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是正常人无法想象的。近年来随着癌症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癌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71岁的俞大叔(化名)在2020年查出肺癌低分化腺磷癌,1年后MRI提示发生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伴随椎骨转移,全身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每天口服近200mg吗啡和芬太尼镇痛贴剂才能勉强控制,除了忍受恶心、便秘等吗啡的副作用外,俞大叔每时每刻还要担心爆发痛的发生。

患者因疼痛每天承受巨大的痛苦,无法正常走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痛苦万分。家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寻求医生帮助,医生确定疼痛与弥散性的骨转移相关,口服途径副作用明显,已无法从止痛药加量中获益。决定为俞大叔实施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
俞大叔的脊柱因为转移有部分已经被肿瘤侵犯占位,发生狭窄,许主任在术前对手术穿刺路径做了周密的方案准备,最终仅用两小时,患者成功植入鞘内泵,由原来每天的多渠道给药,转化为每天鞘内泵0.6mg的背景剂量,无须吃药及辅助镇痛贴剂。患者自植入鞘内泵以来,已经能正常下床走路,睡一个好觉,甚至外出,不再被疼痛和副作用困扰。
自这项新技术开展以来,肿瘤医院麻醉科许平波教授在张军主任带领下已独立完成多例IDDS的植入,帮助多名患者回归舒适、愉快的社会生活,更为肿瘤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WHO三阶梯疼痛治疗指南使用20年以来,完全的缓解癌痛仍较难实现。“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在近年来受到广泛推崇,通过将药物、介入治疗、神经调控、精神疗法、理疗等多种方法巧妙地联合应用。

多模式镇痛
神经阻滞
硬膜外镇痛
静脉/鞘内自控给药
脊髓神经刺激等

1. 区域阻滞麻醉技术
外周神经阻滞
是可以在床旁或者门诊超声引导下进行的安全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急性的术后疼痛、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慢性难治性癌痛患者。
2. 神经毁损阻滞术
(射频神经切断术、神经根切断术)
用药物、热或低温的方法破坏神经传导通路。主要包括内脏神经阻滞、上腹下丛阻滞、三叉神经节破坏术、腰部交感神经阻滞、奇神经节破坏术等。此类毁损阻滞术对于内脏神经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神经调控
在癌痛相关领域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局限于治疗癌症相关的胸壁痛、后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盆腔神经损伤痛、放疗引起的神经损伤痛以及其他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

4. 植入式鞘内输注系统
这是国际疼痛界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方法之一,对许多其他镇痛方法不能缓解的疼痛,该方法具有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
所谓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是指将一枚“小月饼”(药物泵)植入体内,药物通过鞘内给药泵,输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疼痛中枢,从而缓解疼痛。用药量仅为传统口服给药剂量的1/300,达到更好更快的镇痛效果,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副作用。
此外,医师可根据患者个体病情的需要,体外调节药物的剂量。更值得一提的是,患者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体外遥控器,只有半个手机大小,如果有爆发痛发作时,患者可以自己一键式爆发给药,药物在短短几分钟内控制住爆发痛,相较于口服药物进入体内,需要消化吸收,至少半个小时以上才能起效,这个小小的遥控器,能够更快更便捷地管理好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