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深度(86)红楼寻梦:借“红楼梦”的名义,走进卧佛寺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09 发布于北京

从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走向植物园深处的寿安山麓,千年古刹卧佛寺就坐落在这里。无数次路经这里,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进去过了。这次以红楼寻梦之名义,再次详游卧佛寺!!

文章图片1

穿过南端复建的“智光重朗”木牌坊,走过长斜的古柏神路,来到寺前高大的四柱七楼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同参密藏”,背面额书“居足精严”,均为乾隆御笔。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曹雪芹及红楼遗影在那里呢?旁边简介提及:清雍正年间,怡亲王允祥出资修缮,曹家与怡亲王府关系甚密。曹雪芹居正白旗时,友人称他“寻诗人去留僧舍”,知其常流连于香山一带的寺庙内。只言片语,事实上也是再无它见!!有人认为卧佛寺是《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原型。假亦真时真亦假,在亦真亦幻中走进寺院!!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从琉璃牌坊进入寺院,迎面是一座精致的白石小桥,桥下叫月牙河,两旁为钟鼓楼。寺院总体坐北朝南,分三路布局。原东路院主要为寺僧起居处,西路院主要为行宫。现开放的是中路主建筑,由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同参密藏”牌坊、功德池、钟鼓楼、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卧佛寺是一座有着“盛唐风范”的西山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兜率”是天宫的最高层,是佛的圣境,在西游记里听到过这个名字。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寺院时有废建,寺名也随改朝换代多次更改。

文章图片8

卧佛寺的发展转折应是在元朝,元英宗在兜率寺旧址上进行扩建,先改名叫“昭孝寺”,后又改叫“洪庆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尊檀木雕成的卧佛,于是冶铜五十万斤,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卧姿铜像,卧佛寺之称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文章图片9

经过塑有哼哈二将的山门殿,正中门额上悬“十方普觉寺”,原为雍正皇帝所题,现悬额为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补题。明代是卧佛寺的鼎盛时期,五次翻修、六次接驾,翻修中规模最大的是明宪宗建如来宝塔。明正统八年,寺庙重建后改称“寿安禅林”。时光流转到清代,雍正十二年重修后,雍正皇帝给卧佛寺敕名叫“十方普觉寺”,并给每重佛殿都赐了匾额和楹联。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其实卧佛寺在清雍正时,被赐给怡贤王作为家庙。怡贤王允祥,俗称“十三爷”,自始至终追随拥护雍正皇帝。曹家与怡亲王府关系甚密,曾负责审理曹家亏空案。雍正皇帝下令查抄了曹府,念与曹家之旧谊,回京归旗后曾托付给怡亲王看管。曹雪芹居正白旗时,距怡亲王府并不远。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稿子在亲朋中传阅,也传入了怡王府。早期抄本“已卯本”就被学界考定为怡亲王府上抄藏本,这也就是曹雪芹与卧佛寺之那点源缘!

文章图片12

天王殿内正中,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坐像,四大天王侍立两旁,背后还有守护神韦驮像,标准的寺庙配置。在乾隆四十八年,又对卧佛寺大兴土木扩建,在明宪宗建宝塔的地方,建起金碧辉煌的琉璃牌坊,还将西路院辟为行宫,始成现在的规模。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三世佛殿又称大雄宝殿,“双林邃境”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殿前东西各有一通雍正和乾隆帝的瞻礼诗碑,记述着当年的盛况。殿内奉三世佛坐像,中释迦牟尼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两厢是泥塑彩绘的十八罗汉。唐代檀木卧佛原在此殿,明末清初遗失,据说檀香木卧佛造像,是依照唐玄奘从西天取经回来的图纸塑造。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泥塑彩绘的十八罗汉,一个个身披袈裟,手捻佛珠,神态各异。东面最南端有一尊罗汉,戴帽穿靴,身着双龙戏珠袍,与众不同,据说是一个带有乾隆皇帝塑像的十八罗汉。乾隆皇帝笃信佛教,在卧佛寺大修时,他自认为已修成正果,便命手下将其中一个罗汉去掉,换成了自己的塑像。

文章图片17

卧佛寺因卧佛造像得名,正殿卧佛殿,门额悬“性月恒明”匾,为慈禧太后书。殿的正面墙上悬“得大自在”横匾,乾隆手书。“得大自在”,这也许是对佛祖年轻时抛弃世俗荣华富贵,修行悟道,创立弘扬佛法目的的最真实的写照!“性月恒明”又是什么意旨呢?原来意为佛性如月亮,明亮光辉永照!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殿中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铜铸释迦牟尼卧像,身长5.3米,高1.6米,重54吨。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铜铸卧佛像。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圆觉菩萨塑像。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佛祖身后围坐着十二尊圆觉菩萨,面部表情沉重悲哀,释迦佛祖平静安详,构成了一幅佛祖在菩提树下,涅槃前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画面。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佛殿两侧还有祖师殿和伽蓝殿等配殿,寿山亭等建筑在山顶隐现,并不开放。据说东路院原为寺僧起居处,有大斋堂、大禅堂、霁用轩、清凉馆、祖师院等6进院落,现约为卧佛山庄;西路5进院落,包括3座行宫院,故东西两路有“三宫六院”之称,西路院也不开放。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卧佛寺不仅是不同朝代帝王们表演的舞台,还是不同朝代文人墨客神会的场所。古树参天,腊梅闻名,空山梵音,林泉雅心。清代著名的画家郑板桥,就曾与卧佛寺乾隆皇帝钦点的住持青崖和尚是挚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茶论诗,“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学巨匠曹雪芹肯定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但他怎么也没留下点什么呢?也许一切都隐喻在他那不朽的巨著《红楼梦》中,要不然今天那会有这么多红学大咖,解梦狂欢呢!!

文章图片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