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54岁时不幸病逝,九位元帅出席了葬礼,周总理更是亲自为他抬棺

 猫条山 2022-10-09 发布于北京

这位干部土地革命时期是红军的“大管家”,抗战时又是“后勤大队长”,建国后又是“财政专家”。他一生都在后勤岗位上奋斗,想方设法让大家能吃饱肚子干革命,有足够的经费搞建设,他对新中国的贡献之大难以言表,他的名字叫杨立三。

杨立三是湖南人,早年间上曾上过私塾和高等小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1920年,他弃笔从戎,投入湘军中,因为文化水平较高,被调到营部当文书,后来转到后勤岗位任司务长。1925年,杨立三脱离湘军,加入到红色组织中来,曾在长沙地区担任农协干事,后被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中任职。

1927年,杨立三加入党组织,当时正值北伐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他正准备埋头大干一场,实现心中理想,蒋介石却突然搞起了独裁,共产党人的处境瞬间糟糕起来。党组织创建红军之后,他被编入第1师任团干事,后来又干起了后勤的老本行。毛主席曾当面打趣他说,往后战士们就要靠他“赏”饭吃了。

井冈山会师之后,红军除了要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吃饭穿衣也成了大问题。财务部门用度紧张,没办法给每一位战士都发军装,杨立三便给大家发一笔钱,鼓励战士们自己买布做衣服。粮食紧张,他就带领大家开荒种地,自产粮草。住房有缺口,他就以几位老木匠为骨干,成立工程队,为大家修房造屋,让大家有地方栖身。

抗战时,蒋介石口头答应会为每一位八路军、新四军战士发放津贴,但实际却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军饷。杨立三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津贴发放标准由货币改为实物。例如,原本普通战士每月发1.5元钱,他便将其按市价折合为粮食或者布匹,按时分发给大家,稳定军心的同时,也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

建国后,他先是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后又出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分管食品工业部门,掌管着军政两界的供给、分配大权。杨立三自然不敢辜负党中央的厚望,尽心竭力的做工作,夜以继日的为人民服务,长久的劳碌最终拖垮了杨立三的身体。1954年中旬,他不得不暂停工作,前往苏联养病。

莫斯科派出了最顶尖的医疗团队为治疗,但他已然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于当年11月下旬不幸病逝,年仅54岁。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举行追悼会的时候,9位开国元帅亲自为他敬献花圈和挽联,周总理更是为他抬棺,送他最后一程。

周总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杨立三在长征的时候救过他一命。那时红军正在过草地,周总理突发肝浓疡,失去了行动能力,战士们便做了一副简易的担架,抬着他艰难前行。杨立三闻讯后,主动请缨照顾周总理,为他找药物治病、找食物补充体力,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带着他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带。周总理十分感念这份恩情,因此才在杨立三去世后,亲自给他抬棺,对他致以最高的礼遇。

杨立三先辈用一生践行了鞠躬尽瘁这四个字,不论是土地革命、还是抗战、解放战争期间,他都将筹措粮草、赶制鞋服、弹药作为第一要务,确保前线的每一位战士都能吃饱肚子,有衣物御寒,鼓舞了部队的士气,让战士们能毫无顾忌的与敌斗争。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干部,是推动人民政权建立的大功臣,我们应当永远缅怀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