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页荐读】 解读图画书的别样角度: 《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指南-视觉叙事的艺术(第二版)》

 春天的花开Iris 2022-10-09 发布于四川

《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指南

-视觉叙事的艺术》

(第二版)

[英] 马丁·塞利斯伯里 

[英] 莫拉格·斯特尔斯 著

温艾凝 译

手边刚读完的这本图画书理论书,是我在图书馆偶遇的一本书,与之前读到过的从读者角度解读的书不同,这是一本从创作者角度来写作的书,就因为这个不一样的角度,我花了点时间去细读了整本书。

本书的第一作者,是图画书创作与研究的教父式人物、英国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书插画专业主任马丁·萨利斯伯瑞,2001年他在剑桥艺术学院开设了世界首个儿童图书插画专业的的硕士课程,20年来,他的学生遍布全球,这本书的中文译者也是他的学生,本书中还有不少他的学生作品的案例,也算是教授桃李满天下的实证了。

图画书简史

读第一章“图画书简史”就很喜欢,短短几十页,把15-19书籍印刷开始到21世纪的图画书按照时代梳理得清晰明了。特别是图画书黄金时代的大师以及作品都被放进了各个时间节点里。我恨不得在此处做一个时间轴把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简史中包含着印刷的成本和技术手段对图画书发展的影响。

没想到在作者眼里,从视觉的角度来看,才华横溢的画家、诗人威廉·布莱克也许可以被视为第一个尝试在图画与文字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人,也没想到桑达克对《大象巴巴》评价如此之高,他说“是《大象巴巴》,让我将一本图画书当成了一件艺术品来看待”。

从插图的黄金时代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被图画书的艺术形式吸引,投入到图画书创作中,比如我们熟知的罗杰·迪瓦森、李欧·里奥尼;60年代更多艺术家开始在图画书领域崭露头角,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约翰·伯宁罕、理查德·斯凯瑞、艾兹拉·杰克·季兹、朱迪斯·克尔,莫里斯·桑达克、汤米·温格尔,到现在他们的大师级别的作品仍旧为我们熟知。

书中插图

图画书的艺术

对图画书创作者来说,从艺术创作的各个角度了解图画书是更为重要的部分,随着图画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沉迷于此。图画书是一门艺术,但其实它是经历了很多人的努力才演变到今天的。那些图画书的艺术家们是怎么出现的?他们怎样通过绘画去思考?怎样观察和表达?一个艺术家画风的形成,其实依靠的是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探索过程和对画画的热爱,这个过程塑造并决定了艺术家作品中画风的演变。这部分作者通过艺术家和学生艺术家(这个译法,呃)的对话3个专业案例和2个学生案例来探讨。

专业案例中,对乔恩·克拉森的采访让我很有收获。他是近年来儿童出版界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图画书创作者之一,他讲故事的方式极具辨识度。克拉森说“作品越简单,就能传递越多的情绪。你得承认,有些东西是不能被直接说出来或直接画出来的,但是你可以在他们周围写和画。这样,那个未知的空间就会出现,那就是你和读者连接的地方,——在那个空间里。”确实,如何做到“少即是多”是每一位创作者需要解决的命题。

图画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文字与图画的关系,文字与图画的相互作用,比如互补与对位,在不同的理论书都会有描述。这本书对无字书的简短阐释会帮助到很多不理解无字书的成年人。“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图画书都能让读者们更为认真的阅读,并且主动愉快地去填充文字和图画之间的空白。特别是无字书,它需要小读者们自己去建立文本。”安妮·罗将此称为静音voices off, 我很喜欢这样的说法。“这些图画看起来是在讲述发生的故事,但这一故事需要读者、叙事者自己亲自赋予他们声音。”这其实也正是无字书的阅读方式,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声音去讲这个故事。

书中插图

文字图形化的专业案例是《书之子》,我对这本书印象极为深刻,几年前在一个图画书论坛上看到国外的分享者播放了这本书的动画效果,那个瞬间带来的震撼至今都记忆犹新。两位作者的完美合作呈现出的这部作品是图文结合与排版设计的巅峰之作。奥利弗的手绘人物和叙事文本相辅相成,与温斯顿的排版放在一起,模糊了文本和图画的界限,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这本书按理说卖出版权应该不易,但是各国仍旧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文字挑战这个设计,中文版也早已有售。

在过去十年里,儿童图画书出版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也许就是非虚构图画书增多了。非虚构类图画书的创作者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叙事技巧、大尺寸和制作精良的形式来吸引读者。这个在中国也能感受到,越来越多印刷精美、开本非常规的非虚构读物被引进中国,专业案例中东乡奈梨莎的《华丽的鸟》(有中文版)也因为大尺寸和制作精美曾让我爱不释手。这位把对鸟类学的热爱与绘画、版画的热情结合在一起的创作者也是剑桥艺术学院的硕士。

书中插图

图画书与孩子的关系

对一位图画书创作者来说,除了了解图画书发展的简史,关注图画书的艺术(这是核心部分吧!)更重要的是关注到图画书与孩子的关系,创作者有必要了解一本图画书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反应。“图画书是一种手段,利用这种手段,我们能让孩子沉浸在文化书中。” 这本书里提到的“儿童阅读图画书”项目对孩子的观察非常有意义。当孩子们喜欢一个好故事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会在一本图画书中寻找更多。这也与我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比较一致,孩子们会仔细观察并不写实的画面,例如角色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对颜色也十分敏感。这都是创作者应该了解的有效信息。

对于什么样的主题适合给孩子看,其实存在很大的分歧。现代图画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些特别的主题上,例如暴力、爱情与成人、死亡与悲伤以及人类的非人道行为等,还有移民问题、与政治相关等。这样的图画书是否带给孩子,我的态度一直是开放的,毕竟这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但是很多家长(童书的实际购买者和提供者)是很难接受的。这确实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这类主题的接受度,例如本书中提到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挪威、瑞典等),用图画书来描绘生活(甚至死亡)中那些不舒适的内容是司空见惯的,但在亚洲文化下,人们对死亡经常是避而不谈的。这部分内容里的学生案例居然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图画书艾米莉·霍沃斯·布斯 《禁止黑暗的国王》,这也是她的硕士毕业作品。

书中插图

图画书的印刷与出版

本书有较多的内容涉及到印刷和出版相关,有整整一个章节在说印刷和印刷过程对传统的冲击。了解图画书的印刷部分,对图画书的创作者来说是必要且重要的,而对想要深入理解图画书的读者来说,也可以知道一些作品是如何呈现出特别的视觉效果的,例如前一阵我读到的北京插画家黑咪的作品《辫子》就是用相对复杂的蚀刻版画工艺来完成的,这种可以呈现出特殊的纹理和色调效果的工艺越来越多被应用在图画书的制作上。专业案例中介绍了布莱克斯·博莱克斯的数字媒体视觉语言,他的无字书《我们的假日》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是高超创作技巧和诗意视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书中插图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本书因为两位教授的从教经历,穿插于每个章节的专业案例里的艺术家作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学生案例里有不少优秀作品已经有中文版引进,即使在这本书里有的部分并不能深入,例如“无字书和图像小说”以及“非虚构类图画书”,但已经能够勾勒出图画书创作者需要了解的创作手法之外的框架知识。整本书从图画书的发展、工艺、对儿童的影响到图画书的出版都有涉及,对创作者来说应该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一本图画书的出版,对创作者来说是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也期待有更多国内的图画书创作者能做好这样的平衡,创作出有个人特质和中国文化沉淀的图画书作品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