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龙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二)

 经方人生 2022-10-09 发布于四川

黎崇裕, 刘志龙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  珠海  519000)

2.1顽固性失眠病位在心、肝、脾

   心主神明,司睡眠,故而刘志龙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的病位首责之于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能进入较好的睡眠状态乃因五脏六腑精气处于调和的状态,《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且心主血脉,心神得养,则气血充盈,经脉可循行常道,营卫和谐,情志调畅,阳能入阴,睡眠自可安详。

   《景岳全书·不寐》云:“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若心为事所扰动,则神亦随之而动,神动则心不静,心扰则睡眠自然而差。

   刘志龙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的病位次责之于脾,现代社会,人心浮动,通宵达旦,熬夜较多,思虑不断,以致气血暗耗,血不养神,诚如《类证治裁·不寐》曰: “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脾伤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足又可进一步加重不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日久形成顽固性失眠。

   气血生化的源头在于脾胃,若脾胃强健,气血运化得力,一则可补充不寐暗耗之气血,二则可恢复不寐之状态。《难经》云:“损其心者,益其荣。法当专补真血,真血若富,心帝有辅,无不愈者矣。”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所化,脾主运化,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气旺则气血生化之源动力充足,从而心血亦随之旺盛,心藏神,心血足则心神得以濡养,故而失眠之证可愈。

   刘志龙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的病位末责之于肝,失眠久久不愈,势必影响情绪,因此顽固性失眠的病位末责之于肝,睡眠有十分明显的生物节律,中医则认为,生物节律性与肝藏血有明显的关系[i]。刘志龙教授认为人卧则血归藏于肝,然顽固性失眠者,气血不足,睡眠失常,夜卧然血难归于肝,肝魂失养而夜不能寐,以致虽然困倦欲寐而难于入眠。

[i]王立平、李瑞杰.杨秀清教授从肝心论治失眠的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5):3-5

※基金项目名称:省级中医药建设专项资金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编号:No.粤中医办函〔2017〕17号

原文发表于《中医临床研究》2022年第14卷第17期第87-89页。《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