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术室内的“有时去治愈......”一台令麻醉医生无奈与痛楚的麻醉

 麻醉MG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作者:竹溪县中医院麻醉科 周迪

周医生是一位二甲医院的麻醉医师,他在上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期间学习了很多新技术也遇到了很多人和事儿:其中,一个27岁花季女孩患癌的治疗经历让他至今难忘,每当提起总是无比心酸和无奈。


他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见惯了生老病死,每天给各种各样的手术病人做麻醉,也常会和他们交谈,体会着他们的痛苦和酸楚。

多少次看到新生命降临,他和家属一样雀跃;又有多少次,生命消逝在眼前,他和家属一起哽咽。

或许在旁人眼里,医生是缺乏感情的,面对危急病人,家属哭天喊地,他们却面不改色,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冷血,而是职责所在,他们必须从容、坚强!

那天手术的病人,是一位二十七岁的姑娘,文静、漂亮又知性,只是苍白的脸没有一丝血色,不是二十七岁该有的样子。

他常规去询问病史及身体状况,姑娘一脸无奈地回答着他的问题,眼里泛着泪光。

翻开病历,直肠癌术后复发,腹膜后巨大肿瘤,她才二十七岁啊!泪珠顺着姑娘的脸颊慢慢流了下来。

他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只能挤出微笑跟她说“没事,放轻松一点。”说完他的鼻子酸酸的,转过头,深吸一口气。

来到谈话间叫了一声她父亲的名字,一个坐在等候区发呆的老年男子闻声站起来,女孩父亲似乎不确定周医生叫的是他,站在那没动,只是看着他,他又叫了一声,他朝周医生走过来,但步子显然很急。

他与女孩父亲谈了一下麻醉风险,令他很吃惊的是,女孩父亲始终是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

他明白,女孩父亲被眼前的灾难击懵了,一个贫困家庭,含辛茹苦供孩子读书,女儿也特别争气,考上了上海某大学的研究生,寒窗苦读二十载,好不容易就要熬出头了。

老天却并不眷顾这个懂事的孩子,如晴天霹雳般,直肠癌术后复发并广泛转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他承受的不仅是将要痛失爱女,还有巨大的经济压力,他能怎么办?

手术开始,从腹腔引流出约1500ml的浑浊液体,女孩的生命体征瞬间波动很大,他赶紧快速补液,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紧接着又引流出约800ml的血性液体后慢慢打开腹腔。

医生都惊呆了,整个腹腔都是癌性组织,连腹壁都是,手术医生摇摇头。“我们只能尽力给她分一下,缓解一下梗阻。唉,她的母亲也是因为直肠癌去世的,可怜的孩子。”

他跟手术医生说,尽量分干净一点,她才二十七岁。手术医生看了看他,没说话。他知道手术医生也无能为力,但他还是忍不住去说。

手术做完,他给女孩儿做了完善的术后镇痛,就是想让她少一点痛苦,并且尽可能减少费用。

慢慢地,她有了苏醒的迹象。呼吸很好,但不睁眼睛。他观察很久,除了眼泪,她的眼睛始终没睁开,她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最后的一点侥幸也没有了,他想劝她坚强点,可怎么也说不出口,送她出手术室的时候,她父亲一句话没说。

到病房过床,跟她父亲交代需要注意的事项,他父亲也显得很木讷,跟护士交完班,他赶紧离开,他害怕这个令人窒息的氛围,他更害怕自己哪句话会摧垮这对父女的意志。

下班了,他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往常下班,他都是迈着轻快的步伐,可今天却很沉重。

抬头望向天空,昏昏暗暗的,潮湿的空气犹如他潮湿的心,天上下起了雨,他的脸上湿湿的,分不清是泪还是雨,他不喜欢这种天气,可一样无能为力!

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约有1/3疾病不可治,1/3疾病治与不治结果完全一样,只有1/3疾病可治愈。

美国医学家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于这个27岁的女孩,医生除了安慰还能做什么!

他想对那些挥霍青春,无视自己健康的人说,好好活着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拥有健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珍惜。健康可以是资本,但不会永远是资本!


作者:竹溪县中医院麻醉科 周迪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