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仁宇自传,为何浓墨重彩写他的“四大失败”

 hercules028 2022-10-10 发布于四川

学“成功者”的方法,不一定会成功;但避开“失败者”走过的路,大概率能避免失败。

一直以来,我们所读传记,大多热衷于记载种种辉煌的“成功”事迹,有些免不了文过饰非,夸大其辞。然而还有一类自传似乎更加真实可信,那就是我们很少见到的“失败者”自传。

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自传,即属这类。

黄先生可谓海外史学界在中国大陆影响最大、名声最著的一位;他的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堪称现象级畅销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作家,却还写过一部“失败者”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在这本书中,黄仁宇写自己爱情(当然是指初恋)的失败、戎马生涯的失败、求学的失败、工作的失败……直到《万历十五年》的出版,“失败”才逐步改善……

那么,黄仁宇先生为何要在自传中重点写自己的“人生四大失败”?

黄仁宇与妻子在家中校稿

按黄仁宇先生自己的说法,他的个人失败,是20世纪中国遭受挫折的一种个体反映。

“我写回忆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说明我的背景,为了特定的历史史观。”

事实上,黄仁宇确实是在用自传解释他那个著名的观点——“大历史观”。

在《黄河青山》中,黄老不但追忆个人生平经历与学术志业之奋斗过程,还将其以往散见于诸多著作中的观点综合起来,一一阐明,可谓 “大历史观”的直接解释文本。

因此有人说:读黄仁宇的书,就该从读《黄河青山》开始。

所以,先知书店要向大家诚挚推荐这本《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带领大家藉由此书,进入黄仁宇先生的人格与思想之广大天地,一窥究竟。

◎阐述黄氏史观,“大历史”集大成之作

本书所阐释的“大历史观”,是将历史的内在逻辑和当下作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走向,作出长远判断的思维方法。用历史的发展轨迹比对“人生”,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因果中洞察过去与未来。

面对当下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对大历史观的洞悉,可以让我们立足于思维高峰,放眼世界、纵贯古今。

◎“潜水艇三明治”,反思中国发展史

在本书中,黄仁宇还反思了中国通往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中国社会如同一个“潜水艇三明治”,上层是没有明显差异的庞大官僚体系,下层是没有明显差异的农民阶级,但中间阶层却时常被忽视。

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虽在两者之间搭建了一座通往现代化的桥梁,然而直到今天,改革开放之初所遇到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本书对中国现代发展历程的洞察,至今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妙笔生花,卡夫卡式的梦幻特质

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形容黄仁宇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诚然,黄先生的文字真诚、幽默,处处有机锋;笔法人事交融、前后穿引,没有丝毫学究气,就算毫无学术背景的人阅读也可以酣畅淋漓,且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参与感”。

史学大家余英时先生称黄仁宇先生为“奇侠式学者”。

独立史家张宏杰更是不吝赞美:“他的洞察力、悟性、归纳能力、综合能力、“通感”能力是罕见的。他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勇气,他将学术成果通俗化的本领,无人能出其右。”

史料稳准,观念独到,行文畅美,博古通今……这些都是黄仁宇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之故。读黄仁宇作品,仿佛戴上了一副长长的望远镜,让你可以身临其境般直击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历史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