但有效避开了欧洲列强之间残酷的竞争与内耗,反而袖手旁观大发战争财,最后等待双方精疲力竭而收割人头终于成为全球霸主。在中国整体开发能力蒸蒸日上的今天,中华民族一头深深扎进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一头酣卧世界岛——亚欧大陆腹地岂不是更有光明前景?

图片
上海合作组织地图愈发雄伟壮观
二千年前汉族世界眼光急剧扩大。东与西, 汉朝相对两个方向事业的开展, 对东方是开启了泛东亚民族的文化黎明期;对于西方, 又使汉族中国突破地理限制所造成向来的自然孤立性,而与广大西方世界圈交汇合流。这些事业, 在汉朝国力到达相当膨胀阶段, 虽有其必然性, 但堪注意, 直接动机却都由北方匈奴问题而引起———因预期“断匈奴左臂” 而汉朝势力伸入东方, 同一时期, 同一原因的“断匈奴右臂”,便指的是西方事业。
《汉书》韦贤传有一段明晰说明:“武帝……北攘匈奴, 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 起朔方, 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 起玄菟、乐浪, 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 并三十六国, 结乌孙, 起敦煌、酒泉、张掖, 以鬲婼羌, 裂匈奴右肩。单于孤特, 远遁于幕(漠) 北, 四垂无事, 斥地远境, 起十余郡。” 可知汉朝开辟东、西方新天地, 尽管开始之后各各独立发展, 但最初,却都基于对匈奴的战略要求, 特别是西方事业。
西方世界的发现与接触, 中国史上称之为“通西域”, 当纪元前二世纪,汉族扩大世界眼光时, 一是遵循南方海上航线而发现的“南海”, 二即通过西方陆上交通线而到达的“西域”。南海之于中国, 价值主要表现于对外贸易,伴随当时南方沿海郡县开辟, 人民对海外发生兴趣时的自然发展, 自由贸易因此成为主流, 政府力量并未介入, 除了鼓励外也没有政策上的指导或约束。
图片
西域问题是中国当年政治与经贸关注的焦点
西域便不同, “通西域” 立脚于政治要求, 以后一直成为国家事业, 在军事、政治大力推动下, 一分成绩的获得须先付出一分代价, 所以, 非如南海领域的以民间为主体与具有自由性, 而是制订深、广计划后经济、文化全面输出与输入, 由政府与民间携手合作才达成, 反过来, 其效果与影响, 自也较南海丰硕巨大得多。惟其如此, 汉朝时代甚或其后, 汉族中国对外注意力与贸易主潮流, 陆与海的取舍之间, 偏重的都是前者, 海上事业比重不能与陆上相等。
海洋与中国间新的关系, 须待陆上事业衰退十世纪后的宋朝, 其前, 以汉族而言, 始终面对了北方与西方, 太平洋或“南海” 仅是后门, 大陆西方或“西域” 才是正门, 与今日的现象正好倒了个转。
汉武帝时代“通西域”, 其意义为如何重大可知, 而一手开创这个汉族中国新世界观的, 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冒险家张骞。张骞的成功, 今日历史学界比拟之为十五世纪末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 汉朝当时的汉族中国人, 则称之为“凿空”, 意思是从茫然无经验、感觉上呈现一片空白的未知境地中摸索, 却被他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其精神与事业, 无愧在世界人类奋斗史上占有最伟大与最光辉一页的地位。
中亚细亚今日与中国领土相接, 二千多年以前, 也是与中国历史最早结合及汉族中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西方世界或“西域” 地区。汉朝张骞“凿空”, 所注视便是建设于中亚细亚的这些国家。
中亚细亚北面联结哈萨克斯坦, 历史上向属西徐亚文化系统草原游牧民族活动地带。中亚细亚本体的主要部分, 则沃洲灌溉耕地与具有悠久农业文化历史的地域, 流入咸海的锡尔河与阿姆河并行贯流其间, 锡尔河于古代中国称为质水或药杀河,阿姆河则妫水或乌浒河, 汉朝时代, 乃是白肤色雅利安人种, 中国古代记录中的“塞人” 居住范围。
这个地区当古代阿恳米尼朝波斯时代, 构成为大帝国的东北版图, 以地域划分而言, 锡尔河上流域名费尔干,两河中间名粟特, 跨阿姆河中流域两岸则名巴特利亚。经过亚历山大征服支配而到希腊文化时代, 才与安息同在纪元前250年左右脱离塞流卡斯王朝独立, 便是中国史料中所称“大夏”。但当纪元前二世纪后半中国最早发现他们时, 这个国家又已分裂——
图片
汉朝时期中亚形势图

当时在古波斯或原亚历山大支配极东地区费尔干盆地, 亦即今日乌孜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等三国错杂之地所建设的国家, 中国文献中称之“大宛”。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甚缺乏, 仅知约在纪元前160年自大夏再分裂而独立, 居民属伊朗语系, 经营定居生活, 农、牧均盛, 酿造业发达, 马特为有名。这个较晚成立的国家, 也便是张骞西行最先接触, 随之又是第一个受汉族中国军事政治干涉的中亚细亚国家。
纪元前二世纪末, 因其名产汗血马而吸引中国远征军横渡帕米尔高原完成的历史性征服战争中, 《史记》说明主战场所在“贰师城”, 考定与《汉书》所列大宛国都“贵山城” 为同一地, 已系定说, 惟相当于今日何地, 则颇有异论, 通说比定为乌孜别克共和国沿锡尔河南岸的Khodyent, 其地亦即亚历山大东征期间所建立象征希腊文明, 划一名称的诸亚历山大城之一与东方最远一处Alex. Eschata。最新主张, 以吉尔吉斯共和国Osh 附近的Markhamant 废城址推定即“贰师城”, 则系失误, 大宛伐征期间汉军先行占领的大宛东境门户之地“郁成城”, 才属正确。
图片

粟特与巴特利亚, 今为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等国之境, 巴特利亚兼及阿富汗斯坦北部。这两个地区便是汉朝所了解曾立于同一国家主权之下的“大夏”, 西洋史上, 以其为希腊人所建国家而名之希腊—大夏。这个国家以传播希腊文化著名于历史, 当希腊文化浪潮冲击亚洲时, 在地中海以东最能代表希腊文明。
国都设于阿姆河南的蓝氏城, 纪元前三世纪后半至前二世纪前半的约一个世纪间, 自北至南, 领土扩大至印度河, 新都市不断建设, 成为伊朗、印度、中国间通商路交叉点与国际贸易中心, 大夏货币的流通到外国, 今日东欧且有发现。但至纪元前一七五年左右起, 大夏王国便因北方强盛的游牧民族不止一次入侵, 而急速衰退, 最后终倾覆于自东北而来的大月氏攻击, 国家也呈现分裂:
——大月氏住粟特;
——巴特利亚与今阿富汗斯坦诸都市保留“大夏” 之名, 而各自成为大月氏附庸。换言之, 此时以后, 大夏已非国家名词而是地理名词, 《汉书》西域传亦不再见“大夏国” 专条。
——印度领土部分, 分解为希腊—印度小王国支配。纪元前二世纪末至前一世纪, 又有向南移动的萨迦人到达巴基斯坦定住, 并领有中印度一部分土地。安息势力继亦插足, 在巴基斯坦建立印度—安息诸小国。
图片
没有张骞凿空西域就没有丝绸之路

大月氏于匈奴进行北亚细亚游牧世界大合并时期, 迭被冒顿、老上两代单于攻击, 追赶得走头无路, 不得不自原居留地祁连山麓向西撤退, 最初到达的是伊犁河谷, 继在乌孙攻击下, 被迫愈往西退, 而至中亚细亚。月氏两次西迁的年代推定, 第一次约在纪元前174至160年之间, 第二次则纪元前140年左右。他们到达中亚细亚的早期立脚点, 便是大夏北方领土与以撒马尔罕与不花刺(布哈拉) 两都市著名于中亚细亚史的粟特。
张骞发现西方世界以及访问大月氏时, 大月氏与已丧失独立国家资格而受大月氏保护的大夏诸城, 便如此分居阿姆河南、北, 所以早自《史记》大宛列传的说明, 已是“大夏……无大王长, 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 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 攻败之, 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 可百余万。其都曰蓝市城”。
粟特自古以土地肥饶与发达的灌溉农业著名, 大月氏因此渐渐完成其定居生活方式的转换, 而丧失原有游牧性格, 换言之, 已非“行国” 而是“居国”, 并且, 又因征服而民族血统反被被征服的西方系土著民族所同化。大月氏到达中亚细亚后这种际遇, 正如同汉族中国被后来的辽、金或满洲人征服。
…………………………………
图片
张骞凿空西域后欧亚大陆文明大交换

贵霜—大月氏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不朽事业, 值得特笔大书, 对中国之于西方, 尤有文化媒介作用上伟大贡献。他们立国的开放性国际精神, 导引印度、伊朗、地中海三个系统文化交汇于此, 也由此散布。
当中国敞开接触西方世界的大门时, 五花八门的西方文物由大月氏而输入中国, 中国文物也以此为中途站而输出西方。大月氏时代, 正当汉朝与西方贸易的极盛时期, 以丝为大宗的中国货物畅销地中海市场, 便因大月氏热心展开转手, 他们从中国输入丝、软玉(新疆)、漆器、皮革制品、铁、镍, 自印度输入药材、香料, 自伊朗输入上等毛织物, 自罗马输入玻璃珍宝, 沟通东西文化与商品, 成为中国与西洋文明交织点的意义, 是特为重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